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7-16 17:14:50| 人氣494|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長治久安不復亂

 

 

 

 

 

1762年,盧梭的《社會契約論》的民主思想,

 

體現於歐洲法國的《人權宣言》和

 

美洲美國的《獨立宣言》

 

並明載於兩國憲法,這是地球整容的大手術。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歐洲人主宰全球,當時的歐洲列強,

 

    在全球擁有龐大的殖民地,國際的政治、經濟、貿易、

 

    科技、人文思想、意識形態和世界的主要航道全由歐洲人所宰控,

 

    也就是說;現代的世界觀由歐洲所確立,

 

    現代世界體系的人類文明發展與推動的最大衝擊動力來自歐洲人。

 

 在國際政治舞台上,歐洲是當世的盟主,並主導歷史故事的行進!

 

 

「滅六國者 六國也 非秦也 族秦者

 

秦也非天下也」   ─杜牧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德國整體的綜合國力,在人口有6600萬。在生產的電力方面,超過英、義大利和法國生產電力的總和。在鋼鐵生產方面,佔歐洲總產量的三分之二,比英、法、俄三國產量的總和還多。這些大多以昔日法國割讓的亞爾薩斯和洛林兩省為基地。此外,德國很多項產品包括電氣、武器和化學工業的品質已領導世界。換句話說,1914年,德國已取得歐洲的軍事與經濟的控制權。1919年1月的《凡爾賽條約》竟又不幸的埋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伏筆,兩次世界大戰的發生對歐洲各國的文明造成無可彌補的重大傷害,檢討過去兩次世界大戰憾事的歷史根源,當時只是要解決這個世界誰才是老大的問題?最後得到的答案竟然令人啼笑皆非!用英國外相格雷爵士(Sir Edward Grey)的名言:「全歐洲的燈火已熄,我們今生將不能再見它重燃。」

 

 

孔子曰:

 

「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

 

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

 

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

 

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既來之,則安之。

 

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

 

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

 

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

 

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蛋生雞,雞生蛋』,

 

釐清幻化萬千外貌的迷思,透視不變的本源,

 

才能以有限的生命,尋求無窮知識的徹悟。」   ─王義成

  

盧梭的《社會契約論》中主權在民的思維,

 

啟動現代民主制度的建立,深刻地改變地球面相,

 

它不僅導引廢除歐洲君主絕對權力的運動,

 

奠立叱吒吆喝稱霸20、21世紀

 

地球村長美帝國高聳入雲摩天大樓的基石。

 

美好機遇出現時,要做對的事。

 

 

這不僅要義無反顧清楚的表態,

 

選對邊、選對時間、選對位置、

 

還要全力一搏,缺一不可。

 

因為可能千萬年,唯一且僅有的一回,錯過永生永世無緣。

 

 

中國也有如同《社會契約論》的思維萌生,

 

卻船過水無痕、行雲掠過潭心,

 

像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是好菌自我繁殖,

 

打壓壞菌的生存空間的壤土不

 

夠,還是養分不足?

 

新思維萌生時,如同人體腸道內細菌總數量,

 

必須要讓好菌數量一直增加

 

多於壞菌數量,身體才會健康,人體機能運作才能永續良性循環。

台長: ANG MO
人氣(494)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不分類

阿楨
契約:邏輯邪19/66

契約有何邏輯可言
不就是一張賣身契

單從屍哲的契約觀
便可看出東西之異
舊中國人言為之信
其實常常口說無憑
不像西方資本主義
都依白紙黑字契約
此即人治法治之別

是啊
連政體都要依契約論
啥是契約則各說各話

Hobbes認為自然狀態下人人不擇手段地自保,終於導致混亂而無法自保,此時人人就簽下契約將所有權利讓渡給國家統治者--Leviathan。立約後:一、群眾不能違約。二、統治權代表全體,故任何人無論以何藉口都不能解除服從的義務。三、少數人不可不服從全體。四、統治者有權決定一切。霍氏的上述主張除了與資本主義相關外,更赤裸裸地替英王查理二世1660年的復辟找一合理化之理論。

Locke認為自然狀態人天生下來都是自由、平等、獨立的,暴政就是違反立約,不保護人民的財產、安全和自由,人民即可起來推翻而代之以新的立約政府。洛克的上述主張除了與資本主義相關外,更是英國1688年革命之合理化,正因如此他才會對大多數無財產的百姓和舊教徒不給予民主和寬容。

Rousseau認為在契約下每個人將自己的一切權力交給全民意志(general will),當政府奪取主權時,社約即被毀而處於自然狀態,人民得起而新訂社約。盧梭的上述主張與法國大革命的激進革命主張有強烈關聯。

Rawls《正義論》認為原初狀態相當於上述契約論的自然狀態,在原初狀態下的各方是:一、互不關心的,指原初狀態的人只知追求自己的最多的基本善,而對他人的利益冷淡。二、理性的,以經濟上最有效地達到既定目標,不會妒忌,所以保證會依差異原則行事。如此才能保証正義之實現,但Rawls不了現實的人為狀態是只會自私自利而不會理性。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850541
2014-05-20 07:53:2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