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2年,盧梭的《社會契約論》的民主思想,
體現於歐洲法國的《人權宣言》和
美洲美國的《獨立宣言》
並明載於兩國憲法,這是地球整容的大手術。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歐洲人主宰全球,當時的歐洲列強,
在全球擁有龐大的殖民地,國際的政治、經濟、貿易、
科技、人文思想、意識形態和世界的主要航道全由歐洲人所宰控,
也就是說;現代的世界觀由歐洲所確立,
現代世界體系的人類文明發展與推動的最大衝擊動力來自歐洲人。
在國際政治舞台上,歐洲是當世的盟主,並主導歷史故事的行進!
「滅六國者 六國也 非秦也 族秦者
秦也非天下也」 ─杜牧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德國整體的綜合國力,在人口有6600萬。在生產的電力方面,超過英、義大利和法國生產電力的總和。在鋼鐵生產方面,佔歐洲總產量的三分之二,比英、法、俄三國產量的總和還多。這些大多以昔日法國割讓的亞爾薩斯和洛林兩省為基地。此外,德國很多項產品包括電氣、武器和化學工業的品質已領導世界。換句話說,1914年,德國已取得歐洲的軍事與經濟的控制權。1919年1月的《凡爾賽條約》竟又不幸的埋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伏筆,兩次世界大戰的發生對歐洲各國的文明造成無可彌補的重大傷害,檢討過去兩次世界大戰憾事的歷史根源,當時只是要解決這個世界誰才是老大的問題?最後得到的答案竟然令人啼笑皆非!用英國外相格雷爵士(Sir Edward Grey)的名言:「全歐洲的燈火已熄,我們今生將不能再見它重燃。」
孔子曰:
「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
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
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
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既來之,則安之。
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
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
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
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蛋生雞,雞生蛋』,
釐清幻化萬千外貌的迷思,透視不變的本源,
才能以有限的生命,尋求無窮知識的徹悟。」 ─王義成
盧梭的《社會契約論》中主權在民的思維,
啟動現代民主制度的建立,深刻地改變地球面相,
它不僅導引廢除歐洲君主絕對權力的運動,
並奠立叱吒吆喝稱霸20、21世紀
地球村長美帝國高聳入雲摩天大樓的基石。
美好機遇出現時,要做對的事。
這不僅要義無反顧清楚的表態,
選對邊、選對時間、選對位置、
還要全力一搏,缺一不可。
因為可能千萬年,唯一且僅有的一回,錯過永生永世無緣。
中國也有如同《社會契約論》的思維萌生,
卻船過水無痕、行雲掠過潭心,
真像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是好菌自我繁殖,
打壓壞菌的生存空間的壤土不
夠,還是養分不足?
新思維萌生時,如同人體腸道內細菌總數量,
必須要讓好菌數量一直增加
多於壞菌數量,身體才會健康,人體機能運作才能永續良性循環。
文章定位:
人氣(494) | 回應(1)| 推薦 (
0)| 收藏 (
0)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