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伯斯(Steve Jobs) 過世了,2011 年10月6日,頭條新聞如巨浪般湧向全球各地,煙火訊息傳遞之快,是大秦帝國時代無法想像的,有人滴淚,有人嘆息,各式各樣的紀念專集及生平傳記攻占誠品樓面,為賈伯斯送上一片無法帶走的雲彩。
這是一個了解自己要什麼的人,同時也是一個了解顧客要什麼的人,他的遺作iPhone 4S 預購首日破百萬,累積3 天超過4 百萬台,預估第4 季出貨量可達3 千萬台,iPhone 的奇蹟來自賈伯斯超強的顧客洞察力。
了解顧客是經營者的首要工作,不了解顧客就無法感動顧客,就做不出顧客要的東西,賈伯斯充分展現出他在這方面的天賦奇才。然而,此一關鍵要
務卻是許多經理人的痛,他們一會進行市場問卷調查,一會舉辦焦點群體(Customer focus)
會議,一會找統計專家進行資料採礦,搞得焦頭爛額,卻依舊莫衷一是,無法正確解讀顧客的內心世界,一窺市場堂奧。
賈伯斯最偉大的地方就在於他能潛入自己的內心,從人性的源頭掌握大多數人的感性需求,同時善於由外界偷取市場元素及概念,然後施以設計魔
法,將來自不同源頭的概念加以重新組合包裝,創造出無以倫比的產品新觀念,賈伯斯的顧客洞察手法,不在內,亦不在外,頗有禪宗直指人心的況味。
正因為如此,賈伯斯的地位在蘋果是無可取代的,細數歷代產品設計高手亦少有人能出其右,洞察顧客需求有各式各樣的手法,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及顧客訪談2 種,賈伯斯不鳥這一套,他所採取的是高段思維模式:顧客即是我,我即是顧客,顧客與我,無二無別。
就像佛門有禪宗、淨土宗、密宗等門派,顧客洞察亦有不同的派別,禪宗適合大根器的修行人,我即是顧客,亦是如是,這種思維模式適合大根器的經理人,缺乏直覺感,缺乏遠見力的人比較難練就這種功夫。
不與「頓悟大師」賈伯斯同路
知名廣告大師李奧.貝納說:「消費大眾並不真正知道自己要什麼,直到那些創意以商品方式呈現在他們面前。如果人們能事先告訴你他們要什麼,今天就不會有輪子、槓桿,甚或汽車、飛機和電視出現。」
「我即是顧客,以我為出發點,」以生命廣大無邊的創造力量為根本,這種力量不為社會既存的事實所束縛,不問顧客要什麼,而是感受社會、顧客
及自己的需要是什麼,然後以無比的毅力構思出創新提案,愛迪生(Edison)發明電燈不問顧客;福特(Fords)
製造汽車不問顧客;萊特兄弟(The Wright Brothers)
飛上青天不問大眾意見,他們以智慧觀照自己的夢想,以無人能擋的熱情超越時代的期望,他們深深熱愛自己正在從事的眼前大事。
以生命來換取夢想,以直覺來洞察未來,不是每個人都願意,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的,賈伯斯是少數人中的少數。因此,身為經理人還是得務實經
營企業,如果不具備同等的熱情和眼光,進行顧客洞察的工作還有其他路徑,值得我們傚法與遵循,不需要像賈伯斯這麼高的悟性,這樣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8大手法洞悉顧客心
首先我們排除問卷調查這種手法,坊間已經有太多的討論,不是不能用,而是不要侷限在問卷調查,還有其他8種不錯的方法可以考慮,概念都很簡
單,但執行起來難易差別很大,第一種概念最簡單,操作最難;其他手法則,或概念困難,操作簡單;或概念簡單,操作亦簡單,在此不逐項進行說明及講解,我們
將以故事及實務串起各項手法的概念:
洞察手法1:自己本身就是顧客
洞察手法2:進行顧客角色扮演
洞察手法3:貼身觀察目標顧客
洞察手法4:如影隨形跟拍紀錄
洞察手法5:用心傾聽顧客聲音
洞察手法6:暢銷商品標竿學習
洞察手法7:統計顧客消費行為
洞察手法8:展示概念快速原型
用顧客的眼看世界
想要達到「我即是顧客」的境界不容易,退而求其次,可以進行角色扮演培養同理心,讓自己深入顧客所面對的情境與感受,如此才能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進而搔到顧客的癢處,設計產品不能只靠想像及猜測,要透過顧客的眼光來看世界。
在為身障朋友或老人設計產品時,設計師經常會喬裝成行動不方便,或五感退化的高齡者,藉此親身體驗這些使用者所面對的困境,當我們置身於顧
客的使用現場,實地走過一趟使用者走過的路,就能在體會他們的感受當中,取得最貼近人心的設計靈感,設計師或許不可能真的變身為老人、小孩或孕婦,搭建的
場景也不可能完全真實,然而,只要在扮演的過程中能充分入戲,經常可以收集到不少出人意料之外的創見。
效法狗仔精神,跟拍顧客,亦有助於企業從側面觀察人們的一舉一動,跟拍內容包括使用者在空間穿梭的路徑及行為,他們經常走的路線,他們在何
時何處進行決策,他們的關注點為何,他們需要何種資訊,他們面對的瓶頸與困境,以及錯誤發生的所在,許多偶發事件,無覺知的肢體動作,連顧客都說不出所以
然,開發者卻可以藉由影帶觀賞從中找到嶄新的設計機會。
國際知名設計公司IDEO 的執行長Tim Brown 在《設計思考改造世界》書中舉個例子,他們在幫美國聖路易SSM
德波健康中心設計急診室時,就曾經運用如影隨形的手法來補捉病患的體驗。設計專案成員假裝受傷,讓自己變身為病患,親身體驗整個看診過程的混亂與等待,並
將其拍成影片,這是個令人感到挫折的旅程,病患被身分不明的工作人員推過廊道,穿過兩扇令人害怕的大門,進入刺眼喧鬧的急診室。從影片所呈現的觀察內容,
醫院看到病患看到的,體驗到病患在現場的感受,在這個基礎上,設計人員不再只是考慮到法令、醫療、專業及行政,他們開始顧慮到病患的感受與想法,開發出數
百個可以改善病患經驗的機會。
學IBM、ZARA 熊抱顧客
貼身跟隨顧客嫌麻煩,那就直接問顧客吧!但是這裡所指的不是問卷調查,亦不是焦點群體,我們想要採取另類手法,來傾聽顧客的聲音。
問顧客,雖然容易受既定的市場聲音所束縛,然而,只要不要遇到賈伯斯這號顧客洞察「頓悟大師」,產品設計通常不容易遭到反制,許多傑出企業
如豐田汽車(TOYOTA)、ZARA、SAS、IBM
都相當重視顧客的聲音,但是他們並不以問卷調查為主要洞察手法,他們各別開創出不同的聽聲辨位手法。
1990 年初期,IBM 陷入危機,1993 年,帶領IBM 走過死亡幽谷的執行長葛斯納發起「熊抱計畫」(Operation
Bear Hug), 他要求250名公司高層主管3
個月內至少拜訪5個客戶,面對面的目的不是進行銷售,是傾聽顧客的聲音,在現場獲得第一手資訊,並且思考IBM
能為客戶做什麼,客戶拜訪完畢,這些主管還得寫書面報告,葛斯納可是會親自閱讀的。
熊抱計畫推動之後,IBM
解決客戶問題的速度明顯加快,並為公司帶來不少新的市場機會,面談後,這群經理人發現當時的大客戶正醉心於網際網路,但是不清楚如何善用這項新工具,於是
IBM 開始提供電子商務解決方案,協助大客戶建構網路時代的基礎架構,熊抱計畫為IBM
帶來對客戶的深層認識,以及長期的文化改造與成功獲利,同時為公司後來轉型諮詢服務打下堅實的基礎。
最近來台造成轟動的西班牙的「ZARA」,則同步採用「暢銷標竿」及「顧客傾聽」這2
種手法,該公司的經營哲學是流行什麼就賣什麼,顧客要什麼就賣什麼,ZARA
的成功是店經理與設計師聯手打造出來的,店經理負責顧客資訊的收集,設計師負責流行資訊的收集。5千名店經理每天要向總部匯報顧客反應,以及風格、布料、
剪裁、顏色、定價等銷售訊息;4百名時裝設計師,則經常在米蘭、巴黎等時尚圈進行觀摩,他們出席時裝發表會,出入時尚場所,吸收Chanel、LV、
Prada、Armani、Balmain 等國際知名品牌設計師的流行元素,以及最新的時尚設計趨勢與動向。
ZARA
大量地蒐集顧客及時尚訊息,做為調整產品銷售組合的主要依據,快速跟進知名設計師的流行元素雖然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還是消費者是否買單,ZARA
把設計主控權交給一般大眾,設計師只能緊緊跟隨顧客的喜好與腳步,不斷根據流行時尚及顧客反應靈活應變,他們的責任不是原創,而是監看市場銷售狀況,重新
組合現有的暢銷設計元素,並且隨時調整自己的設計方向,以滿足變幻莫測的市場需求。
有人擅於觀察,有人擅於傾聽,還有一種人擅於從統計數字看門道,這裡所謂的數字同樣不是指問卷所得來的數字,而是公司與消費者交易過程中所
產生的數字,這些人從日常營運所累積的資訊,挖掘顧客隱而未現的需求,做為行銷決策及產品規劃的依據,他們在資訊海洋裡找到未來成長的原動力。
賈伯斯168 鈴木敏文178
日本7-11
之父鈴木敏文被稱為數據高手,他認為自己不會人云亦云,就是因為自己每天都要接觸來自1千萬人的數據,並設法從客觀的事實掌握市場的變化動向。舉個實例,
假設有一家門市的業績不好,我們可以從各種統計數字發現,附近商圈因為年輕人的移入,發生人口結構的變化,使得消費者年齡層由50 歲降至 30 ∼
40
歲,然而,由於賣場的產品組合無法吸引這個族群,業務當然無法獲得改善,此時經理人應該針對客層變化的現象,提出可行對策,無論是產品項目、商店陳列都要
重新設計。
光靠數據不足以成事,鈴木敏文(Suzuki Toshifumi) 最強的地方在同時結合心理學和統計學,一方面在蒐集數據的過程中,培養自己對微細變化的敏感度,另一方面透過5 種感官來揣摩顧客的心情波動,在長達30 年的實踐中淬練市場讀心術。
鈴木敏文在7-11 倡導消費者心理學,實現以顧客為中心的經營理念,經由訊息通透的IT 神經網絡,掌握來自各門市的市場數據,並且以同理心為出發點,體察消費者的行為習慣及偏好。
在日本,涼麵的銷售旺季通常在8月,但是日本人冬天通常會開暖氣,時間久了會覺得又乾又熱,7-11
洞察到這個獨特現象,反其道而行,在天寒地凍的2月推出涼麵,獲得相當不錯的銷售成績;針對高年齡層分布較廣的地區,日本7-11
推出小型超級市場型態的便利商店,販賣水果及蔬菜,提供宅配及店外照護,店長於配送物品時會順便幫老人開罐頭、換燈泡;面對一人經濟的生活型態,推出一人
吃、一人飽的小包裝食品,像是飯糰、三明治及小包裝洋芋等的現成食品。
手法是死的,人是活的,賈伯斯用的是1號、6 號、8 號3 種手法,鈴木敏文用的是1 號、7 號、8 號3 種手法,不過2
人的手法可是各有千秋,基本精神大致相似,實務操作則有很大的差異,但是他們都在不斷實驗中求進步,他們把概念化為可觸碰的原型,用最挑剔的態度來把關,
不對就改,完全不受既有經驗的束縛,鈴木敏文稱自己是朝令夕改,這種永無止境顛覆常識及傳統的作法,才能超越變幻不拘的市場需求,同時也是讓消費者感動的
基本功。
顧客洞察手法如此之多,不可能樣樣精通,設法把2、3 種把戲學得出神入化,就可以打遍天下無敵手,光說不練,不是真功夫,最好是根據個人的特質與偏好,找到最合適自己的方法,親自下海玩玩,才能有真體悟。
不要抄襲賈伯斯,不要模仿鈴木敏文,試著摸索出自己的道路。
http://paper.udn.com/udnpaper/POE0039/207624/web/index.html
【本文刊登於《能力雜誌》2011年12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字戀狂文創工作室 轉載分享 圖片來自網路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