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副標題–關於歷史、文學、藝術、音樂、哲學與世界風俗文化,你必須知道的事。其實上述的議題都必須加上歐洲兩字,這本書涵蓋的內容十分廣泛,所以厚達600頁。作者Schwannitz是德國人,自然而然關於德國的部分著墨較多。
或許是翻譯上的困難,書名為教養,但並不是在闡述如何擁有教養,而是一本介紹歐洲歷史、文學、藝術史、音樂史、哲學、科學、理論以及兩性議題的書。擁有知識並不代表一個人就有教養,知識僅是所知道的事,教養卻是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合宜。作者認為教導讀者(尤其針對德國人)應該具備的基本通識,就可以在社交場合中以適當合宜的談吐彼此溝通,不致於顯得無知、格格不入、甚至令人厭惡。但必須一提的是一個知識淵博的人,如果表現出驕傲自負、目空一切、高人一等的態度,也不符合教養。
這本書以有系統脈絡、簡明清晰、幽默口吻、以及作者的精闢見解,讓不是德國人、不是歐洲人的讀者,也能充分掌握歐洲文明發展的精隨。十分適合初涉獵這個領域的讀者,對於熟悉這個領域的讀者,除了能溫故知新,對於作者的獨到見解也能有豐富的收穫。這篇心得是我第二次讀完這本書所寫,重讀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作者在書末「修定再版後記」裡提到,作者在大學演講時,一位年青人(當然是德國人)問說﹕「蘇格拉底關我什麼事?我要的是新資訊。」這個問題也值得每個人思考,作者對此自有回應,但我想自己必須尋找自己的答案。
我也可以問﹕「為什麼數學要學幾合、代數、三角涵數、甚至微積分?大多數人的生活中加減乘除就綽綽有餘。」我想數學的學習是在訓練邏輯思維的能力,例如醫師治病用不上微積分,但是他們(其實幾乎所有高中生都必須學)在高中時都必須努力鑽研,因為理解抽象符號的數學代表了對未來學習能力的紮實基礎。
借用倒立先生黃明正所著<告訴世界我是誰>書裡的一段話,試著來回答上述的問題。黃明正說﹕「25歲前,都是別人告訴我,我是誰﹔26歲時,我開始尋找自己是誰﹔27歲後,我開始用自己的方式告訴世界我是誰。」一切的學習就像是別人告訴我,我是誰,儘管看似無用,沒有實用價值,但是逐漸累積各種知識後,就會思索並開始尋找自己的路,最後,終將走出自己的路。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