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櫃裡排在一起的九歌年度散文選,從93、94、95...一直到100年。
自從第一次接觸到這系列的書之後,每年都會再與長了一歲的它相遇,因為它們擁有豐富多樣的面貌與迷人的風采。
散文是相當容易親近的文體,不長的篇幅,任何時間場所隨時俯拾翻閱皆怡,每一篇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就像宮崎駿<霍爾的移動城堡>裡,城堡裡有一扇任意門,只要將門上方的指標轉到想要去的地方,門一開,就到了。散文選也是如此,一打開書頁,文字就帶領讀者進入由作者所建構的世界,有時像欣賞悅目怡人的風景,有時像一場想像的心靈探索與冒險,有時豐富了感官與思維,有時還會與內心產生共鳴...。
不同於外文翻譯的書籍,散文擁有特別迷人之處–文字的美。閱讀時常會有驚喜,「這句子的結構綿密優雅」、「這句話的修辭很有創意巧思」、「如此的敘事技巧令人讚歎」...。
但文字的美感並不是散文所追求的極緻目標,最重要的是散文必須言之有情、有主題、能觸動人心。
舉主編鍾怡雯序文裡的一段文字為例﹕「年度散文選是時代的切片,它是軟歷史,敘述了時間刻度內此時此地的生活,人們的所思所感,不論多麼抒情多麼個人多麼微小,它都具有時代意義。」。每個年度的散文選,會從入選作品中選出一篇年度散文獎,今年的散文獎得主是周芬伶,在得獎感言裡有段關於散文的寫照﹕「新世紀散文的範圍擴大,語言丕變,穢語與雅言並置,生活化與越界性被強調,帶著並非悲觀亦非樂觀的心情往前摸索,散文終究是最具彈性與涵納性的文體,是一個時代的語言櫥窗,它終究要回到自己,並擁有最雍容的氣度。」
每每讀到這些有情感、有見地、有溫度的美文,總希望這些想法與文字能烙印在腦海裡。
書中收錄一篇張曉風的文章,聯想起今年中國時報的一篇報導,張曉風初當上不分區立法委員時,閣揆在立法院做施政報告,張曉風不改老師本色,對施政報告像改作文般批閱,而施政報告經過作家潤飾修改後,果然有了不同的面貌。
在202兵工廠開發案中,張曉風一篇報紙投書<報告總統我可以有兩片肺葉嗎?>,引起社會廣泛的關注與討論,最終雖未能完整保留濕地免於破壞,但是中研院的開發案規模因此縮小了許多,這也是文字的力量的展現。
文字有時能發揮出比武力更強大的力量,影響也更深遠,例如金恩博士的<I
have a dream>這篇文章。魯迅說﹕「大病文人醫」,更是直接指出了文學的力量無遠弗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