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1-23 13:51:50| 人氣9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街景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街景
那即是我們最崇拜,且最容易忽視的美。事實上那是一種記憶的歷程,也是一種遺忘的歷程,其與城市之關係即便如此。在都市社會學將成為一種顯學的年代,街景被探討,街上的意圖(intension)被擺弄,人們的去向受到揣測。事實上,一直以來城市的規劃者、建造者的原意便是導引一個生活的歷程,藉由街道,區域的分佈來擬定出一個如同第二皮膚(second skin)的表像,一個不均質、且充滿戲劇延伸的表像(表像事實待議)。

聲音
街景其實包含聲音。相片能紀錄的只有影像,而街上永遠是要有聲音的,不管是最吵的還是最安靜的,街道一個限定內的劇場,基本上可以有無數的短篇、無數的長篇。其魅力在於,能夠適時的呈現出其迷人的特質,在安靜與喧鬧這兩種人們流連的聲域中找尋一個適切的平衡;人們需要隱密性的將自己淺藏於喧囂中或者黑暗的靜謐,也可以將許多公諸於毫無聲響中或者在人群中作秀,那是一種主體交換刺激性的方式,藉由聲響。還有,如果滿街都是人卻沒有聲響,那即會創造一種視覺以及聽覺不一致的效果,而安靜的時刻,我們總是會轉頭注意突如其來的聲響,所以我把聲音也放入街景內。

所見
這是「街景」一詞原該有的定義,所以它可能包含很多。人們尋求各種視覺刺激的場所(視覺遮蔽)。而以光的反射所呈現於視覺印象的,必然敏感於明暗差距。我們相對於光與影之間的反應其實時常是淺意識的,除了單純的陽光下會因溫度或者舒適度調整位置,還會對絕對的黑暗升毛骨之悚,這是值得玩味,漂亮的光線處理可以顯示出特殊的質感、呈現空間的戲劇性,而陰影處理得妥當,也是街景元素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個人認為台灣騎樓富有一種有別於西方紋理的意味,那是避風的且相較於無遮蔽的人行道它是溫暖的,而多雨的氣候其實無形了造就這樣的都市景觀,但反觀北市信義計畫區的都市藍圖,竟以一種西方地景的思維來強調開放空間開放,然而之後又搭建起連結橋以彌補個別元素不足的溝通,事實上雨天我個人覺得去那裡很麻煩,風大雨大,而連接高架人行道的作用似乎無法發揮,也許有待檢討。在者個人提出於重劃區將徒步區地下化的構想,只是提出,笑笑就好,也許會比風大雨大的高架橋好。

觸覺
其實光線投射的理緻某些程度的代表了材質的肌理,事實上我們會感覺鋼筋玻璃結構的冷漠或者磚造建築的低層緊密度,即是因為這是由街景引發的心理層面對於建材的感受性,我們說「質感」,那本是觸摸的東西竟然可以看了就知道,而在街景中,材質感受的重要無法替除。許多公共藝術設計基本上在材質感受中使用許多技倆,進而達到人們特殊感受性的企圖。

流動與靜止
不流動的街,只是一個「景」而非「街」,街的最主要義含即是建立在流動上。所以最基本街要能達到的運作是功能性的講究,沒有流通它不是街,而沒有適當的流通它不是好的街。在此好的定義我尋求人們主觀的認同,而街本身共識字義的來源就是流動的意思。例如大眾運輸系統興建的期間會經過一段壅塞期,此時街的運作無法達到順暢,雖然這也是一種戲碼,不過它造就堵塞於期間的人們的不適切,所以它非人們所預期的一條「運作完整的街」。而靜止,及休憩,是流動的前提,於是它也將存在於街景中,如同一個人的身體般,它需要休息,靜止的憩息對於一條街的品質極為重要。

大概歸類至此,其餘…
娛樂(事實上是戲劇性的綜合)
商業性(事實上是另一種的流通)
是寫不完的東西。

(待續)

台長: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9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