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與全民健康」醫學高峰會
-醫界站起來迎戰全球暖化 響應蔬食抗暖救地球
﹏﹏﹏﹏﹏﹏﹏﹏﹏﹏﹏﹏﹏﹏﹏﹏
近年全球災難不斷,「氣候變遷」早已是國際矚目的焦點,「極端氣候」
更曾重創南台灣,不僅造成生命、財產的鉅大損失,也出現了台灣第一批的「氣候難民」!
台灣醫界日前召開全國第一場「暖化與健康」高峰論壇,率先表達對暖化
議題的高度關切,同時響應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蔬食抗暖救
地球」的訴求,締造民眾健康和地球環境的雙贏新局。
世界頂尖的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去年明白指出:「21世紀
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就是「全球暖化」,呼籲醫界正視危機,同時引領民眾作好抗暖的準備。」近日,全球18個醫師組織的領導人,罕見地在《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和《刺胳針》雜誌上聯名呼籲:『醫師應該率先發聲!危險的是,政客有可能猶豫不決,特別在目前經濟動盪不安之時。如果他們的回應軟弱,對國際健康的後果可能會是一場「浩劫」!』這封信由18位分別來自美國、澳洲、英國、加拿大、愛爾蘭、蘇格蘭、泰國、香港、馬來西亞和南非的醫學會理事長或是醫學院院長聯合簽署。
2010年元月23日在台大雲林分院召開的「全球暖化與全民健康」高峰論壇,出席者都是具份量的專業人士。包含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李明濱、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建仁、台大公衛學院前院長林瑞雄、台大醫院前副院長陳榮基、台安醫院前院長蘇主惠、台大醫學院社會醫學科副教授蔡甫昌、台灣素食營養學會秘書長邱雪婷,及哈佛醫學院講師暨慈濟醫院主治醫師許瑞云等。
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劉紹臣在會中指出,現今台灣颱風、暴雨(強降雨)的天數和規模已經達到45年前的1倍;預測未來20年,台灣的強降雨將比現在再添1倍!除了強降雨倍增,有著涵養水源功效的毛毛雨(弱降雨)則是在這45年之間減少了50%。未來「旱澇交替」的現象也將越來越明顯。
中研院院士陳建仁表示,氣候變遷可能在許多方面影響人類健康,包括因旱災而起的糧食危機、水患造成的傳染病擴散、生態破壞導致的蚊蟲傳染病遷移等。全球暖化也衝擊飲水安全、環境污染、國民營養,同時造成慢性病與新興疾病的增加。
他引述「拯救兒童(Save the Children)」慈善團體的說法表示,未來10年每年會有多達1.75億兒童受氣候變遷災害影響,甚至會有數以百萬計的兒童喪生、被迫離鄉背井,或者受饑荒與疾病的侵襲。
台大公衛學院前院長林瑞雄教授,憂心氣候變遷將造成公共衛生的大災難。台灣老年醫學會理事長陳慶餘教授強調,2003年的歐洲熱浪造成南歐超過3萬5千人喪生,其中死亡的1萬5千名法國人大多都是老年人,類似危機,在暖化加劇的今日看來,更是有增無減。
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石富元醫師,同時也是緊急應變指揮體系與災害應變專家,他分析世界和國內災難的新趨勢,明確點出全球氣候變遷造成的天災惡化,嚴重考驗著國內的緊急醫療與災難應變體系。
曾到格陵蘭島冰原探勘研究的中研院物理所研究員周家復教授說,2009年「看守世界研究中心(World Watch Institute)」報告評估,供給人類大量肉品的畜牧業,產出的溫室氣體已占全球溫室氣體總量逾半,呼籲政府施政時應納入考量,同時大家也應多吃素。
慈濟醫院副院長劉鴻文建議大家吃素要吃當地、當季盛產的果菜,還要多走路、使用大眾交通工具,節能減碳不只是救地球,更是為了救自己。
此外,台灣海平面上升速度高於全球平均值,尤其台中到嘉義段的海埔新生地大受威脅。相較於美、荷、澳等國已將氣候變遷的嚴重警戒層級提升到「反恐」之上,我國政府的作為應該更加積極。
許多科學家也一再提出警告,強調氣候變暖的嚴重性被過度低估。對此,與
會專家同時強調,治本之道就在諸如素食、提昇能源效率、發展替代能源等「節能減碳」的各項具體作為。
醫界除了召開抗暖化高峰論壇,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台大
醫學院教授李明濱,及台灣營養學會理事長、中山醫學大學教授兼副校長王進崑,
也發起「選擇營養健康的植物性飲食,有效遏止氣候變遷」的醫界及營養師連署,推動「素食、抗暖、救地球」!
資料來源
1.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月21日電:「吃素抗暖化救地球」專題報導之一。
2. 中央社記者葉子綱雲林1月18日電:「醫界站起來 迎戰全球暖化維護健康」。
3. 自由時報記者黃淑莉1月7日報導:「台大分院23日高峰論壇,警告暖化威脅健康」。
4. 聯合報記者段鴻裕1月24日報導:「救地球,學者籲多吃菜」。
5. 新新聞報記者陳怡安1月24日報導:「國內首場暖化與健康醫學高峰會」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