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通往世界史最精采絕倫的路!
為什麼童話裡的白馬王子總愛到處亂晃?
其實,他們是在尋找長期飯票!
從《白雪公主》、《小紅帽》等古典童話,
到《悲慘世界》、《愛的教育》、《哈利波特》等文學名著及小說,
隱藏其中的世界史!
那些迪士尼、吉卜力沒說完的事,這裡統統告訴你!
從童話中看見世界與歷史,K歷史不再呵欠連連!
=各界好評推薦=
公孫策(歷史作家)
胡川安(「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主編)
耿一偉(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助理教授)
黃春木(建國中學歷史老師)
蕭秀琴(作家)
螺螄拜恩(暢銷書人氣作家)
為什麼狼人和女巫要住在黑黑的森林裡?
老皇后怎麼老是拚不過年輕公主呢?
紅髮安妮如果變成金頭髮,還會跟吉伯特吵架嗎?
小女孩只是穿上紅舞鞋就要被斷腳,到底是犯了什麼大罪?
王子和乞丐為何長得一模一樣?
灰姑娘自己有沒有「灰姑娘情結」呢?
《悲慘世界》裡的神祕下水道真的存在嗎?
津津有味看著故事書的你,是不是也曾有過這樣的疑惑呢?
讓我們搭起童話與真實世界的橋梁,揭開作家欲言又止的祕密。
[句子摘錄]人們看見自己想看的,跟著自身形象而夢。...究竟何時人們才能承擔起真正的聖女貞德?- 赫爾伯特.內特《聖女貞德》
因為不了解而害怕,因害怕而認為對方是邪惡的存在。
神話的出現,是為了告訴人們如何在有限的生命裡活出價值與意義,而故事裡努力奮戰的英雄,間接告訴平凡的我們,如何解決生活上的難題。
體會他人的痛苦、具有同理心意識的純粹正義感。
一本好的童話,穿越古今,讓我們看見現實。
[讀後感想]童話,由古至今一直是兒童入門讀物,也是閱讀啟蒙,白雪公主、乞丐王子、狼人、吸血鬼、女巫、莎拉公主、灰姑娘情結...等,你最喜歡的童話,是哪本、哪個人物?你知道其背後所隱含的歷史、史實和想表達的真義嗎?結合歷史時代背景真相,讓童話更貼近生活化的人生,以前曾流行日本作家寫的《令人戰慄的格林童話》,對比韓國作家朴信英的《童話裡隱藏的世界史》,一本聳動片面主見改編纂寫,對比此作、根據史實縱觀佐證,感謝作者學識淵博且勤學,我們才能瞭解為什麼童話故事總有那麼多王子、公主,原來王子、公主多產且到處趴趴走,是有原因的,從來能繼承王位的只有一位,其次順位的只能另謀出路,灰姑娘原本是充滿寓意,卻被迪士尼採用改編成灰姑娘情結,凡事依賴奇蹟,虛華幻想美夢成真的金髮碧眼,和原版日爾曼灰姑娘精神背道而馳,就像作者在書中所說,唯有優良的童話,才能穿越時空,讓我們看清現實,並克服生活中的磨礪,越挫越勇,才是童話想表達的真實人生。哪本童話,一直陪伴你度過人生起伏呢?
[書中名畫]書中有提到十五世紀荷蘭畫家波希的《人間樂園》,引起我的好奇,所以去查閱,以下為此畫作網圖,維基百科介紹。
後哥德時期
波希﹝Hieronymus Bosch﹞﹝1450 ~ 1516﹞
人間樂園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
1500 年
普拉多美術館,馬德里﹝Madrid﹞,西班牙
創世初始的亞當和夏娃、人世裡眾人群聚享受肉體歡愉和地獄中怪誕奇異的生物與刑罰的這三副情景,對於西洋美術史有所了解的人應該會聯想到十五世紀的尼德蘭畫家耶羅尼米斯‧波希(Hieronymus Bosch)的三聯畫作品《人間樂園》(The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
在人間樂園裡,夏娃的的形象象徵世界的原罪,而在背景中,在糾纏不清的桅杆之間,想像的動物已開始互相吞噬。中間是男男女女,有白有黑,沉緬於肉慾的歡樂中。有的是以自然的方式,也有的是以罪惡的方式。中景的畫面是好色之徒圍著青春之泉騎在眾多動物身上,背景中可以看到「通奸噴泉」的灰藍色大球,球淹在泄水中,另有四個古怪的山岩形的高塔,上面長著很多礦物的和植物的贅生物。從煉丹術的文字可以推斷,這些贅生物象徵男性和女性。
三聯畫原本是放在教堂中展示的祭壇畫的一種常見形式,分為左翼、中間、右翼三個部分,平常的時候將左右翼闔起,只在重要場合才會打開。《人間樂園》在闔起的左右翼之上,以灰暗的筆調畫了天地初始、人類尚未被創造出來的世界,這也讓畫作在展開時呈現出開天闢地後進入萬花世界般的強烈戲劇張力。《人間樂園》當中的景象充滿著波希奇特的想像,當中有被貝殼包覆的人、巨大的莓果和鳥、地獄裡戴著修女的罩帽的豬隻要親吻人類以及從人類屁股中飛出鳥群等等。荒誕不經的意象使得畫作猶如夢境一般,使得波希又被視為二十世紀超現實主義的啟發者。
一個藝術傑作如何引發人們的想像力以及體現創作者和觀賞者能共通感受的真善美,同時也讓觀賞者能夠體會讓藝術家創作的那股力量,這也是我們能藉由欣賞藝術作品感到愉悅的原因。正如同紀錄片一開始引言所說的:「一個人被傑出的作品感動時,他將同樣聆聽賞見促使藝術家創作的其心衷訴真理的呼喚。」(Touched by a masterpiece, a person begins to hear in himself that same call of truth which prompted the artist to his creative act. -Andrei Tarkovsky)
波希用外部畫作構建出聖經的背景,以襯托內部畫作里的內容和元素,並且人們普遍認為外部畫作形象在出現的時間上要早於內部畫作。博斯的《乾草車三聯畫》,中間那幅畫的兩側都有天堂和地獄的形象。三聯畫的場景遵循著時間先後順序:從左至右依次代表伊甸園,人間樂園和地獄。上帝作為人類的創造者出現在最左邊的畫作,而人類違反上帝意旨的後果則反映在右邊的畫作裡。 然而,這幅作品和博斯其他兩幅三聯畫《最後的審判》(約公元1482年)和《乾草車三聯畫》(1510年之後)相反的是,中間的那幅作品中沒有出現上帝,展現的是明顯擁有自由意志的裸身男女在忙於各種尋歡作樂。一些解讀認為右邊畫作展現的就是上帝懲罰人類的場景——地獄。
對世俗肉體放縱的告誡;對生活的誘惑將承受的風險,造成後果提出嚴重警告,再到對終極性愉悅的喚醒。它所象徵意義的複雜性,特別是中間的那一幅,引起了長達幾個世紀的廣泛的學術解讀。二十世紀的藝術史學家對三聯畫的中間那幅到底是想表達是一個道德警告還是想描繪人類失樂園的全貌也存在著分歧;反諷人類的荒慾虛無的極速快感:失速快樂。.....(猜一成語)
畫作介紹摘自: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6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