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或「不性」,由你 文--蕭蔓
你知道嗎?除了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這個世界上,還存在著一種叫做「無性戀」(asexuel)。
所謂無性戀,並不是身體有毛病,或是性別取向不確定,也不是害怕親密關係,或暫時失去性趣……等等,都不是。無性戀,簡單來說,就是「對做愛,沒有興趣」。
這可不是我自己發明的--6月9日《紐約時報》報導了這個趨勢:「無性戀者,持續增加中……」。
「無性」的羅曼史
「大家都想試著改變我,」住在加拿大愛德蒙頓城,42歲的Cijay Morgan從事電話行銷工作,每當她宣稱自己是無性戀者,就引來一陣錯愣;「人們可以接受你不喜歡鄉村歌曲、洋蔥圈,或是不想學會吹口哨。但就是有人不肯相信,會有人對「性」沒有興趣!他們也不願意明白,這並不需要被『矯正』什麼的。」
健談、外向、笑容滿面、擁有一大堆朋友,23歲的David Jay在舊金山非營利教育組織工作。4年前他還在大學念書,創立了「無性戀宣傳教育社群」(Asexual Visibility and Education Network,簡稱AVEN)。網路上,讓大家分享「無性」經驗,覺得自己其實並不孤單。
David認為自己還是對「深度親密關係」有興趣的,也想要養小孩(但不見得非要是自己生)。可是,他說:「我從沒做過愛,將來,很可能,也不會做吧。」
他知道很多無性戀者,也經常會受到別人的吸引,但那只是羅曼史,並不牽涉「性」。
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McCarthy寫過一本幫助夫妻性生活的書《點燃慾火》(Rekindling Desire)。他指出很多人都經歷過「性冷感」,或是「連那個意思都沒有」。但他認為:「不做愛,不見得就是無性戀,最好還是確認一下,追根究柢,也許是跟『害怕』有關。」
根據網路上一個小規模而尚未公開的調查,1,146人中,41人承認自己是無性戀者。進行調查研究的印第安納心理學研究生Nicole Prause發現;「與其說,無性戀者不做愛,與其說是因為害怕,倒不如說是缺乏性愛刺激的動力。」
21歲的巴爾的摩大學生Kate Goldfield曾經懷疑自己是女同性戀,「因為我對男的沒有興趣,」後來她發覺自己其實是無性戀,「因為我對女的也不來電。」
令人好奇的是,對於「無性戀者」的存在,為什麼史書上沒什麼記載?甚至,直到網路上開始討論這個話題,連性學專家,都沒有幾個人聽說或探討這個現象?
不抵觸法律、不牽涉出櫃
「他們或是已婚,或是維持一種沒有性生活的婚姻,或是不情不願的做愛。無性戀跟同性戀,最大的差別,是從來都沒有合法性的問題。」多倫多大學助理研究員Elizabeth Abbott寫了一本《獨身歷史》(A History of Celibacy)的書。但她認為無性戀不見得獨身,那根本是兩碼子事,「無性,是對自己慾火熄滅的清醒意識。」
一個人不想做愛,並不牽涉合法性的問題,頂多是在婚姻、同居關係中,會因為「不履行配偶義務」,被對方要求離婚、分手罷了。也就沒有「正不正確」、「出不出櫃」的抉擇。
在這個全面吹捧「性感、性慾、性交、性趣」,大力促銷「威而剛」、「威而柔」(提高女性達到高潮的藥劑)的流行文化下,無性戀,或許是一種性感泡沫症候群,冷靜的,說一句:「Non, pas ce soir!」(法文:不,今晚不要!)
原文摘自:
http://www.cheers.com.tw/content/060/060172.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