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難得,看了一部電影---《蒙那麗莎的微笑》。
50年代一位思想獨立的女性,教導一班新娘學校的女孩,女孩們被教育︰〝相夫教子〞是唯一天職,所有與此抵觸的思想皆為惡瘤!這讓女主角不可理解,於是企圖藉由藝術學的引導,讓女孩們打開眼界,追尋自我。當然,其中必有多番衝突轉折,畢業時,當初最恪守傳統教條,甚至不惜批判這位老師的女孩,匆匆結束短暫婚姻,飛奔紐約;而令女主角期待大有可為的女孩,終仍選擇婚姻。
婚姻,是否代表束縛?代表失去自我?不婚,是否即是自主、自由、尊於自我?女主角想告訴女孩們︰妳們有了解自己的義務,有選擇方向的權利。
而女主角自己,如同劇中她的男友所說︰『妳來此,看似幫她們尋找自我,不如說,是幫妳自己找方向!』是呀,女主角也在流浪,也在摸索自己的方向,不然,不會拒絕遠方男友的求婚,不會離開好不容易適應的學校,繼續追尋的旅途。
劇中有一個情節,女孩們邀請女主角參加她們的聚會,圍著問她〝實話〞,劈頭第一句就是︰『妳為什麼不結婚?』在女孩們的觀念裡,不結婚就是沒人要,沒人要就是沒價值,極為可憐。女主角被問得不知如何給答案,隨意塞了句︰『也許哪一天,就結婚了呀!』。
這一幕好熟悉,之前的幾年裡,這也是我被問到差點要寫份報告昭告天下的問題︰〝妳為什麼不結婚?〞
為什麼非得結婚呢?
在人類的社會結構裡,婚姻似乎是大多數人的選擇,幾乎也是一種必須,甚至曾有人〝諄諄告誡〞我,這是一種社會責任!害我深切反省了好幾年,自己到底哪裡對不起國家社會?對不起父老鄉親?但左等右等,老天忘了派人來,完成這一份非獨自可以完成的任務,我也莫可奈何。
很想將頭抬高45度角,說︰『跟女主角一樣,我充滿理想、充滿抱負,擁有追尋自我的智慧與勇氣,知道自己求得的價值……所以我不婚。』但可惜,我不是。我的不婚,與女性意識無關,與不婚主義無關,只不過是隨著〝命〞走,〝剛好〞變成單身,〝剛好〞沒有被束縛,〝剛好〞無法跟大部分人走一樣的路。至於是否我因此順勢尋找到了自我?獲得了自由?完全過著自主的人生?我想,無論選擇或被選擇哪一種人生,應該都很少人能擁有一切。
〝沒有方向的人,一定在流浪;但在流浪的人,不一定沒有方向。〞這是電影的結語,而對所有女性來說,在自覺的歷史裡,期待尋得的,是自主的方向。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