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的直到目前為止,台灣人對於醫生這行業還是抱持著一種很特別的態度。很多高中生都還是把醫學系當做第一志願。或許他的薪水直到目前依然算不低,而且只要肯值班或者去急診,實在非常容易找到工作。穿著白袍,把病人醫好。也算風度翩翩頗有成就了。
所以很常看到的新聞就是小時候家人生病過世,長大決定當醫生照顧家人之類的願望。這在每年大學入學甄選放榜後真的不算少見。
或許有著幾分道理,但我總覺得怪怪的。
幾個禮拜前,一位患者到門診找我。我知道她是誰,因為事先就先聯絡好了。一位學弟朋友的母親。最近他家出了些事,父親突然生了重病。因為地緣關係之便,而我在這其中稍稍幫了些小忙。原想說此事就此落幕。沒想到學弟朋友之後又聯絡我希望我能幫他母親看診。他自己本身也學醫,只是還在見習。為啥要母親找我看病說實在當然不是因為我的醫術好,很可能是我通常不在乎醫療費用。
病況是睡不著,很焦慮。
剛好最近有顆新藥,雖然貴,但拿來試試吧。仔細跟病人講解完我的想法後,準備開始療程。不過他在對話過程中講了一句話倒是讓我不知該怎麼回應。「培養一位醫生不簡單,結果都是在服務別人。」「妳兒子有他該做的事啊。別想太多了。」我也只能這樣回答。而我也是如此,這畢竟是一種高工時、高壓力的工作啊。
兩個禮拜後她回診了。整個精神狀況似乎變好很多。果然是顆挺貴的好藥啊。但她上回的些微小抱怨不知為何又浮現在我腦海。
其實如果選擇醫療當行業,重點是它變成以後你的謀生工具。至於照顧家人,其實那是額外的小福利罷了。就像當律師,家人就比較不用怕官司。當會計師,報稅就比較有利點。
不可否認,我當醫師家人在醫療這方面是因此得到些好處。但這好處有大到值得決定人一生的志向嗎。如果只是因為這原因而從醫,卻不傾聽自己內心真正想從事的行業,那我倒覺得不值。畢竟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經歷程,當醫師其實只能在某些情況讓自己在意的人多些比較好的照顧,跟一整個人生相比實在微不足道。我覺得應該是要重視整個人生活的好不好,而非只著重在病死這個過程。醫師所能做得當然多一點,但其實也難以扭轉這局面不是嗎?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