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也在華納看了「英雄」,在去年十月,Time就出了一期以章子怡為封面並在其中有十一頁的獨家報導,報導中算是不偏不倚的將亞洲(或者說中國)拍攝武俠片在李安得了奧斯卡後一窩蜂的廣大影響做了簡單的闡述,當然其報導最吸引我對這部片的興趣則是在張藝謀一向強調的美學及場景令我神往。(果不如其然,整部片中最值得讚許的也就是這點)
一部電影是經過無數人的分工合作才得以完成,張藝謀拿了三千萬美金圓一個自己拍武俠片的夢想,著實令許多導演羨慕,而「英雄」這部片從劇情、攝影、音樂、服裝、場景、內涵、演員選角及演技、幕後行銷各有優缺,不管優點可以加幾分,缺點扣了幾分,我都非常推薦各位去看看這部大場面的電影,兩個小時裏看遍張藝謀從內蒙古拍到到九寨溝一連串中國壯麗秀景就值回票價了。
先從內涵來說吧,「英雄」這部戲講的是刺客與秦王的故事,人物很簡單,四個刺客、一個秦王,張藝謀倒是很有趣的把刺秦王的故事藉由不同人的想像及詮釋有了三段不同的故事發展,用白色、紅色、藍色折磨了演員三次,但其內涵張藝謀想要表達的東西最後是以「天下」二字為結,雖然不少網友在網路上認定他有政治意圖把大陸一向揚秦貶孔的原則合而為一,藉由此向國際或台灣示表,但我寧願比較單純的從另一種角度去看張藝謀要的武俠電影:節奏感強烈、尖銳與莊嚴。
而從劇情來說,「英雄」很單薄也是整部戲中最弱的地方,但張藝謀很聰明,他選角選的真的萬中選一,特別是李連杰、梁朝偉和張曼玉,他們三人各自在武術及演技上生動了劇情不夠有張力的缺點,雖然在某位學武的武術內家對我說李連杰的外家功夫不值一晒,但就我們來說唯一能做的也是哇!好俐落的動作如此而已,值得一提李連杰因為這部片的武俠招式對他在HOLLYWOOD繼續發展有滿大的幫助,畢竟這樣的國際性大片比起他在美國拍的那些花拳繡腿看起來豐富且有深度許多。梁與張完美組合,實在是看不過癮,看武俠片很難要求有「花樣年華」般的那種依依戀戀的內心戲,不過最後兩人死在大漠上的真是求仁得仁,這樣安排最好!章子怡嘛!我覺得和在「臥虎藏龍」中一樣,甚至差了許多,不算是很出色的。秦王表現很稱職。
音樂是我覺得很差的一部份,張藝謀又找了譚盾來表現中國特色固然有其在市場的考量,但譚先生似乎還沉逆在「臥虎藏龍」的成功中,許多片段和臥片非常十分相似,無法表現出英片更為壯闊的英雄氣質是我認為非常可惜的一點。在服裝上,張藝謀找的是曾為黑澤明的「亂」片擔任服裝設計並拿下奧斯卡獎的一位法裔日本女設計師,她利用顏色突顯了戲劇的表現,聽說為了調出適合在鏡頭上出眾的顏色,她試了近千種的染料去試驗,果然,紅的豔蕩、白的真實、藍的深沉。
攝影是杜可風,我一向喜歡他的作品,這部片裏許多的經典鏡頭(如甄子丹和李連杰在雨中對打、李連杰和秦王在大殿上的對談、李和梁和九寨溝上的對打、梁和張在書院中跑來跑去的糾葛),第一次拍武俠片的杜可風算是很稱職的帶我們進入了張藝謀所要表達的武俠精神,當然某些地方取景拍攝的難度實在很高,那種上山下海只為拍出好畫面的努力太值得讚許了。
說到幕後行銷,今天沒拿到金球獎最佳外語片其實我也不是很訝異,所謂的史詩片對於美國金球獎來說,一向不是拿外語片的主要型態,多年以來包括「臥虎藏龍」都是屬於比較強調內涵及社會脈動為主,而聽說英片在美國尚未上映自然就輸在起跑點上無法製造大量人氣也是一大缺憾,我曾看過一篇報導談到臥片的行銷做的如此成功其背後的製片公司有非常大的影響,包裝對於一部中國古代的武俠片給外國人欣賞,看起來臥片是比英片要來的成功許多。
以我個人來說,我喜歡臥片大於英片,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李安把中國江湖精神那種無奈結合兩段愛情故事與儒道兩者在中國世代以來影響人心的那種深度都表現的令人折服,「人心中的臥虎藏龍」這句話讓我受用無窮,雖然兩片是完全不同表現方式的武俠片,一個是場面浩大的史詩、一個是內涵豐富的小品,在不同的導演執掌中將武俠片帶離了以往純粹的武術招數對打,而能更進一層提昇中國電影在世界影壇的地位,這都是非常值得鼓勵的一點。
為了更符合我個人新聞台的原則,我要講點比較色情的一部份,英雄中唯一情慾的表現是殘劍和如月的床戲,另一場則是殘劍和飛雪和衣共眠,第一場在紅色的場景、第二場則是在白色的場景。顏色很適度的把氣氛帶的很準確,紅的淫蕩白的純情,或許可以當作各位製造浪漫時可以依據的參考,比如穿個紅色大內褲會不會比穿白色棉質內褲更讓對方淫心四起?這點倒不妨來試試。
我還是會推薦各位看看這部片,以支持中國電影的角度。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