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宣心得I
青宣結束至今已經一個月過去了,
但是仍沒有寫完心得。決定不再按之前想的慢慢寫,
而在一篇之內重點式的做下記號,以免漸漸遺忘。
就把這個紀錄的過程當作Working Memory吧:即使他可能不完美。
因此,僅僅把印象深刻的心得歸類於五點來紀錄
而這就是第一篇:
「上帝的呼召:出於神而非人意」
如果你問參與青宣的人,為何參加?
就像第二天晚上一個上台作見證的弟兄分享的「你來這裡做什麼?」
很多人會回答:「我希望可以明白上帝在我身上的旨意」。
其實我也不例外,但我抱持的心得比較像是「確認」上帝在我身上的旨意,
因為我內心深處似乎覺得:我已經知道答案了!
從過去到青宣的第三天之前,我都下意識的把上帝使用我的方式,
局限於我在學校所學。畢竟,上帝常使用我們過去的背景,來成就他的工作。
因此,我現在是教育學系的學生,之後會輔修(minor)英文 。
所以我來之前,一直在想如何將英文與教育,放在事奉的事上。
因為,上帝「一定得」用我所學的東西,頂多多一個樂團服事,
這一定是上帝對我的心意。
直到第三天晚上,師大團契聚集,大家自我介紹後,
便分成小小組分享。我和另外三位與一個從泰國來的宣教室同一組。
當中有一個學姊分享到他在工作坊聽到講員說:
「上帝的呼召,在於你內心最深處的喜悅,及這是界最深處的需要。」
她也提到,她渴望聽到上帝對他的呼召,
在聽到這個教導後,她開始思想她「內心最深處的喜悅是什麼」
我在思考,恩,我內心最深處的喜悅,是?
我當時腦筋一片空白,我都沒有喜歡,也沒有不喜歡...
或許是我擅 長的吧,我想!(至少我以前都這樣想的!)
這時,輪到宣教士的分享。
他提到他年輕的時候,就清楚蒙召成為全職的宣教士,
但是他不願意。
她在學校學的是聲樂,而出社會後,他從事的工作是房地產,
她賺了很多錢,也在教會服事[這並不是不服事阿!]
但她內心深處仍知道:上帝呼召他全職!
掙扎了許久,她還是順服神的帶領,現在在大學教書,
不市聲樂,也不是房地產或是經融。
這大大顛覆我過去對上帝的呼召的想法,
也讓我聯想起之前上英文課,Ken對老師問對「選擇題」的回答:
他認為選擇題只能面對填鴨式的教學,而不能真正的成為教育...
「after all, life is not like give you four decision and you can go that way all the way,
life is like a FIELD ahead of you. it is much more than I should choice A or B or C...」,
我當時聽的好感動,腦中好像浮現了棒球打者的那塊空地,
我把他說的話的大意打在ipod上,是阿,生活不是選擇題。
而我給上帝對我生命的帶領,也不該是選擇題阿!!!
很多人來到青宣,他們期待能更清楚上帝對他們生命的引領,
他們也真的得著了:有人更清楚自己要做兒童的事工,有人更確定自己要走上全職的路...
但是我更不清楚了!
但我更加篤定的是:帶著一顆更加謙卑,將主權交拖的心,不預設立場的心,
持續尋求上帝的心意。青宣。只是一個開始。
又回到鄉福的結束經文:
不是我們揀選了神,更不是我們揀選了一些選項給神,
還口口聲聲的說,我們把「選擇權」給上帝。
而是祂來寫這題申論題...
是
神
揀選了我們
!
青宣心得II
「愛與自我的肯定的跨界:跨界禱告會&聖餐」
這部份我只會很快的提到。就是在跨界禱告會時,
主領的輔導提到幾個跨界,包括勇氣的跨界,愛的跨界還有信心的跨界(有點忘了XD)
我對「愛的跨界」特別感動,特別是帶領的輔導把愛的跨界分成三項:
愛自己,愛周圍的人,愛眾人(的樣子XD)
而我突然發現長久以來,我仍然很汲汲盈盈的追求人的肯定。
我再次禱告,就如當初在北中門的禱告,
願主幫助我用祢的眼光來看我自己,超過我重視別人的眼光。
在聖餐時,我突然有過去沒有想到的(感動?):
我們通常最在意的,通常不過於別人的眼光,自己看起來如何?
還有(我自己啦)是否健 康。
然而,耶穌基督,為了愛,捨了這一切。
聖餐。領受的餅。是他的身體。
聖餐。領受的杯。是他的寶血。
記得之前在BSF查約翰福音時,提到
耶穌受的嘲笑,肉身的痛苦等等,還有與天父的短暫分開!
過去在部落格寫過「稍稍更瞭解愛」,
但是,是在禱告與默想當中,再次的領受。
與近兩千人同領聖餐,同心禱告,歸入一個身體固然很棒,
但是與上帝的愛重新相遇更是美好!
青宣心得III
「宣教眼界的拓展:尤其跨文化」
其實我這次選的兩個工作坊,名字聽起來都很「偉大」,
一個是「認識穆斯林世界與華人宣道的角色」
另一個則更刺激:「獻身大陸宣教」。
對「穆斯林」感到好奇,是在大靈班的時候,拿了一本「為穆斯林禱告三十天」,
當然,後來沒有持續很久,但是總是想要多知道這個神祕領域一些。
而參加「大陸宣教」工作坊更是因為小時候聽多了見證,
想要更知道一些。好奇心驅使我選了這兩個好像在「鐵幕」後的領域,
而不是真的確定要「獻身」云云。
但是雖然如此,但是無論經由兩個工作坊的介紹,
或是青宣的專題:台灣&亞太,甚至普世的宣道需要與挑 戰,
或是在每天晚上培靈中講員提到的見證,
還有跨界故事館,並且宣道博覽會中差會及很多福音機構的介紹,
都讓我對福音的眼界大大的拓展。
除了教會所處的景美地區,學校所處的台北地區,鄉福所去的台灣南部...台灣的宣道。
大陸的宣道,中東穆斯林的需要...亞太的需要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創啟的地區,在世界各個不同的角落,無論有沒有聽過的國家與地區...
普世宣道的需要!!
青宣的紅色T,標記著威廉克理的名言:
盼神行大事,為神做大事
Expect great things from God, attempt great things for God.
其中最可憐的,恐怕莫過於井底之蛙了。
青宣心得IV即V
「學好所學:一個大一生的立志」及「委身:一切都是因為上帝的恩典」
待續中...:)
青宣心得IV
((這篇很明顯比其他篇長了許多,也比較亂一點XDsorry啦!))
「立志讀好所學!」
「我張詠惠在主後2010年7月11日-17日參加校園團契舉辦的第十一屆青年宣到大會,接受普視宣道的託付,願意跨越我的邊界:立志好好讀所學,好好愛主(讀經、禱告、事奉),毫無保留;絕不退卻;永不遺憾!立約人:張詠惠,於7/17」[青宣立志差派文]
關於所學?恩…不討厭啦!(OS但我也沒有喜歡…)
有些人可能知道,我在一下特別是四五月左右,有想過「為什麼要念教育系」的問題;有些人可能也知道,我對念英文輔系消極的態度。特別是,今年來美國,我更發現我對教育方面的書,幾乎都沒有什麼動機來念;反而是短短三天,看了近七十頁的原文化學課本,還有一章生物心理學(好像不是生「化」的樣子)。圖書館借了大概十本關於教育的書(理念、實用、批評…),但都原封不動的還回(倒是頗有陶侃搬書的精神!);在舊書攤買的Literature和American Literature更是看了目錄後就打入冷宮(也不記得當初搬他們回家多麼辛苦!)
現在回想當初念教育系的動機,還是會笑:畢竟,我自己也說的不清楚呢!至於為什麼要考英文輔系呢,老實說,當時還不是抱著姑且一試自己英文程度的心情呢?還是自己不能念化學輔系的一種補償呢?那麼喜歡化學,是不是因為都讀過呢?或是連結了過去那種自修成功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呢?總而言之,我不是沒有放棄的打算過;至少敷衍功課,是一定有過的。
多接觸,好好念,我還是可以喜歡他的!
然而,青宣提醒了剛唸完一年教育系的我;而在重新思考當時回應的現在的我,也重新被提醒當初「好好念所學」的立志。我媽說我是個隨遇而安的小孩,無論到那個環境我都可以念到不錯的成績,雖然這樣恐怕頗為自誇,但是我真的是個蠻任命的小孩。雖然如今慢慢對一些說法有自己分辨的能力,但是我仍相信上帝有他最美好的帶領。最近聖經速讀到一段,保羅提醒到,要保持著蒙召時的身份。
如此不是不敢勇敢追求自己的喜歡,而是其實我覺得在還沒愛上一門學科時,我會先嘗試多多接觸(哈哈,我想到某姊妹!XD),或許總有一天,我終究會愛上它,即使可能沒有很好的老師或是很好的教科書(恩…化學即為一例)。原因是…
他們真的很重要!
第一,在青宣,我被提醒,「教育真的很重要」!
當然我自己也有跟自己argue過那些所謂很重要的「教育」實際跟「教育理論」關連性頗低(甚至有無達到顯著相關都要好好考驗一下),但是既然仍有這個學科,就必定是能夠學的更加紮實了。好好預備,總是好事!更何況,鄉福時亦有此意。
第二,在青宣時,提醒我,「語言真的很重要」!
之前在報到英語輔系的時候,有一個困惑就是,到底要念學程,還是念輔系?因為如果只是要「增進聽說讀寫」,「學程」應該綽綽有餘。畢竟學程比較偏應用,而輔系則比較偏理論,除了聽說讀寫,還要上語言概論還有什麼語音學之類的。
但是特別在又碰到「威克理夫翻譯會」的攤位後,我真的覺得如果學過「語音學」和「語言概論」之類的東西,對自己真的會是很好的裝備;當然我並不知道未來的道路,(雖然我一度也把「翻譯」的這個路交給上帝當作選項之一,但就如第一篇說的,現在幾乎沒有預設立場了!),但是既然有機會學(更何況,機會頗為難求),就好好學吧!Above all,語言更是一種文化。英語輔系也有文學的必修。雖然我真的覺得「文學」對我很陌生,但是,就像教育一樣,希望可以越接觸越喜歡囉!:)
最後,用最後一天培靈講員開頭的問題結束:「如果你不理會神的事情,what do you really want to do?」,課業的忠心,是信仰的一部份。要念,就好好念吧!
青宣心得V
「這一切都是神的恩典」
在青宣,有一個我之前沒有的經歷,
就是大部分的大堂講道,都是外國人來講,中文翻譯。
這樣對我來說有正面的效益:
我會努力的想要去聽懂他們講什麼,
然後快速的在中文翻譯的時候記下筆記,
或是在中文翻譯時,再聽一次當作複習。
(當然有時是比較例證方面,有時候聽的快要放空時,
我就自己試著翻翻看,然後再跟台上的翻譯比對)
我很喜歡Martin Goldsmith,也很喜歡Lindsay Brown
(和他激動又可愛的翻譯)。
但讓我最深刻的是最後一天Martin在末了提到
羅馬書第十二章:「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
我好喜歡Martin那種略帶英國腔的「I appeal to you」
「By the mercy of God」。
我印象很深刻是他提到,其實催促我們去作主的工作的,
是上帝所展現的憐憫。憐憫,是Shown everywhere的。
憐憫,是該罰而不罰(如果我沒有記錯!),
而這也是基督徒中特有的;而這完全是因為恩典。
恩典,是我們不配得卻加給我們的。
在參加他講的穆斯林宣教工作坊中,他也提到,
穆斯林也沒有「憐憫」的概念:他們覺得跟耶穌同釘的那個後來悔改的犯人,
不應該得到救贖:畢竟,他沒有任何的好行為阿!
憐憫。是一個何等重要的聖經名詞。
但更不僅如此,更是一個動力的開始。
保羅說:「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
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
I beseech you therefore, brethern, by the mercies of God,
That ye present your bodies as a living sacrifice」
第十一章,提到上帝的憐憫與恩典。
並特別提到這個恩典是要臨到「普世」的。
。「所以」。
以恩典出發,為了回應上帝的慈愛與憐憫,
我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獻與神。
從鄉福回來之後,我對自己服事、事奉的心態有許多的反省,
真的,如果我們的動力是「用好行為使『自己』在上帝眼中更棒(稱義)」,
無論是邀功、交差、是自我肯定、或是聚集鎂光燈…
那我們已經迷失了自己服事的焦點!
只有因為神的愛,激勵我們,
才能夠持續的走上這條跟隨的路。
一切。都是恩典。
((到美國,小舅也用同一段經文,講到基督徒的Simple life!:D))
最後,我還想提另一個心得,就是,
這次青宣,一樣有畢契集合。雖然我一直都只有在特定場合,
才會去畢契拍個照。但這次青宣集合,
我再次看到這群我在寒假時才看過的大一生們;
我突然想到「半年、一年的過去,我成長了多少?」
鄉福訓練時,陳牧師分享,如果我們不為自己定下屬靈成長的目標,
我們不把這個視為自己的Priority,我們會被這個世界拉著走。
這次青宣,可能不是我唯一一次的青宣,
但是等到下一次青宣,我經歷了上帝那麼多的恩典,
那我分享出去了多少,又在這條信仰的道路,奔跑了多少?
保羅的「勸」,不是只是一個輕鬆的建議,而是近乎「懇求」的地步,
讓我們的服事可以有廣闊的視野,將生命獻與主,
在主裡面,使主的恩典與憐恤可以臨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只希望可以常常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
把握自己大學的(剩下)三年(驚!),
好好為著主而活。因為他的恩典,因為他的憐憫,
因為他的跨界,因為他的捨己。
「If you are mobilize for Christ by the Holy Spirit, you can transform and change the world. The bat is in your hands, take it, and run with it.For the Glory of the Name of the L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