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5-22 03:14:21| 人氣6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新聞散文:為「泉州時代」而反思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找份工,難過找老公」!在長途汽車上,一個從閩南泉州到深圳碰運氣的年輕川女,憤憤不平地說。
  我相信這樣的感慨,並非誇大其辭。
  如今,經濟環境不佳,大陸成千上萬民工找不到工做,已經不是新聞了;在閩南著名僑鄉、民營和外資企業比較發達的泉州市,向外地招收大量工人,也是司空見慣的舊聞。
  但我沒有想到,實際上在泉州反過來出現找工人難的窘局。
  我沒有空口說白話,手上有新華社記者的實地報道為證。
  新華社記者的報道說,在大陸勞動力資源極為豐富、城鎮居民就業和再就業壓力增大、農村大批富餘勞力亟須轉移出來的大背景下,福建泉州部分企業招工卻一年比一年難,今春以來傳出了「缺工」二十萬人的呼聲。
  泉州市總人口七百多萬,海外僑胞、港澳台同胞總數也有這麼多。目前,外資、台資企業在當地的實力,毫無疑問是福建省的主力軍,鄉鎮企業更撐起八閩「半壁江山」。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泉州模式」已與蘇南模式、溫州模式並稱為中國鄉鎮企業發展的「三大模式」,引起海內外的極大關注。那個時期我正好是派駐當地的國家通訊社記者,所以有足夠的資料作為旁證。而近十年來,泉州的經濟發展勢頭更好。
  作為福建民營經濟最為活躍、個體私營企業最多、用工量最大的地區,泉州市每年吸納民工據說多一百萬人以上,其中八成以上來自外地。今春以來企業「缺工」現象卻特別突出,石獅、晉江市區、陳埭等地街頭巷尾充斥大量招工廣告,足見企業用工之急。據介紹,二十五歲以下的年輕人即便無技能,來到泉州一般都能找到工作;有一技之長的人只要年齡在五十歲以下,也能找到工作。
那麼,為何泉州會出現「缺工」現象呢?
  「招工難」的內在原因,是泉州部分民企特別是一些中小企業誠信嚴重缺失,較普遍地存在違反勞動法等法規的行為,不能善待打工者,致使許多民工深感在泉州打工艱難,謀生不易,久而久之便視為畏途、不敢再來了。新華社的報道說,泉州市統計局企業調查隊的一份調查報告表明,侵犯外來務工人員合法權益的案件逐年增加,金額逐年上升。從一九九八年至二○○一年,勞動部門接受群眾舉報案件數年均增長百分之六十七;二○○一年追發拖欠工資近三千九百萬元,占全省一半以上,涉及勞工三萬二千人萬人,佔全省近三成八。
  看到這樣一組「刺眼」數據,我不知道泉州人、特別是泉州的有關企業家將作何感想?泉州市的官員又會作何「解釋」呢?
  「泉州人,個個猛」;
  「輸人不輸陣」;
  「愛拚才會贏」……
  古往今來,泉州人在海內外取得的巨大成功,以及他們所做出的眾多善舉,足以說明泉州籍的富豪、企業家絕大多數都是「儒商」。
  對於目前泉州市一些企業存在的招工問題,專家提出改善良策:當地的用工環境亟待改善,政府應採取措施營造良好的用工環境,監督、督促企業依法辦事,規範用工,切實保障勞工的合法權益;企業應反思存在的問題,依法用工,善待外工。
  改善用工環境,關鍵是要按照勞動法辦事。老實說,沒有足夠的工人,企業插翅難飛。因此,勞工緊缺的嚴峻現實,的確也迫使泉州一些企業作出良性反應。在晉江、石獅等地,許多招工廣告都特意註明「工資按月發放,固定、計件均可,工作時間8小時/天,不交押金」等字樣。
  時下,泉州正在積極向國家申請成為「較大的市」。但是,從小城市出發的泉州,應當有更長遠的眼光。畢竟,她曾經是「東方第一大港」,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始港。
  相信吧,泉州市迎來又一個真正的「泉州時代」,為期不遠!
    2003.05.22

台長: 一片汪洋
人氣(6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