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12-06 21:29:19| 人氣27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約臺灣杉-2019棲蘭100林道越野賽!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輕越野森旅行新全民運動!
棲蘭秘境吸引國際好手目光

【2018年12月6日 台北訊】「相約臺灣杉-2019棲蘭100林道越野賽」將於108年3月2日(六)在宜蘭縣棲蘭100線林道再次舉辦。首屆棲蘭100在今年3月10日首度開放森林秘境,成功舉辦!今年路線將讓跑者一次跑滿林道各支線,與眾不同的臺灣霧林美景,吸引國內外數百名越野愛好者,報名僅開放兩周,七百二十個名額便全數額滿,可見其魅力!本賽事由教育部體育署、超馬運動協會以及各協辦與贊助單位同心協力積極推動籌辦,跑者將再次用雙腳深入棲蘭森林,一起看見全臺最高的樹-臺灣杉三姐妹!亦藉此機會讓民眾認識臺灣豐富的自然資源與山林美景,建立正確的友善山林的生態觀念。

教育部體育署主任秘書葉丁鵬肯定首屆賽事的成功,啟動臺灣越野推向國際,擴大臺灣運動的能見度與正面形象。

教育部體育署主任秘書葉丁鵬表示,首屆賽事成功啟動臺灣越野推向國際,透過國家地理頻道透視內幕紀錄片的播映,擴大臺灣運動的能見度與正面形象,讓世界為超馬跑者的運動精神及追夢的努力感動,也能領略臺灣特有的山林之美。近年來跑步結合登山健行,形成新型態越野跑步。有了棲蘭賽事環保安全等賽事架構模式,未來有機會開放更多林道,整合步道,藉此鼓勵民眾走進大自然,認識臺灣自然資源,在清新的環境下享受運動樂趣,同時也建立無痕山林、保護山林的觀念,更進一步將臺灣山林資源與山林運動旅遊帶向國際。

明年賽事規劃納入多條林道支線,除了原有的100線神木園,更加上130線檜木小學堂、160線檜木原生林及170線臺灣杉。賽程分為100公里與54公里二組,100公里組以世界越野賽規格籌畫,山徑91公里,公路9公里,全程爬升超過2300公尺,限15小時完成;路線可跑性與安全性高,但仍屬中高級難度,除了為IAU年度賽事,亦經世界越野賽事協會ITRA認證,核定越野積分4點。另54公里組,則適合越野入門活動,路線規劃為一半公路、一半林道,時限9.5小時,可以輕裝飽覽神木園。越野賽事重視生態環境保護,本賽事主要在森林保育區林道中舉辦,管制參賽選手總量共計720名管制最重要。參賽跑者必須遵守賽事環保規範,落實無痕山林及友善環境之賽事倫理。


為與國際接軌,特別與日本與各國的跑步相關單位合作,發布訊息。目前共有來自日本、香港、澳門、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中國、韓國、英國、法國、美國等10國近百位越野好手來臺。不僅為臺灣跑者開拓交流空間,同時提供未來新選擇。首屆百公里男女子冠軍小川壮太與星野由香里將再次出賽挑戰連霸,國內男女子第一名周青與李惠萍也將尋求衛冕,Columbia品牌跑者盧明珠、吳弘文、龔宥銓等人都將出席此越野賽事盛會。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現今全國男女子100公里紀錄保持人劉治昀、周玲君也將加入戰局,國內好手齊爭2019葡萄牙山徑越野世界錦標賽的代表隊國手資格。

超馬協會副理事長陳進財推出「輕越野森旅行」的概念,以臺灣地形與生態特性,強調越野可跑性、安全性及森林生態環保之棲蘭林道越野賽事定位。並以臺灣杉之特殊意義,提出全民戶外運動新目標:原本臺灣民眾人生必做的三件事為「玉山攻頂、明潭泳渡、單車環島」,現在更可加上「跑步賞臺灣杉」!超馬協會長期推廣綠色賽事,今年以手繪棲蘭地圖與原木獎盃提供給跑者紀念。獎盃採用臺灣杉疏林之邊材原木,雕製優勝立體臺灣獎座及飛揚排列臺灣杉葉的桂冠獎牌。此外,高山越野比一般平地慢跑更具技術性,賽事籌備過程中舉辦山徑越野研習,邀請專家分享安全技術、生態倫理、危害防護、裝備及氣象觀察等課程,讓有興趣的越野跑者能夠建立正確知識並提升自我安全能力。

本賽事由退輔會森保處、農委會林務局、力麗觀光開發股份有限公司(馬告生態園區)協助執行;運動品牌Columbia臺灣代理商俊嶽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冠名贊助;全家便利商店股份有限公司特約贊助;另有台灣味之素股份有限公司、嘉里大榮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共同支持。力麗觀光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蔡宗易更表示全力支持跑者與親友一起到訪,讓運動與旅遊間的關係更加緊密連結。

棲蘭100林道越野賽將再次吸引越野圈的注目,驚艷國際跑者,歡迎喜好越野活動的跑友們持續關注,共襄盛舉!

FB賽事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519213628414830/
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tau.org/


與眾不同的臺灣霧林美景,受到官方重視並吸引國內外數百名越野愛好者。

台長: 嵐天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