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那個哭聲,很令人感動;部份老師對校長的一些反感,也赤裸裸的被放了上這個“寫實”的影片,個人認為最真實的是,拿“豬=馬+羊”強調“成比例教學”的那一幕。相信很多同學都同聲對這樣的學校有很大的反彈,但也引起了我對這個紀錄片的導演或主鏡者的興趣,他背後是否有其個人的預設立場。
單就教育這個面來討論,的確,學校的問題的確很大。由小的層面來看,影片的開頭,小朋友埋頭衝過了馬路,沒有任何的警告或協助交通的措施,大到教育現場的不當教學與對學生心理的直接傷害,這可能是根源於學校風氣的養成。以該片的學校背影,就如同那位老師說的,是一位很會“辦活動”的校長,而且政商關係良好,很容易忽略學校較細的一些教育、管教、輔導工作,甚至於教師教學會有離譜的“成比例教具”,那位體位過重的同學一臉茫然樣,誰知道他當下想著什麼,可能想畢業後如何來報復這個老師,又或從此對自己失去信心,放棄了自己,自願成為這個社會的低下階層,絲毫不再作任何的努力。
學校的風氣或校長的領導風格,會養成教師的個人特質。例如,在校務會議上多位教師對校長歌功頌德,沒有一個教師對校長的領導風格有絲毫的建議,這是明顯的將“官場文化”帶入了教育界,也讓教育的環境加入官僚的氣息,如此的風氣,教育專業不再是學校重視的一環,教育也會成為形式上的一種表現,並沒有對學校、學生,甚至於教師有良好的助益。
導演的立場,可能是要揭發台灣校園內部的諸多問題,但我不認為導演所表現出來的影像即是那個學校的真實面。這可能只是這個學校的部份教師、部份學生的互動,我認為學校還是充滿了可愛的一面。但我們要注意的是,校園的確存在這些問題,當我們有能力時應該努力去改變,也應該避免自己在成為一位正式教師之後,“選擇性”的忘記之前所接觸或討論過的教育問題,不要變成下一個被討論的“個案”。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