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譯老子道德經十二章】
作者:術龍
-------------------------------------------------------------------------------------------------
【老子道德經十二章原文】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聾;
五味令人口爽;
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
故去彼取此.
【直譯內容】
五色令人目盲;
青、黄、赤、白、黑五色使有高度智慧和靈性的動物眼睛對事物認識不清;
五音令人耳聾;
宮、商、角、徵、羽五音使有高度智慧和靈性的動物聽覺器官無法聽到聲音;
五味令人口爽;
酸﹑甘﹑苦﹑辛﹑鹹五味使有高度智慧和靈性的動物飲食、發聲的器官差、失誤;
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
車馬疾走奔馳、奔跑蘊藏資源的地帶捕取野獸,使有高度智慧和靈性的動物腦海開展發瘋,精神不正常;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不容易獲取的商品,使有高度智慧和靈性的動物出門在外阻礙。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
這用德行高尚、博通事理的人當作填飽肚子沒有當作心中想達到的境界。
故去彼取此.
所以除掉那個選擇所需這個。
主題【直譯老子道德經十二章】是要告訴我們
五色令人目盲;
青、黄、赤、白、黑五色使有高度智慧和靈性的動物眼睛對事物認識不清;
自己只喜愛專屬表色容易使我們眼睛對事物認識不清;因而產生盲從視而不見。
五音令人耳聾;
宮、商、角、徵、羽五音使有高度智慧和靈性的動物聽覺器官無法聽到聲音;
自己只喜愛專屬語音容易使我們聽覺器官無法聽到聲音;因而產生耳不能聞音。
五味令人口爽;
酸﹑甘﹑苦﹑辛﹑鹹五味使有高度智慧和靈性的動物飲食、發聲的器官差、失誤;
自己只喜愛專屬品味容易使我們飲食的器官變差、失誤;因而產生食之無味。
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
車馬疾走奔馳、奔跑蘊藏資源的地帶捕取野獸,使有高度智慧和靈性的動物腦海開展發瘋,精神不正常;
沒有克制奪取擁有蘊藏資源,容易使我們腦海開展發瘋,精神不正常;因而產生不擇手段。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不容易獲取的商品,使有高度智慧和靈性的動物出門在外阻礙。
得到稀有商品,容易使我們出門在外容易遭到阻礙不方便。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
這用德行高尚、博通事理的人當作填飽肚子沒有當作心中想達到的境界。
現在用專業者的標準而言只須填飽肚子不會把填飽肚子當作追求人生最終目標。
故去彼取此.
所以除掉那個選擇所需這個。
所以要知道放棄什麼累贅只會懂得選擇所需要達到目標而已。
本文章單字單義如下:
【五】
(1) 自然數的第五位。大寫作「伍」,阿拉伯數字作「5」。
(2) 數目是五的。如:「五個」、「五子棋」、「五線譜」、「陰陽五行」、「五權憲法」、「五體投地」。
(3) 次第是五的。如:「五更天」、「小學五年級」。
【色】
(1) 顏色。如:「色彩」、「五顏六色」、「五光十色」、「花色鮮豔」。
(2) 表情、神情。如:「面色」、「不動聲色」、「和顏悅色」、「面不改色」、「察言觀色」。
(3) 指女子美貌。如:「美色」、「色藝」、「好色」。
(4) 性慾、情慾。如:「色情」。
(5) 品質、成分。多指金銀而言。如:「足色」、「成色」。
(6) 景象。如:「暮色深沉」、「景色宜人」。
(7) 種類、式樣。如:「貨色齊全」、「形形色色」、「花色繁多」。
(8) 外在形相。如:「色空」。
【令】
(1) 指示。如:「命令」、「奉令」、「朝令夕改」、「明令規定」。
(2) 使。如:「令我難以忘懷!」、「令人發出會心的微笑。」
(3) 敬稱語。如:「令尊」、「令堂」、「令兄」、「令郎」。
(4) 時節。如:「月令」、「時令」、「夏令衛生」、「冬令救濟」。
(5) 美。如:「令名」、「令譽」。
(6) 古典詞、曲中小令的簡稱。如:「如夢令」、「調笑令」。
【人】
(1) 有高度智慧和靈性的動物。如:「人是萬物之靈。」
(2) 別人,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推己及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3) 每個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4) 品格、性情。如:「文如其人」、「他這個人滿不錯的!」
(5) 身體健康狀態。如:「她今天人不太舒服,所以請了一天病假。」
【目】
(1) 眼睛。如:「雙目」、「目不轉睛」、「眉清目秀」、「有目共睹」。
(2) 條款、細則。如:「項目」、「細目」。
(3) 列在書前,以備檢閱全書的條文。如:「目錄」、「目次」、「書目」、「篇目」。
(4) 名稱、標題。如:「名目」、「題目」。
(5) 生物學中分類的階層名稱。如:「界、門、綱、目、科、屬、種。」
(6) 頭目:首領。如:「那個犯罪集團的頭目已於日前落網了。」
(7) 目的:心中想達到的境界。如:「人生以服務為目的。」
(8) 目前:
A>在眼睛前面,表示很近的意思。如:「這眼鏡就在目前,我居然沒看到。」
B>現在、當前。如:「目前最重要的事,就是要把真相弄清楚。」
【盲】
(1) 眼睛失明的。如:「盲人」、「盲胞」。
(2) 對某方面無法辨識的人。如:「文盲」、「色盲」、「電腦盲」。
(3) 對事物認識不清。如:「盲從」
(4) 專指文盲。如:「脫盲教育」
【音】
(1) 聲。如:「噪音」、「雜音」、「擴音」、「消音」、「樂音」、「音色」。
(2) 消息。如:「回音」、「佳音」、「福音」、「音信全無」。
(3) 腔調。如:「口音」、「鄉音」。
(4) 字的讀聲。如:「字音」、「注音」。
【耳】
(1) 人及動物的聽覺器官。如:「耳朵」、「耳聰目明」。
(2) 形狀像耳朵的東西。如:「木耳」、「銀耳」。
(3) 器物的兩旁附有如人耳,便於提攜的提把。如:「鼎耳」。
(4) 位於句末,表決定的意思。相當於「了」。
(5) 位於句末,表限制的意思。相當於「而已」、「罷了」。如:「想當然耳。」
(6) 位於句末,表驚嘆。相當於「邪」、「乎」。如:「父子如此,何其快耳!」
【聾】
無法聽到聲音。如:「耳聾」、「聾子」。
【味】
(1) 舌頭品嘗食物的感覺。如:「味覺」、「滋味」、「甜味」、「食不知味」。
(2) 鼻子聞東西的感覺。如:「氣味」、「臭味」、「香味」、「怪味」、「異味」。
(3) 內心的感受。如:「意味」、「趣味」、「韻味」。
(4) 研究、體會。如:「玩味」、「細細體味」、「耐人尋味」。
(5) 菜肴。如:「山珍海味」。
(6) 口味:
A>滋味。如:「這道菜的口味不錯。」
B>對食物的喜好。如:「日本料的清淡,最對我的口味。」
C>對事物的愛好。如:「這樣做正合他的口味。」
(7) 量詞。用於計算食物或中藥的單位。如:「菜五味」、「藥八味」。
【口】
(1) 人與動物飲食、發聲的器官。如:「口腔」、「張口」、「閉口」、「守口如瓶」。
(2) 器物納入或放出的地方。如:「瓶口」、「碗口」、「槍口」。
(3) 內外相通的地方。如:「港口」、「路口」、「巷口」、「門口」、「關口」。
(4) 刀鋒、劍鋒。如:「刀口」、「劍口」。
(5) 物體破裂處。如:「傷口」、「裂口」、「決口」。
(6) 量詞:
A>用於計算人數的單位。如:「一家八口」。
B>計算牲畜數量的單位。相當「隻」、「頭」。如:「三口豬」。
C>用於計算器物數量的單位。如:「兩口鍋子」、「一口鋼刀」、「一口枯井」。
【爽】
(1) 舒適暢快的感覺。如:「舒爽」、「精神爽快」、「神清氣爽」。
(2) 清朗、明亮。如:「爽朗」、「秋高氣爽」。
(3) 差、失誤。如:「爽約」、「百試不爽」。
(4) 不拘小節的。如:「豪爽」、「直爽」、「他為人十分爽快!」
【馳】
(1) 車馬疾走。亦泛指快跑、飛奔。如:「奔馳」。
(2) 嚮往。如:「心馳神往」。
(3) 傳揚。如:「馳譽」、「遠近馳名」。
【騁】
(1) 奔馳、奔跑。如:「馳騁」。
(2) 施展。如:「騁志」、「騁辭」、「騁懷」。
【田】
(1) 可以種植農作物的土地。如:「農田」、「稻田」、「水田」、「菜田」。
(2) 打獵。如:「田獵」。
(3) 蘊藏資源的地帶。如:「鹽田」、「油田」、「煤田」。
(4) 田田:蓮葉鮮碧的樣子。如:「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
(5) 田賽:體育競賽中,以距離遠近高低作競爭項目,如跳高、跳遠、推鉛球、鍊球等項目的運動比賽。如:「田賽項目是這次運動會的重頭戲!」
(6) 田地:
A>種植農作物的土地。
B>地步。如:「你怎麼會淪落到這種田地?」
【獵】
(1) 捕取野獸。如:「打獵」。
(2) 打獵的。如:「獵槍」、「獵戶」、「獵犬」。
(3) 追求、求取。如:「獵取」、「涉獵」、「獵豔」。
【心】
(1) 心臟:內臟之一。主管體內血液循環的器官。
(2) 思想、意念。如:「愛心」、「良心」。
(3) 腦海。如:「心思」、「心想事成」。
(4) 感情、情緒。如:「心情」、「心平氣和」。
(5) 物體的中央、內部。如:「圓心」、「掌心」。
【發】
(1) 送出、付出。如:「發放」、「收發」、「發行」、「發給」、「發信」、「發電報」、「發薪水」。
(2) 生長、產生。如:「發電」、「發芽」、「發音」、「味道發酸」。
(3) 射擊。如:「發射」、「發箭」、「發炮」、「彈無虛發」。
(4) 起程。如:「出發」、「朝發夕至」。
(5) 開始、引起。如:「發動」、「發起」、「發端」。
(6) 宣布、散布。如:「發布」、「發言」、「發表」、「發散」、「發放」。
(7) 開展。如:「發展」、「發揮」、「發達」、「發揚光大」。
(8) 使出現。如:「發現」、「發掘」。
(9) 量詞:
A>計算槍、炮、子彈等數量的單位。如:「手槍裡還剩下四發子彈。」
B>計算槍、炮、子彈發射數量的單位。如:「射炮十二發」。
【狂】
(1) 發瘋,精神不正常。如:「發狂」、「瘋狂」。
(2) 誇大的、傲慢自大的。如:「狂妄」、「狂言」、「猖狂」、「張狂」。
(3) 放縱不受拘束的。如:「狂笑」、「狂歡」、「狂想」。
(4) 極端的。如:「狂熱」。
(5) 奮力的、急速的。如:「狂奔」。
(6) 氣勢壯大的,猛烈的。如:「狂風暴雨」、「力挽狂瀾」。
【難】
1.
(1) 不容易。如:「難關」、「困難」、「難事」。
(2) 使人受困。如:「這問題把他難倒了。」
(3) 不好。如:「難聽」、「難看」、「難吃」、「難聞」。
(4) 不敢、不能。如:「難免」、「難保」、「難言之隱」。
2.
(1) 災害。如:「災難」、「苦難」、「空難」、「多災多難」、「倖免於難」。
(2) 質問、責備。如:「責難」、「非難」。
【得】
1.
(1) 獲取。如:「取得」、「得到」、「得志」、「得勢」。
(2) 適切、合宜。如:「得體」、「得當」。
(3) 滿意。如:「得意」、「洋洋自得」。
(4) 可以。如:「得過且過」、「不得高聲喧嘩」、「得饒人處且饒人」。
(5) 夠了。多用於談話時表示反對、禁止。如:「得了,別再鬧了!」
2.
置於動詞或形容詞後面,表示程度。如:「飛得高」、「樂得很」。
3.
應該、必須。如:「這件事總得讓大家知道。」、「時間不早了,我得走了。」
【之】
(1) 介詞。同「的」。如:「三分之一」、「在天之涯」。
(2) 代名詞。用以代替人、事、物。如:「偶一為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3) 指稱詞。此、這、這個。如:「之子于歸」。
(4) 往。如:「事既如此,今欲何之?」
(5) 語助詞。無義。如:「總而言之」。
【貨】
(1) 商品。如:「百貨」、「貨色」、「存貨」、「國貨」、「貨物」、「貨真價實」。
(2) 錢幣。如:「貨幣」、「通貨」。
(3) 罵人的話。如:「笨貨」、「這人真不是好貨,專會訛詐。」
【行】
1.
(1) 走。如:「步行」、「直行」、「寸步難行」。
(2) 駕駛。如:「行車」、「行駛」。
(3) 做、從事。如:「舉行」、「行醫」、「行善」、「行事」。
(4) 可以。如:「行不行?」、「事情只要說明白就行了。」
(5) 流通、通行。如:「流行」、「風行一時」。
(6) 誇人能幹、幹練。如:「你真行!」
(7) 人的動作。如:「行為」、「行動」。
(8) 和出門在外有關的。如:「行蹤」、「行李」、「行程」。
(9) 將要。如:「行將就木」。
(10) 行書的簡稱。如:「行草」、「行楷」。
2.
表現品德的行為舉止。如:「品行」、「操行」、「德行」。
3.
(1) 兄弟姊妹長幼的次序。如:「我在家中排行老三。」
(2) 營業交易的機構。如:「銀行」、「商行」、「車行」、「分行」。
(3) 列。如:「行列」、「行伍」、「字裡行間」。
(4) 職業。如:「各行各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妨】
損害、阻礙。如:「妨害」、「妨礙」、「不妨」、「但說無妨」、「何妨一聽」。
【是】
(1) 用作動詞,表示肯定的意思。如:「他是男人」、「地上都是水」。
(2) 表加強語氣。如:「是誰偷的?」
(3) 對、正確。與「非」相對。如:「是非黑白」、「積非成是」、「實事求是」。
(4) 答應之詞。如:「是,我這就去。」、「是,我馬上就來。」
(5) 贊同。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6) 事情。如:「國是」。
(7) 指示代名詞。等於「這」、「此」。如:「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
(8) 用在句中,使賓語提前。如:「惟命是從」、「惟利是圖」。
【以】
(1) 用、拿。如:「以毒攻毒」、「以物易物」、「以逸待勞」、「以卵擊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2) 以為:
A>當做。如:「原來是你,我還以為是姜先生呢!」
B>認為。如:「這辦法你以為如何?」
(3) 因為。如:「以人廢言」、「不以貧窮而氣餒。」
(4) 連詞。相當於「而」。如:「治世之音安以樂。」
(5) 介詞。相當於「之」。它的後面常接時間詞或方位詞。如:「以前」、「以後」、「以往」、「以東」、「以上」、「以下」。
【聖】
(1) 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如:「聖人」、「神聖」。
(2) 德行高尚、博通事理的人。如:「古聖先賢」。
(3) 通稱在學識或技藝上有獨特見解、功夫的人。如:「詩聖」、「草聖」、「樂聖」、「畫聖」。
(4) 尊稱君主。如:「面聖」、「聖上」。
(5) 君主的。如:「聖旨」、「聖恩」、「聖訓」。
(6) 宗教上對所崇拜的人事物的尊稱。如:「聖經」、「朝聖」、「聖母」。
【為】
1.
(1) 做。如:「事在人為」、「為人父母」、「為所欲為」、「為善不欲人知」。
(2) 當作。如:「視為」、「為主」、「為首」。
(3) 變成。如:「成為」、「化整為零」、「化悲憤為力量」。
(4) 是。如:「天下為公」、「失敗為成功之母」。
(5) 發展、潛力。如:「年輕有為」、「大有可為」。
(6) 被。如:「為人所害」、「為人所景仰」、「為人所信任」、「為人所擁戴」。
(7) 表示程度或範圍的廣大,加強語氣。如:「大為不滿」、「甚為信任」、「尤為出色」。
2.
(1) 替、幫。如:「為人服務」、「為國爭光」、「為人作嫁」。
(2) 疑問原因。如:「為何你不答應?」、「他為什麼不去?」
(3) 為了,表示行動的目的。如:「為正義而戰」、「為了年邁的父母,他放棄了出國進修的機會。」
【腹】
(1) 位於胸腔與骨盤間的部位,俗稱為「肚子」。如:「腹痛」、「捧腹大笑」。
(2) 比喻內心。如:「腹案」、「推心置腹」、「口蜜腹劍」。
(3) 泛指中心部位。如:「腹地」、「瓶腹」、「山腹」。
(4) 借指前面。如:「腹背受敵」。
【不】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3)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故】
(1) 朋友、舊識。如:「故舊」、「沾親帶故」、「一見如故」。
(2) 本來的、以前的。如:「故鄉」、「故有」、「故事」、「故交」、「故步自封」。
(3) 死。如:「病故」、「身故」、「已故」。
(4) 意外事件。如:「變故」、「交通事故」。
(5) 原因。如:「緣故」、「因故缺席」、「不知何故」。
(6) 有意的、存心的。如:「故意」、「明知故犯」、「故作鎮靜」。
(7) 所以、因而。如:「他每天勤奮讀書,故有好成績。」
【去】
(1) 到、前往。與「來」相對。如:「去上學」、「去餐廳吃飯」。
(2) 離開。如:「去世」、「去留」、「去國」。
(3) 差距、距離。如:「相去不遠」、「去古已遠」。
(4) 送、發出。如:「去信」、「去函」、「去電報」。
(5) 除掉。如:「去官」、「去勢」、「去蕪存菁」、「去掉一層皮」。
(6) 剛過的。如:「去年」、「去日苦多」。
(7) 中古聲調四聲(平、上、去、入)之一。聲清而遠,古四聲中的第三聲,今在國音聲調中則為第四聲。如「送」、「效」、「勁」、「願」等字。
(8) 助動詞。表示事情的進行。如:「前去」、「任他說去」。
【彼】
(1) 那、那個。與「此」相對。如:「彼此」、「彼岸」、「厚此薄彼」。
(2) 他。如:「知己知彼」。
【取】
(1) 拿。如:「取款」、「收取」、「各取所需」、「探囊取物」。
(2) 選擇所需。如:「選取」、「錄取」、「取景」、「取道」、「取名」、「就地取材」。
(3) 尋求。如:「取暖」、「取笑」、「自取滅亡」、「飲酒取樂」。
(4) 接受。如:「吸取」、「聽取」、「分文不取」。
(5) 得到。如:「取信於人」。
【此】
(1) 這、這個。如:「彼此」、「顧此失彼」、「此時此刻」、「此物最相思」、「此曲只應只天上有」。
(2) 這裡、這兒。如:「由此前進」、「到此為止」。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