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正小朋友握筆的姿勢時「如果沒有緊緊握著而要用這種方式拿筆,我就不會寫了,字會變得很醜……」好熟悉的話,每每出現在我的例行工作-動作教學上…
常令我搞不懂又很想去找到真相的是~到底,困難在哪裡?如果沒有方法可循,相信當然會有一定的困難度,但是,分析、分解、一個一個漸進的輔助教學都用上了,而在這些前提之下,其實已經有8~9成可以順利學成,可是,總會有約1~2成的人會滯留在某種程度的學習障礙!
而這些少數群落的共同特點是~不專注、不想學(覺得會不會沒甚麼大不了)、懷疑(對指導著的指令或是自己的能力)、否定(部分或完全不認同)、堅持己見(就是要用自己的方式,完全忽略你的講解與引導)、肢體協調障礙(這卻是極少數的)。綜觀上述,會覺得真正生理結構障礙者(肢體協調障礙)其實不是學習障礙主因,更大的問題還都是出在心裡,正所謂「想法決定你的行為」!
以游泳教學為例,
自由式(捷泳)是再自然不過的動作了,就像在路上走路一樣的簡單,困難點就只在對水的適應及對水的浮力的應用,前者是心裡面較複雜的,後者是動作技術的體會。心裡面克服最大的障礙往往是自己,這個問題通常也是因為在成長的小時候沒有給予好的開始,有人因為溺過水,而從此不再去面對,有人甚至活過2..3十個年頭從來沒下過水,今天還有一學生說她不下水的理由是「家庭因素…從小到大家人都不碰水…」細問她,也說不出詳細理由,最後說是從小到大都是家長開證明這一招呼巄過去…這..更是讓我一頭霧水!不願做的,找甚麼理由都行呀!
我自己本身也是上了大學才開始學游泳,而且,第一次下水的教練是當時60多歲的父親,父親以他年輕時在日本海軍的「自然會的」游泳能力一開始就教我抬頭蛙,說呢就把頭抬著游不用到水裡很簡單啊…可想而知,當時我學習的困難度了,所以,我再了解不過,這些大學生在長到這麼大了才開始學習游泳的困難…那可真是百百種,而「想法決定你的行為」還是大多數的因素。如果把適應水性當成是生活的一項基本能力,那麼,以後就只要隨著成長理解度的提升而加強技術的層次,問題不就簡單多了嗎?
前一陣子在新聞中報導著:一些不贊成小學的游泳程度要求的家長,認為學校沒有游泳池要搭車前往社區或鄰近泳池上課是在浪費時間、增加麻煩…要請這些家長們想想,游泳學習不值得費心思嗎?在人生的過程中不值得做這個努力嗎?
它不只是一項求生技能也是娛樂休閒生活的陶冶,更能提升生活品質,對健康的維持也能有很好的幫助,諸如氣喘、過敏性呼吸道症狀、關節問題的復健、減重、維持優良身體比例等等,在泳池的會員中多半是懂得養身的長青族,身體也很硬朗!它可是一輩子都可做的促進健康的運動呀!放棄他的理由是甚麼?
學習過程總是會遇上困難,但是,若是因為困難與挫折而不做,那就猶如「因噎廢食」。應該要好好考慮的是克服的層面及方式,而不是因為不想學,怕辛苦而去找反對的理由,否則,到了大學生了,還連把身體和臉放在水裡就已經完全敗了,像話嗎?台灣,我們生長的環境可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呢!而每年因為不黯水性而溺斃的人數,還不值得我們省思嗎?對我們的下一代是不是該給他一個更好的環境,該不是有了電腦媒體就萬事足矣?!
圖:小五拍攝於關渡捷運站前,那有點像烏雲蓋頂的天空;
挖子尾自然生態區;淡水左岸,2007/11/2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