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1-11 00:45:39| 人氣34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Ça a été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Across 2008 ...

羅蘭巴特 (Roland Barthes) -《明室‧攝影札記》

﹝刻意面對著影像固著的本體,其所顯現出來的行為本身造成一種迷失。相片觀賞者(觀眾)多半脫離了相片拍攝的空間,靠著相片中溴銀粒子的沉澱,觀賞者推測著方框內光影的「此曾在Ca a ete)」意圖。﹞

羅蘭巴特Roland Barhes)將閱讀者被照片中所「吸引」、「激發」、「刺激」的那一「點」(point),稱作為「刺點」(punctum)。不過,「刺點」並不能被簡約化成為「視覺焦點」,因為「刺點」會激發出你我隱藏於內心中某一種清晰明辨、或渾然不知的東西來,特別是它可以深入於個人的生命經驗裡,與生命產生了意義共鳴。換言之,「刺點」最重要、也是最無法被察覺的視覺特點,是不自覺地連接了閱讀者的記憶經驗裡被(強烈)壓抑下的潛意識。

 

 

知面(studium)與刺點(punctum)...

 

知面 ─ 指涉的是依據個人的知識文化背景可對相片加以解讀的普通情感,亦即「經由道德政治文化的理性中介所薰陶的情感」(頁36),此種情感強調的是以文化的觀點來體會相片中的物事,譬如天真無邪的孩童、貧民窟的殘敗景象、異國族人的生活紀實等,上述主題固然可誘發觀者的興致,甚至受到感動,然而巴特主張此一心境絕大多數都是「調教出來」的,鮮少能引起內心劇烈的震盪。

刺點 ─ 相較於作為某種文化教養下之產物的知面,刺點講究的是主動且猛烈地襲擊觀者的危險機遇,巴特如此形容刺點的爆發力:「它從景象中,彷彿箭一般飛來,射中了我」(頁36)。知面促使觀者得以指認攝影者的創作動機與目的,甚至解構相片中的種種迷思。迷思一來賦予攝影各種用途,包括「傳達訊息、代表複現、突襲驚嚇、產生意義、激起想望」(頁38),但另一方面,卻也可能因為觀者辨識了相片中的迷思,而選擇與其保持一段距離,並不完全加以採信。

知面與刺點和平共存於同一張相片中,但卻各自產生不同的作用力。知面具有語碼或固定意義,刺點卻不然。反之,刺點或許不該是具有意圖的,它通常是相片中一個渾然天成的「細節」,作為畫面的附加物,刺點多少有其潛在的擴展力,巴特認為此一力量常是「換喻性」的,通過該細節不經意的搬弄和展演,觀者因而領會了相片中的指稱對象,並將之構連上個人經驗。除此,刺點的另一擴展力為:即便它僅是一細節,卻又同時充滿充滿整張相片,吸引了觀者的注目與聯想。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BD%97%E5%85%B0%C2%B7%E5%B7%B4%E7%89%B9&variant=zh-tw

台長: Renee
人氣(34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Books |
此分類下一篇:﹝Madame Bovary﹞... Gustave Flaubert
此分類上一篇:尼采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