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寶寶勾選表”實施了十次左右吧!孩子有了一些改變很有趣,
「老師,如如拉我的頭髮她沒有做到愛護別人。」
第一版的十項規則中其中一項是:我會愛護別人。
後來修改成:我會畫完日記圖。
因為愛護別人和幫助別人孩子常常會搞不清楚,
孩子說:
「我會幫助別人就是我會愛護別人。」
「因為愛護他所以我才幫助他。」
所以決定將這一項修改掉,但是孩子有內化這一項規定在心中,
提醒著自己,也規範著別人。
「林老師,開燈。」我要上課了,請另一位老師幫我開燈。
「ㄏㄡˊ~妙妙老師你沒有說:『林老師請幫我開燈。』
你沒有做到:我會說請、謝謝、對不起、不客氣。」
唉呀!孩子真的很棒耶!隨時將這些規則放在心中呢!
而且對於老師,特別會要求。
「老師,你有沒有在家吃完早餐?」一早,小蕙來上學急忙的問老師。
「我?還是你?」一時搞不清楚狀況,所以再反問回去。
「你啊!吃完早餐了嗎?」仰著頭等待我的答案。
「我喔?沒有耶!因為來不及。」想要透過解釋,得到孩子的諒解。
「ㄏㄡˊ~那你第一項沒做到,我吃完了,可以打勾。」小蕙開心的說。
「你沒有吃早餐會頭暈暈,會昏倒喔!」小蕙一副大人的口吻教訓著我。
「好啦!我知道了啦!」如果可以,我也想要在家吃完早餐再出門呢!
「很痛耶!」真真撞到了小玉,小玉痛得哇哇大叫。
「對不起啦!對不起。」
「沒關係啦!我原諒你。」雖然表情還是扭曲的,但小玉不計較了。
「那你有做到:我會原諒別人。我有做到說對不起這一項耶!」
真真突然開心的說。
「對耶!那我們都可以打勾了。」小玉也不顧疼痛,開心的笑了起來。
就這樣,孩子的心中常駐著十項規定,當然也有忘記的時候,
但是已經很棒了!孩子對於這項榮譽的重視程度,讓人驚訝!
「老師,今天沒有勾好寶寶。」小平哀怨的說。
「可是我們去球屋玩啊!所以沒時間。」
「我希望可以勾好寶寶,這樣我就多一個印章了,今天我做到六項耶!」
呵!呵!原來這對孩子來說真的很重要!
孩子為什麼很愛?因為自己決定自己的表現,
而不是看老師的心情、喜好…,今天表現的好,可以蓋章,
表現的不好,明天就再加油!只要稍加注意一點,通常都可以蓋到章,
雖然有一個和兩個章的差異,但是對孩子來說,
卻幾乎是人人有獎,只要有獎,就很開心!
而且孩子對於表現特好(每次都蓋兩個章)的孩子很是稱讚:
「哇!他們三個人的印章好多喔!」
「對啊!他們的最多。」
「可是他們真的很棒啊!所以可以得到很多印章。」
「我們要再加油了!」
孩子你一來我一往的談論著,沒有批評,沒有不滿,
有的只是真心的讚許,
真佩服孩子的真心,有時候成人看到表現特好的同伴,
總會帶著妒忌、帶著挑剔的眼光看著他們的一舉一動,
想要揪出那表現不好的時刻,大肆渲染一番,
然後安慰似的告訴自己:
「他也沒多好嘛!」
在孩子的世界裡,看不到這一層心機,真的該好好向孩子學習!
我不知道這一項活動會持續多久?也不知道該持續多久?
如果除去了這一個活動,孩子還會自律嗎?
少了獎勵,孩子會有動力自律嗎?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