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1-11 02:30:31| 人氣7,41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宋代詩歌的發展及其特色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其內容包含:一、北宋詩的發展。二、北宋中期詩歌的全面繁榮。

三、北宋後期的詩歌:黃庭堅與江西詩派。四、南宋詩的發展。

壹、北宋詩的發展

*宋末元初的方回說:"宋鏟五代舊習,詩有白體、昆體、晚唐體。"(《桐江續集》卷32《送羅壽渴詩序》)說宋初詩壇已經剷除"五代舊習",稍嫌誇張,但把宋初詩風歸為三體,則頗為準確。

1-1."白體"是指效法白居易作詩的一批詩人,代表作家有徐鉉、李昉(編太平廣記)、王禹偁(1-2)等人。宋初優待文臣,且提倡詩賦,所以當時的館閣之臣酬唱成風,編成了許多酬唱詩集。他們的詩歌主要模仿白居易、元稹等人互相唱和的近體詩,內容多寫流連光景的閒適生活,風格淺切清雅。

1-2.其中,王禹偁的詩歌繼承和發揚了杜甫和白居易詩歌的寫實傳統,寫了許多反映社會現實、充滿憂國憂民的詩篇。詩歌平易流暢,簡雅古淡。

2-1."昆體"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是宋初詩壇聲勢最盛的一派。宋代館閣之臣酬唱的風氣到真宗朝達到極盛,以楊億、劉筠、錢惟演為代表的一批館閣詩人,大量地寫作辭采華麗、屬對精工的詩篇,彼此唱和應酬,使得這種風氣流行起來。

2-2.它初步反映出北宋統一帝國的堂皇氣象,因而"後進學者爭效之,風雅一變,謂之昆體。由是唐賢諸詩集幾廢而不行"(歐陽脩《六一詩話》)但西昆體對晚唐至北宋開國初的詩風是有一定衝擊力的,元人方回認為"西昆一雙,亦足以革當時風花雪月、小巧呻吟之病。"(《瀛奎律髓》),這是很有見地的公允之論。

2-3.西昆體詩人最推崇李商隱,兼崇唐彥謙,詩歌詞藻華美,對仗工整,音韻和諧,在宋初詩壇瀰漫著白體和晚唐體崇尚白描、少用典故的詩風背景下,西昆體的出現無疑令人耳目一新。

2-4.作品題材較狹窄,內容較單薄,有的詠帝王故事,有的詠宮廷生活,更多的是如《梨》、《柳絮》一類詠物詩。有的長篇詩歌,敘寫自己的遭遇和懷抱,暢所欲言,揮灑自如,開宋詩散文化、議論化之先聲。清代吳之振《宋詩鈔》稱其詩"獨開有宋風氣",可見他在宋詩發展中的地位。

2-5.西昆體的致命不足在於兩個方面,一是詩歌題材範圍狹窄,缺乏時代氣息;二是貧乏的思想內容,造成很少抒寫詩人的情感,缺乏生活氣息。

3-1."晚唐體"詩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賈島、姚合詩風的一群詩人。其中最主要的作家是林逋(林和靖)、魏野、寇準、潘閣與所謂"九僧",這些詩人除寇準是高官外,大多是隱逸山林的處士(處在鄉野,不在朝為官)和僧人,他們偏重以苦吟的寫作方法,在狹小的格局中描繪清新小巧的自然景象,表達或是失意惆悵,或是閒適曠達的士大夫情趣,描寫深邃幽靜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隱逸生活。

3-2.只有林逋、寇準等人的詩歌一方面模仿賈島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頗有白體詩平易流暢的傾向。

貳、北宋中期詩歌的全面繁榮

*北宋中期的文學變革,是在宋代文學總體上處於衰退的情況下產生的。它一方面順應著思著控制強化的時代要求,另一方面也在尋求文學新的立足點和藝術風格。在這裏起著中樞作用的是歐陽脩,歐陽脩的詩對宋詩風格的形成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

1-1.歐陽脩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進行之革新。歐陽脩作詩,力矯西昆體的不良詩風,提出"詩窮而後工"的詩歌理論,要求詩歌反映現實社會生活。他本人不少的詩文創作,都是涉及具體的社會問題、有感而發的,還有不少詩表現個人的生活經歷或抒發個人情懷,這些詩多含有很深的人生感慨,所以與西昆體有區別。

1-2.歐陽脩詩歌受韓愈影響較大,主要體現為以散文手法和以議論入詩。

1-3.歐詩的散文化,首先表現在以古文章法寫詩,講究轉折頓挫,虛實正反;其次是句子結構的散文化,歐陽脩古詩幾乎通首散行長短句雜出,駢偶對仗者甚少,句子結構與散文無異;再次是詩中直接以氣格為主,平易流暢。

1-4.歐陽脩散文化,以其新異的面貌起到了打破詩歌常規體制的作用,但從藝術性來說,那些極度散文化的古體長詩,確實找不到多少詩趣,歐陽脩的散文化與韓愈相提。作品舉例如《秋聲賦》。

2-1.梅堯臣是專力作詩的文人,存詩2800多首。梅堯臣雖沈淪下潦,卻非常關心時政,每逢朝中有重大的政治事件發生,他總愛在詩中予以反映。這些詩或以寓言的形式抨擊邪惡勢力,或乾脆直書其事,他積極地用詩歌反映民生疾苦,對他擔任地方官時目睹的貧民慘狀作了尖銳揭露,感情憤激,繼承了杜甫、白居易傳統。

2-2.梅堯臣詩的題材走向和風格傾向都具有的宋詩風氣之先的意義,後人評之曰"去浮糜之習,超然於昆體極弊之際;存古淡之道,卓然于諸大家未起之先"(元人龔嘯《跋前二詩》,見《四部叢刊》本《宛陵先生集》附錄)正是著眼於此。從歐陽脩到王安石、蘇軾都對梅堯臣詩歌讚嘆不已,這也正是宋人對這一代詩風開創者的正面評價。

3-1.與歐陽脩、梅堯臣共同革新詩風的重要詩人還有蘇舜欽。蘇舜欽性格豪邁,詩風也豪放雄肆。他早年慷慨有大志,自視甚高,卻總是受到排擠甚至遭到誣陷,所以既感到自己無法為社會盡到應有的責任,又感到個人失意的苦悶。這兩種情緒糾結在一起,使彼此都強化了。

3-2.《宋史》本傳說他:"時發憤懣於歌誌,其體豪放,往往驚人。"蘇舜欽還寫了不少的寫景詩,也喜歡寫雄奇僻大之景,這些詩同樣顯示了詩人開闊的胸懷和豪邁的性格。

*歐陽脩、梅堯臣、蘇舜欽等人的詩歌創作在藝術上還不夠成熟,然而他們為革新宋初詩風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為宋詩的繼續發展開闢了道路。稍後的大詩人王安石、蘇軾等人正是沿著他們的道路繼續前進的。

4-1.王安石是以政治家自許的,從青年時代起就有高度的政治熱情,以太平宰相自居,後又以頑強的態度投入政治鬥爭,其理想絕不是要做一個"文人"。在他三十歲會見歐陽脩時,歐陽脩在贈詩中非常客氣地將他比作李白、韓愈這樣的頂級大文學家,他在酬答詩中卻說:"他日若能窺孟子,終身何敢望韓公。"(《苕溪漁隱叢話》引《漫叟詩話》)在他看來,韓愈還是文人氣太重。他的文學觀點以重道崇經為指導思想,他寫詩與作文一樣,有重視實際功用的傾向。但是他也把詩歌看作是抒情述志的工具,偏重於抒寫個人的情懷,反映的生活內容也更為豐富。

4-2.王安石存詩一千五百多首,創作以 退居江寧為界,大致劃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詩歌宗杜,學習杜甫關心政治時事,同情人民疾苦的寫實精神。其中寫得更出色的是詠史詩(藉歷史歌詠自己的抱負),他繼承了左思、杜甫以來借詠史以述志的傳統,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表達了新穎的看法,並抒發了自己的政治或人生觀念。王安石退出政治舞台之後,仕途的豐富經歷、變法失敗的複雜心情,使他的詩風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晚年,王安石沈溺於佛釋。宋代文人喜談佛釋,大約始至王安石這代。

4-3.前期詩歌中洋溢著的政治熱情和百折不屈的鬥爭精神已逐漸消退,心情漸漸趨於平淡,詩風也隨之趨於含蓄深沉。大量的寫景詩取代了政治詩的位置,藝術上走上杜甫的風格。

4-4.後期王詩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正是寫景抒情的絕句,也正是這些詩 使王安石在當時的詩壇上享有盛譽。王安石學杜甫及其詩歌創作,熔論議、學問、風格於一身。

*宋代文人有著強烈的結盟意識,幾乎每個時期都出現了領導風氣的立壇盟主。不同時期的盟主之間還存在著類似於禪門宗祖的制度。

5-1.蘇軾一生經歷兩次在朝-一外任一貶謫的過程,既經歷了順境,複經歷了逆境、榮辱、禍福、窮達、得失兼於一身。

5-2.蘇軾學問淵博,在北宋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圍中如魚得水,他對儒、道、釋三種思想都能夠欣然接受,並且認為能得以磨練心志。

5-3.蘇軾對苦難並非由此而變的麻木不仁,對加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來順受,而是以一種全新的人生態度來對待接腫而至的不幸,把儒家固有的堅毅精神、老莊輕視有限的時空和物質環境的超然態度以及禪宗以平常心對待一切變故的觀念有機地結合起來,隨緣自適,處逆如順,從而有效地做到了蔑視醜惡,清解痛苦。這種執著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範式蘊含著堅定、沈著、樂觀、曠達的精神,使得蘇軾的性格又有極隨便、極通脫、極放達的一面,因而他能在逆境中照樣能保持濃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創作活力。

5-4.這種坎坷的人生遭遇,"身行萬里半天下"的豐富閱歷,使蘇軾的詩歌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干預社會現實和思考人生的題材十分突出。

5-5.在反映現實時,蘇軾直接把詩歌作為向政治抒發的導向。以下概述烏臺詩案:烏臺詩案,發生於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為蘇軾政治生涯重大轉折,幾至於死亡,後經力保,改謫黃州團練副使安置 。所謂「烏臺」,即御史臺,因官署內遍植柏樹,又稱「柏臺」。柏樹上常有烏鴉棲息築巢,乃稱烏臺。

御史舒亶尋摘蘇軾詩句,指其心懷不軌,譏諷神宗青苗法等政策。神宗下令拘捕,蘇轍時在商邱已預知消息,託人協助安置家屬,並上宗陳情,願以官職贖兄長之罪。蘇軾受捕,寫信給蘇轍,交代身後之事,長子蘇邁則隨途照顧。押解至太湖,蘇軾曾意圖自盡,幾經掙扎,終未成舉。捕至御史臺獄下,御史臺依平日書信詩文往來,構陷牽連七十餘人。蘇軾自料必死,暗藏金丹,預備自盡。

5-6.蘇軾一些寫景詩以及由此生發的哲理詩,即景寄意,因物寓理,情理交融,意在言外,情、景、理三者有機統一,意藴無窮。

5-7.這也是蘇軾在藝術上的成功,才使得他能夠開拓哲理詩的新時代,蘇軾論詩、題畫、評書法之詩也有很高的成就,表現出他深廣的藝術造詣和善於把握與再造各種藝術境界的才能,同時寄寓了蘇是自己的藝術見解、審美情趣與人生體驗,也是蘇軾對詩歌題材開拓上的重大貢獻。

5-8.蘇軾才高學博,對詩歌藝術技巧的掌握達到了得心應手的純熟境界,並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對待藝術規範,縱意所如,觸手成春。蘇軾作詩講究才學,推動才氣,他的才氣首先表現在生動活潑、豐富浪漫的想像上;其次表現在他細緻的觀察力與細膩的表現上;再次表現在構思佈局的波瀾起伏、變幻莫測上。

5-9.蘇軾在講究才氣的同時也講究學問,這主要表現在他善於使事用典上。這又是蘇詩很重要的特徵。

5-10."東坡先生英才學識,卓冠一世,平生斟酌經傳,貫穿子史,下至小說、雜記、佛經、道書、古詩、方言,莫不畢究。故雖天地之造化,古今之興替、風俗之消長,與夫山川、草木、禽獸、鱗介、昆蟲之屬,亦皆洞其機而貫其妙,積而為胸中之文,不啻如長江大河,汪洋閎肆,變化萬狀,則凡波瀾於一吟一詠之間,𧦠可以一二人之學而窺其涯涘哉!"(王十朋集註分類東坡先生詩序)

5-11.蘇軾在繼承前人,特別是韓愈、歐陽脩、梅堯臣等人的基礎上,於詩中議論,且表現的更自覺、更成熟,蘇軾議論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是不空發議論,而是或借助于形象,增加韻味,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梅、歐詩歌淺率無味、生硬晦澀的毛病;或與敘述緊密結合,邊敘邊議,使這些議論有淵博的學識、豐富的閱歷、敏銳的洞察。其次,具有遠見的想法。

5-12.哲理詩雖不能說始自蘇軾,但在他手裏才形成局面卻是事實。蘇軾善於諧謔,擅長比喻,如日喻,比喻雖是詩人共用的手法,但蘇軾詩歌卻用的最好。

 

三、北宋後期的詩歌:黃庭堅與江西詩派

*蘇軾繼歐陽脩之後成為新的文壇領袖之際,宋代文學的發展也達到了高潮,其中宋詩的成就更進入了顛峰階段。

1.北宋後期,蘇門弟子相繼崛起。黃庭堅、秦觀、張耒和晁補之四人,被稱為"蘇門四學士"。此外"二蘇上連璧,三孔立分鼎"與"三孔遠不如二蘇"中的"三孔"指的是孔武仲、孔文仲和孔平仲三兄弟,而"二蘇"指的是蘇軾、蘇轍。

2.但是由於蘇軾寫詩的方式是憑才情而隨意揮灑,不主故常,所以別人難以追隨仿效。而且由於從元祐後期開始,激烈的黨政常常導致文字獄蘇軾那種敢怒敢罵的作風更使人敬而遠之。

於是,作詩極其講究法度,題材又偏重於書齋生活的黃庭堅便成為青年詩人學習的典範。到了北宋末南宋初,追隨黃庭堅的詩人逐漸形成了一個聲同氣應的詩歌流派-江西詩派。這是兩宋詩壇上最重要的現象。

1-1.在蘇軾周圍的作家群中,黃庭堅的詩歌成熟最為突出,他最終與蘇軾齊名,並稱「蘇黃」。

1-2.作硬語,押險韻,用僻典,詩風瘦硬峭拔,自成一家,有鮮明的藝術個性,他的詩歌立意曲深,富有思致、耐人尋味、餘味無窮。

1-3.第一,黃庭堅的詩歌不論長短,往往都包含多層次的意思,章法迴旋曲折,絕不平鋪直敘;第二,黃詩運用修辭手段往往善於出奇制勝。他喜歡用典,更喜歡從一些冷僻的書籍中引用;如果是人們熟悉的,他則儘量用的出人意料。黃詩中用的最成功的是那些常見的片語和新奇字句。

1-4.第三,黃詩還有聲韻奇竅的特點,一是句中音節打破常規,如《次韻柳通叟寄王文通》句;二是律詩中多用砌句。

1-5.黃庭堅還重視煉字造句,務去陳言,力撰硬語,如《次韻奉答存道主簿》詩中有"秋水黏天不自多"、《次韻張詢齊中晚春》詩中有"春去不窺園,黃鸝頗三請》等句。

1-6.黃庭堅論詩,要求詩歌創作要像杜甫那樣"句律精深",又能做到"無一字無來處",因而提倡"奪胎換骨、"點鐵成金",這大致有兩個含意。

1-7.黃庭堅以鮮明的風格特徵而自成一體,當時就被稱為"黃庭堅體"或"山谷體",如果以當時唐詩參照標準,卻帶有些生硬的毛病缺點。

1-8.黃庭堅論詩,強調推陳出新,要求詩人志向高遠,勇於創新,有自成一家、壓倒前人的氣勢。他一再聲稱"文章最忌隨人後"〈《贈謝敞王博裕》〉、"自成一家使逼真"〈《題樂毅論後》〉,矢志於詩歌創作中的"獨僻門戶",這是難能可貴的藝術追求。

1-9.黃庭堅學識淵博,功力深厚,創作態度嚴謹,故在詩歌創作上力避前人的陳詞濫調,"寧律不諧,不使句弱;寧用字不工,不使語俗"。

2-1.江西詩派的另一個宗主陳師道,與黃庭堅並稱"黃陳"。陳師道因不滿新學而不應科舉,至三十五歲才由蘇軾的舉薦而任州學教授。他家境貧寒,除做了幾年州學教授外,一直是為布衣。直到四十八歲才任秘書省正字,次年冬天即因冒寒參加郊祀,又不肯穿妻子從品質不端的親戚處借來的棉衣,受凍得病而卒。

2-2.他的生活圈子相當狹小,詩歌的題材內容也比較狹窄,主要是寫個人的生活經歷和人生感慨,但寫的真摯誠懇,是寒士生活的真實寫照。所以後人稱讚說:"其境皆真境,其情皆真情,故能引人之情,相與流連往複而不得自己。"〈清盧文紹《後山詩注跋》〉

四、南宋詩的發展

*南宋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時代,"靖康之變"已在宋人的心靈上留下了恥辱的記憶。詩人們逐漸放棄了江西詩派的條條框框,使詩歌創作面向社會人生,反映多災多難的時代生活。

1-1.南宋詩的發展,前期以尤袤、楊萬里、犯成大、陸游為代表,其詩歌創作特點有三個:一、擺脫江西詩派末流的影響,表現出獨創意識的覺醒。二、創作題材有所擴大。三、憂時憂傷,愛國主義成為詩歌的主題。

1-2.南宋後期則是以永嘉四靈為主,為徐璣、徐照、翁卷和趙師秀四位詩人,皆喜歡近體,注重白描,少用典故,專攻五律,不發議論,刻意求新。然而他們的詩內容貧乏,局度狹小,情調淒清幽咽,成就不高,隨著他們的漠視而埋沒。

1-3.江湖詩派的代表詩人是戴復古、劉克莊。與永嘉四靈皆尊晚唐,但江湖詩人大多是浪跡江湖的失意文人,故更能關心時事,體察民間疾苦,而有揭露社會弊端、反映民生疾苦的詩作。

 

台長: 翼天
人氣(7,412)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