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6-18 22:54:39| 人氣27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現實與理想

托爾斯泰晚年寫了一部很薄、也很感人的小說:【伊凡˙伊列區之死】,探討一個問題:「人一生中真正值得去追求的究竟是些什麼?」
伊凡˙伊列區是個高等法院檢察長,有一個人人羨慕的漂亮太太,交往的都是彼得堡的上流階級和貴族。他從小聰明伶俐,善於察言觀色,也善於應對逢迎。因為出身貧苦,所以從小就力爭上游,立志要出人頭地。他聰明又用功,很順利地拿到人人稱羨的大學文憑。進入法院以後,他比別人更用心辦案,也擅長交際,所以就比同事更快地獲得各種升遷的機會。在人生最高峰的中年時,他和美麗的太太搬進了彼得堡寬敞的豪宅裡,開始用心佈置這個家。就在掛窗簾的時候,他從高高的梯子上摔下來,從此臥病不起。
從小到大,他第一次有很多時間去看他身週的人,以及他這一生真正所擁有的。雖然他很用心佈置這個房子,極力想要擺脫中產階級的品味,但是從傢俱到窗簾,沒有一樣東西和他相同社會階級的人有任何的不同。就像他的一生,雖然他一直都不甘心當平凡人,但是卻也從來不曾追求過任何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因為,他從來都不曾知道自己在追求的是什麼,也從來也不曾認真問過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整個一生,他只是活在別人的期許和羨慕之中。所有他曾追求過的東西,都只是因為別人認為那些東西很體面,值得稱許或羨慕,而沒有一樣是他自己要的。就像他的婚姻,不是因為兩人相愛,而是因為大家都認為他們兩人條件相當,未來將是非常體面的一對。
臥病以後,他那愛慕虛榮的的太太和女兒從來不曾真正關心過他。其實,他也從來不曾關心過別人。醫生不在乎他的疼痛與憂慮,不把他當作一個有感覺有思想的人,只是機械化地用專業角度在處理他的身體。這就像他在法院一貫的風格,他只想從專業角度把所有的案件冷漠而優雅地處理掉,冷漠到近乎無情與殘酷。即使發現當事人有冤屈或不得已的苦衷,他還是硬著鐵石心腸依法辦事。他的同事沒有人同情他,反而整天在打聽他的遺缺可以帶給哪些人升遷的機會,就如同他以往在類似場合下會有的一貫作風。把他和家人聯結在一起的力量不是愛情與親情,而是虛榮心和一家人的面子;把他和同事連結在一起的,不是同事的情誼或關懷,而是社交的利益和人脈網絡的經營。
沒有人是真心地活著,大家都只是活在別人的期許和羨慕裡!
當他看透了這一切,突然發現他從來不曾有過真心的喜悅和眼淚,不曾為自己的心願而生活、奮鬥,他的一生根本都是虛假的、空洞的、不值得的。他很想從頭來過,嘗試過一種更貼心、更真實的人生。但是,他已經是絕症的末期,沒有第二次的機會了!
人生最可怕的,莫過於在人生已經不可能再重頭開始的時刻裡,卻對自己有過的一生感到後悔、不值得!那麼,人要怎麼活這一生,才會覺得值得呢?我們曾否認真地想過?
我問學生,妳願意花多少時間去準備妳的婚禮?很多人都願意花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去籌備。那麼,妳是否曾經花一整天的時間去想想:「什麼是妳這一生中最想擁有、最珍貴的東西?」不曾有過!太忙了,國中開始忙聯考,聯考後還有聯考,大學畢業後還有研究所,研究所畢業後要進園區。進了園區更忙,忙得有家歸不得,有些人連想生小孩都找不到時間。
「那麼,你會不會是第二個伊凡˙伊列區,臨死的時候才對一生後悔?」
「不會吧!想辦法賺錢解決現實的問題比較實際,沒有必要花時間去想『人生觀』這種無意義的問題!」
真的嗎?
大部分的人從一懂事開始就活在怕被別人比下去的恐懼當中,所以終其一生,他們只有在現實的恐嚇下拼命地力爭上游,追求財富與權勢,作為武裝自己和踐踏別人的工具,卻從來沒有機會停下腳步來好好地想一想:這樣子做,真的會解決他們的問題嗎?
可是,假如你會怕鬼,你總覺得鬼在你的身後。你愈是跑得快,愈是覺得背後有什麼東西在追你。真的要解決這個恐懼,唯一的辦法是停下腳步來,勇敢地往後面看清楚。只有當你敢往後面去看鬼的真相時,鬼才會消失掉。一味地在它的恐嚇下拼命地往前跑,累死了也解決不了問題。面對現實的壓力,道理也是一樣的。只有當我們看透了現實能給我們,以及不能給我們的是什麼之後,我們才有可能坦然地面對現實。
假如我們所以追求現實,為的是自我的肯定和別人的善意、接納,這一定要用名利權位才能達成嗎?還是說我們可以有更簡潔、更有效的方式來肯定自我,並且獲得別人更真心的善意與接納?
讓我們再來做一個實驗:請你就認識的熟人中,選出五個你認為最值得尊敬的人,和五個你最討厭的人,把他們的名字寫在紙上。然後你仔細分析看看,你認為最值得尊敬的人當中,有幾個剛好是學歷最高、或者最富有、或者最有權勢的?除此之外,你也仔細查查看,最讓你受不了的人中,有幾個剛好是學歷最高、或者最富有、或者最有權勢的?很多人都會發現:在名、利、權、位的追逐上愈成功的人,往往也是最討人嫌的人!那麼,這個社會為什麼普遍鼓勵我們去追逐名利與權位?因為這些東西對陌生人很有效!
譬如,妳到戶政事務所去辦文件,承辦人對前面幾位都大小聲,亂發脾氣。輪到妳的時候,他看到妳光鮮亮麗的衣著和妳先生的博士頭銜,態度突然柔和謙卑起來,這時候會讓妳覺得衣飾和頭銜很好用。但是,這些表面上的榮耀與光彩,只對陌生人有用。對於那些和我們朝夕相處的人而言,名利與權位很難影響到他們對我們的善意與肯定。譬如說,你最要好的朋友或許會在你獲得博士學位時為你高興一下下,但是沒多久你和他的關係又回復到以往的狀態。反過來說,假如有人因為你新獲得的名利與權位而急著和你結交,這種虛情假意的朋友還不如不要!
絕大部分的人都和伊凡˙伊列區一樣,花費一生的精力去追求表面上的榮耀,雖然這會換來許多陌生人的羨慕與激賞,卻換不來身邊人真心的善意與對待。一輩子只為了一群不相干的路人而活著,值得嗎?
很多全球著名的藝人都有酗酒、吸毒的麻煩,就因為舞台上的風光掩飾不住私生活中的空洞與虛幻。
我沒有辦法許諾你一生當中所遭遇到的人都接納你、肯定你、對你懷著善意。但是,如果要做到「你常接觸到的人大多數都接納你、肯定你、對你懷著善意」,這並不會很難,而且它和你所擁有的權勢、名利、地位幾乎毫不相干。其實你要做的,只不過是對別人時時懷著善意。
金錢換不來人的善意,只有善意可以換來善意。假如你希望熟人對你有善意,最重要的是你要有能力對別人懷著善意。終身在印度救濟貧民的泰瑞莎修女,她在全球所獲得的肯定、尊敬與善意,遠遠超過比爾蓋茲和英國女皇。
假如你是一個對生命的真諦有深刻體認的人,而且對別人懷著善意,那麼所有認識你的人都會尊敬你、接納你,並且對你懷著善意。當然,大部分的陌生人還是看不到你對生命的體認,因而只能從外表的判斷對你漠視、輕蔑,甚至羞辱你。但是,假如你真的對生命的真諦有深刻體認了,你還會在意別人只憑外表所做出的輕率判斷嗎?
所以,我們所以需要外在的現實武裝來保護自己,真正的原因是:我們想用它來遮掩我們內在的貧乏(包括智性的與情感的)。但是,一個內在貧乏的人,不管他在外表尚有多麼足以誇耀的權勢、名利與地位,他自己會知道自己的貧乏,他的親人會知道,而他身邊週遭的朋友也都會知道。我們可以愚弄馬路上的陌生人,卻愚弄不了自己,以及身邊週遭朝夕相處的人。因此,想要靠權勢、名利與地位去換得身邊週遭熟人的肯定與尊敬,還不如努力去累積自己的人生智慧和對人的善意。
伊凡˙伊列區一生最大的錯誤,就是沒有警覺到:爭取權勢、名利與地位的過程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心力,而累積人生智慧和善意的過程也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心力,因此,贏得權勢、名利與地位的過程必然犧牲了我們可以用來累積人生智慧和善意的資源。結果,一個人在權勢、名利與地位的追逐上愈成功,往往他在人生智慧和善意的累積上愈貧乏。一個外表亮麗而內在貧乏的人,註定只能吸引陌生人的羨慕,而無法贏得身邊週遭人的真心肯定與善意。
所謂「贏得全世界而失去了自己」,正是伊凡˙伊列區的寫照。但是,它卻也正是整個社會盲目地在追求的人生目標。當你仔細看清楚這個真相的時候,會不會一身冷汗?
沒有了憧憬與熱情,生命還有什麼味道?
人活著,假如生命裡早已不再有任何的感動、嚮往與憧憬,而只剩下虛榮和財富,以及為了把別人踩在腳底下而終日無歇地苦勞與鉤心鬥角,這樣的人生,究竟是什麼樣的滋味?這樣的人,和行尸走肉有什麼差別?
但是,大部分的人都只是盲目地想延長壽命,而很少去注意活著的品質。所以,即使看透了「現實的成就換不來別人真心的接納與善意」,很多人還是捨不掉對財富的盲目追逐。因為,財富可以用來保障未來的生活與醫療品質,還可以用來延長壽命。
居安思危的風險管理其實是值得提倡的,但卻沒有必要讓它變成一種毫無節制的誇張性恐慌。假如只是要保障家人在自己意外之後可以有最起碼的生活能力,消費性保險的保費是一個有限的財力負擔,並不需要為了它而終日追逐無窮無盡的財富。但是,大部分人真正擔心的卻是:假如罹患絕症,而沒有足夠的財富接受長期耗費鉅資的醫療,怎麼辦?
大陸有個叫馬橋的偏遠小鎮,在那裡年輕人叫做「貴生」,上了五十歲的人叫做「賤生」。年輕時活得健康、有憧憬、有熱情、有活力,生命是可貴的,所以叫「貴生」;上了五十歲,齒危髮禿,吃不得、動不得、渾身是病,死拖活賴地活著其實也不是什麼特別值得高興的事,所以叫「賤生」。所以,活不活得好不好,其實遠比活多久還重要。
一位六十多歲的醫師發現自己有癌症,考慮良久之後,決定不就醫,而把一部份財產捐給慈善機構後就去旅行了。醫界朋友說他不肯和癌症抵抗是為病人立下一個錯誤的範例,他回答:假如我決心和癌症對抗,可能要花好幾年的時間臥在病床上,即使治好也是身體虛弱,不能再好好利用我的殘年。但是假如我不浪費時間在病床上,就可以利用這三五年,好好去做我一直期待著要做的事。何況,與其拿龐大的財富去醫治一個原本就已自然地衰老的身體,還遠不如把這錢給非洲那些貧困而健康的兒童,讓他們有機會好好地度過一生!
大部分人都只是未經深思地企圖延長肉體的生命,卻從來不曾思索過:要怎麼活才是值得?從釋迦牟尼的角度看,除非人活著是為了一些憧憬與嚮往,否則無趣地活著而時時必須忍受生老病死的各種苦,實在沒什麼道理。
人所以能熱切而充滿活力地生活著,是因為他對人生還懷有著期待與盼望,因為他還有理想與熱情;而生活之所以困乏而無趣,則是因為我們已經喪失掉對人生的好奇以及對未來的憧憬。假如一個人早已喪失掉生命裡所有的感動、熱情、嚮往與憧憬,就算給他全部的現實,他還有可能靠著空洞的軀殼去活出有滋味的人生嗎?
偏偏,很多人都發現:現在賺的錢遠比小時候所能想像的多了幾十倍,卻比小時候所能想像的還更不快樂!
回想起小時候,每天一張開眼就急切地翻身下床,興奮地往外面跑,對這個世界充滿著好奇與盼望,對人生充滿著嚮往與期待。但是,長大後有錢了,自己可以作主了,卻反而失去了對人生的憧憬與期待。
人生,好像就意味著無盡的苦勞,以及永遠不會終止的輸贏和野心!
即使偶而和朋友嬉鬧、聚餐、逛街、乃至於party,那種歡樂不管多興奮、刺激,都好像氣球裡的空氣,過一夜就消散得無影無蹤。每次狂歡之後,最難忍受的是隨之而來的悵惘與失落感。長大以後的快樂好像都很不實在,很少能留在記憶裡。
面對這種現象,很多人都會不假思索地說:「長大了就要面對現實呀,只有長不大的人才會甩不掉小時候的天真!」言下之意,現實雖然是一種無奈,卻是人活著所不得不認真面對的。假如活著真的就是一種無奈,死活又有什麼好掛慮的?人又何必為了不可測的未來而整天辛辛苦苦地鑽營財富?顯然,活多久根本不是重要的問題,重要的是活得起不起勁!
很少人能體認到:其實,人活著,最重要的不是現實上的成就,而是保持心中的憧憬、嚮往與喜悅。假如我們能像小孩子一樣隨時保持著對這世界的好奇、憧憬與嚮往,我們的心就會隨時保持著喜悅。在那種心情下,現實的一切都很難對我們造成困擾。反之,當我們對人生的熱情、理想、憧憬與嚮往愈淡薄的時候,現實對我們的糾葛就愈深。
所以,與其說人是因為現實的存在而喪失了理想,不如說人是因為喪失了理想所以才會掉入現實的漩渦。
那麼,人的熱情與理想怎麼會消失呢?
很多人都不知道理想與熱情是需要細心栽培、灌溉、維護、修補的。
甚至於理想與熱情是需要我們花費很大的心力去創造、經營的。
小孩子所以能夠隨時保持著對這世界的好奇、憧憬與嚮往,確實是因為他們未經世事,因此對他們而言,天底下沒有哪一件事情是不可能的。我問一個幼稚園的小朋友:「假如我給你一千塊錢,你要拿它做什麼?」他說:「給我媽媽買一座城堡。」對他們而言,明天就是一切的可能性。不管是什麼事情,如果今天做不到,那麼只要等他長大,他就會做得到。
但是,對大人而言,所有今天不可能的,明天將更加地不可能。隨著年紀愈大,我們愈清楚地知道現實的侷限性。尤其是四十歲的人,所有能得到的他都已經得到了,所有還未得到的他都已經嘗試過了,現在不可能的都永遠不再有可能了。於是,生命成為一攤死水,困窘而促狹地被擠壓在一個小小的角落裡,怎麼樣子都活不開來。
不過,也不是所有的成年人都這樣。有些人機緣好,在童真的熱情消失之前,他們就已經利用年少時的熱情發展出新的憧憬與盼望,把它給寄託在文學、藝術或者對於大自然的關愛當中。隨著年齡漸長,他們的情感持續獲得更寬廣多樣的滋潤,從戲劇、舞蹈、音樂、文學、電影、哲學與宗教作品中,他們一再經歷心靈被激勵、提昇、陶醉的感動。在這個綿延數千年的歷史人文精神裡頭,他們感受到生命內在的活力與無限開展的可能性;在前人的引導下,他們見證著人類精神世界的波瀾壯闊與甘苦酸甜。對這樣的人而言,活著就是一種可能!
對他們而言,人的熱情有生滅、有消長、有困頓與豐盈,卻不會了無生機。因為,通過戲劇、舞蹈、音樂、文學、電影、哲學與宗教作品的傳承,我們隨時有機會去親近過去四千年來人類最極致而精粹的生命經驗,以及最璀璨動人的時刻。
當我們感受到自己的情感愈來愈細膩深刻,思想愈來愈開闊透徹時,我們也見證著自己內在生命的生機與開展。活在這樣一種持續的開展之中,我們才能夠有信心地說:活著,就是一種可能。也因此,我們才能夠信心滿滿地對人生懷著憧憬與熱情。活在這樣的情境裡,我們不需要別人羨慕的眼光就能夠自我肯定,被陌生人鄙視時也能坦然地面對自己。這樣的自我肯定,遠比通過財富或名利更來得踏實。這樣地活,才真正活得有滋味。只有體會過這種生命的滋味的人,才能真心信服聖經裡的許諾:「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因為生命勝於飲食,身體勝於衣裳。你想想烏鴉,牠也不種也不收,又沒有倉又沒有庫,上帝尚且養活牠。你們比飛鳥是何等地貴重呢!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這是最小的事,你們尚且做不到。為什麼還憂慮其餘的事呢?你想百合花怎麼長起來;它也不勞苦,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朵花呢!你們這些小信的人哪,野地裡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到爐裡,上帝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路加福音12:22
結語
現實,是人活著不可逃脫的必要條件。但是,真正的現實,不過是足衣足食而已。人會把現實誇大到那麼令人惶恐的程度,其實是因為他已經喪失了對生命的熱情、憧憬與嚮往,卻又不甘願讓生命歸於徒然而一無所有的虛空。但是,財富換不來真誠的善意與接納,也阻擋不住生命中空虛的吶喊。其實,一旦能做到衣食無缺之後,人真正的需要是熱情、理想、憧憬與嚮往,而不是現實。
但是,離開童年之後,人的熱情、理想、憧憬與嚮往是需要花心力去培養、經營與創造的。可悲的是,人經常花了太多的時間在經營他的現實,以致讓他的熱情、理想、憧憬與嚮往一一消耗殆盡,只剩下空洞的靈魂,在陌生人的羨慕中,困窘地而孤單地反覆著沒有滋味的人生。

台長: 小螃蟹
人氣(27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文章故事 |
此分類下一篇:無常與忙
此分類上一篇:===是的!老師===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