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信箱/慢性攝護腺發炎 治療期間應避免性行為
Q:請問慢性攝護腺發炎是否應該減少性行為?其發炎是否會影響射精的強弱?如切除攝護腺,其發炎症狀就能解除嗎?(有的醫師說,狀況仍會存在),請問多少時日能恢復正常工作?是否會影響性生活?物理治療能改善此症狀嗎?
A:慢性攝護腺發炎如果是透過性行為,使細菌逆行至輸精管感染造成的,則必須服用抗生素,治療期間會建議不要再有性行為,但如果非細菌感染引起的,則和性行為無關,無需減少次數。
目前並沒有人研究,攝護腺發炎是否會影響射精強弱,不過,當一個人在疼痛之際,當然會覺得自己射精力道減弱。
一般而言,只有攝護腺化膿時,才需要手術,一般發炎情況,則只要服藥即可,很少醫師會在患者發炎時,建議切除。
手術和年紀有關,60歲以下者不建議手術,畢竟手術多少有其副作用,一般不建議手術,多以內科方法治療。
攝護腺手術約1至2週恢復正常,有人會出現逆行性射精影響性功能,有人則不受影響;不少研究報告都說物理治療有效,但鮮少有追蹤3個月以上的研究報告。
(台中榮總整合性攝護腺疾病防治中心負責人歐宴泉醫師解答,記者徐夏蓮整理)
婆婆媽媽更年期不適 中醫量身設計療法
文/丁漢祥
王媽媽頂著滿頭大汗到門診診間看診,問說:「醫師啊!怎麼我最近那麼怕熱,動不動就一身汗,臉也會一陣一陣的發紅,晚上不好睡,有時睡到半夜還會出汗,又全身腰痠背痛,月事亂七八糟,到底是生了什麼病啊?」
其實王媽媽並沒有生病,她今年48歲,大部分45至55歲的女性都會歷經這段過程─更年期,症狀及時間因人而異,但因近年來台灣女性家庭事業兩頭忙,臨床上也常見在45歲前出現更年期症狀的婦女。
更年期的症狀可分為5大類:
●血管舒縮症狀:面部潮紅、潮熱、自汗、盜汗、心悸等。
●心理精神症狀:情緒焦慮、沮喪、記憶力或注意力減退、易怒等。
●泌尿生殖道症狀:生殖道萎縮、性交疼痛、老年性陰道炎、頻尿、尿失禁等。
●骨骼症狀:骨質疏鬆。
●心血管疾病:腦血管性疾病。
西醫的治療原則為直接補充荷爾蒙,而中醫的治療方法是針對個人的體質加以調整。中醫的觀點為:更年期症狀多由腎虛所引起,進而導致一系列臟腑失調的症狀,如情緒焦慮、易怒、沮喪等,多與肝氣的疏泄失常有關,而骨質疏鬆與生殖泌尿道的症狀,則是屬於腎的陰陽失於平衡;中醫會針對最不舒服的症狀先加以處理,例如潮熱、心悸、腰痠背痛等,之後再依照個人體質調理,如偏氣虛或血瘀,如此可緩解更年期症狀,又可調理體質而無副作用。
飲食方面,除了少油、少鹽外,還可多攝取鈣質,如牛奶、小魚乾等,豆類製品含有植物性雌激素,而多補充富含膠質的食物,如木耳、銀耳、地瓜葉、海帶等,對身體也有幫助。
適度的運動更是此階段不可少的,不僅可促進血液循環,對於情緒穩定與骨質疏鬆都有益。
更年期是女性必經的過程,只要用正確的態度面對,適當的運動與飲食控制,都可以順利的度過這個階段。(本文作者為署立桃園醫院中醫科醫師)
母的更年期也很硬斗啊不會輸給我們男的~~
老人憂鬱
文/賴仕涵
常有人問我,「憂鬱症」不就是心情不好,只要不嚴重到有自殺危險,有必要治療嗎?更有些年老病患的子女會說,不是有很多老人家心情都不好,就算有憂鬱症一定需要治療嗎?
在今年4月底,世界內科權威期刊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刊登了一篇重要的研究結果,說明憂鬱症不只會造成情緒影響,還可能引發糖尿病。
其實過去10多年來,已經有許多研究發現「憂鬱症」與「心臟病」息息相關,彼此更會互相引發:心臟病發作者,之後得到憂鬱症的比例會比沒有心臟病者來得較高,這群人若是沒有好好治療憂鬱症,則後續死亡率會比好好治療者來得高。而原本沒有心臟病的人,若是長期處在憂鬱症的狀態下,則有較高比例以後會得到心臟病。
因此有學者借用一首老歌傳神的描述了這個現象:「傷心的人更傷心」。第一個「傷心」指的是難過、憂鬱,第二個傷「心」指的則是對心臟造成傷害。
這篇研究是在數個美國國家衛生單位贊助下(其中包括美國國家衛生院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由西北大學、華盛頓大學等學校合力完成。研究對象橫跨4個州共計4600多名65歲以上老人,前後費時10年。
研究結果顯示,持續處在高憂鬱狀態下,或者憂鬱症狀隨時間持續增加的老人,得到第二型(後天型)糖尿病的機會顯著較高。而且若憂鬱程度逐年增高,則得到糖尿病的機會就更高。研究中並且已經將肥胖、不當生活形態等可能引發糖尿病的原因都加以排除,因此結果顯得更有參考價值。而一旦得了糖尿病,則可能造成日後諸多併發症如失明、腎臟病(嚴重者甚至需洗腎)、神經血管病變(嚴重者甚至需截肢)。
研究者認為,長期處在憂鬱狀態下,會造成體內壓力荷爾蒙濃度的提高,而高濃度的壓力荷爾蒙會影響胰島素功能,進而造成糖尿病的產生。
作者同時強調,雖然本研究是針對老年人所進行,但她認為上述的機轉在年輕人也適用。當然這就有待後續研究來證實了。
不過在這裡要特別提醒家有老年長輩者,老年憂鬱與一般年輕人、成年人的憂鬱症表現並不盡相同,因此也特別容易被忽略、或被視為正常!(如附表)
其實不管是心臟病或糖尿病,越來越多研究都證實了憂鬱不只是心理問題,反而更像是一個可能引發種種身心問題的「全身性疾病」。學習如何保持身心平衡、維持健全的生活形態,有需要時,也不要羞於就診求助,不但能幫助自己遠離憂鬱症,更能維護身體健康!
(本文作者為國泰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