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已經快收割完了,農夫的孩子拉著稻草人的衣袖,說『來,我帶你回家去休息吧!』
稻草人望了望那一小片還在田裡的麥子,不放心的說『再守幾天吧,說不定鳥兒們還會來偷食呢!』
孩子回去了,稻草人孤孤單單的守著麥田。
這時躲藏著的麻雀成群的飛了回來,毫不害怕的停在稻草人的身上,他們吱吱喳喳的嘲笑著他『這個傻瓜,還以為他真能守麥田呢?他不過是個不會動的草人罷了!』
-節錄自-三毛《稻草人手記》
在光出生之前,曾有個校園民歌風行的年代。
大學宿舍裡拿著吉他自彈自唱的瘋子一堆,女孩頭上插野花用以裝飾的年代。
雖然國中被光說成是「漆黑的三年」,但其實並不是所有記憶都像黑歷史一般被抹去了,用了這麼嚴重的誇飾,或許只是反映心理的一種現象吧。
光的國中人生很平凡,但也很重要,至少光這麼認為。
這很重要的事情,和學業一點關聯也沒有。
班上為了響應學校的促進讀書風氣方針,搬來了一個空空如也的鐵書櫃,導師說過幾天,會從圖書館搬來一些書,不過也讓班上每人從家裡帶兩本書來學校交流,大家可以利用下課時間看書。
說起來這種事情基本上只是學校方面自以為是的政績與妄想,除了頭幾天會有些人好奇的去翻翻,接下來直到換教室為止,這些書只是從結蜘蛛網的圖書館搬來積灰塵的教室罷了,好吧,至少有點進步,蜘蛛網沒有了。
下課後可以去員生社買東西吃,可以去操場打球,可以小睡片刻,美好的事情實在太多了啊!怎麼可能會有人終於闔上課本,又跑去看書的呢?
真不幸,光偏偏就是這個人。
光並不喜歡上課,有人說台灣的教育就像是輪暴,你無法休息抵抗,只能學著享受與忍耐。
但是對於課本以外的雜學,光倒是很有興趣。
於是理所當然的,下課時唯一留守教室的光成了管理書櫃的人,這頭銜一直纏著光不放,後來到了高中,光在班上仍然是管理書櫃的不二人選。沒辦法,根本沒人要看書,於是唯一在看書的人就只好管書櫃。
無視操場傳來的吆喝聲,無視員生社飄來的麵包香。
不管是什麼書光都看,雜七雜八的什麼都行,從小說到童話,從小報到校刊,從科技到散文,不過唯一的例外是雜誌,什麼都看的光就是不看雜誌。
然後光看到了「文化苦旅」。
翻開第一章,題名「道士塔」的標題並不怎麼顯眼,當作小說有點太老氣,當作散文又有點太沉重。這標題並沒有特別吸引光的地方。
但是,一旦看了便無法停下了。
光生命中的大震撼並不算多,這是其中一個,原來文學是可以到達這種境界的!那和光至今所讀過的文字是完全不同的層次,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深奧的哲學,沒有特別的格律。
完全是不同的,余秋雨平實的文字背後,蘊含的沉重力道與詩般的美。
像是上癮似的啃書,也是從那時開始的吧。
那完全不應該是一個國中生能看懂的東西,也不是一個國中生會看的東西,似乎是班上有同學從姐姐的書櫃裡帶來的。
如果說這是文字第一次帶給光的震撼,那麼,孫燕姿所唱的「橄欖樹」,就是音樂帶給光第一次的震撼,雖然只是某天看著電視的廣告聽到的,幽盪的音符踩著異域的歌詞,讓從來不聽唱片的光還特地去買了這片自選集回來。
一查,原來還可以回溯到更早的年代,啊啊,這樣一來,終於扯上三毛小姐了,這位堪稱是一個傳奇的女性。
她是少數真正浪跡天涯的文人,和爽朗的西班牙知己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結婚定居,然後摩洛哥人和平進軍撒哈拉,他們又逃出來,逃到北非迦納利群島。
套句余秋雨的話,世界上會走遠路的文人不多,好文人都多愁善感,一遇到挫折便忙著紀錄自我心裡崩潰的過程,這樣浪跡天涯這簡直是要命的行為。
三毛的文字是另一種類型,這次背後沒有什麼龐大的知識後盾,幾乎都取材自她國外生活的點滴以及紀錄,不過這樣一個叛逆的中國人在東西文化差異造成的事情確實也相當有趣。這又讓光沉迷了好一陣子,直至今日,橄欖樹仍是光少數喜歡聽的近代歌曲之一,一聽見那幽遠的旋律,閉上眼,彷彿就能隨著三毛的腳步來到了撒哈拉沙漠與北非小島上的情景。
光還是很喜歡雜學,雖然,那個愛作夢的日子已經遠去。
啊,接下來的純粹是近日事記。
終於在書店訂到了文化苦旅,隔了六年,隔了一個千年一嘆的歐亞大陸,隔了一個青年向上天借取的一生,光將再度重看一遍這本讓國中的光驚歎不已的散文集。
彷彿,操場的吆喝聲仍在。
麻雀說完了,張狂的啄著草人的帽子,而這個稻草人,像沒有感覺似的,直直的張著自己的手臂,眼睛望著那一片金黃色的麥田,當晚風拍打著他單薄的破衣服時,竟露出了那不變的微笑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