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台灣三個月,「適應些了嗎?」 朋友問。
我笑笑。其實還沒有。
但是,我已經從那個一開始只知道驚嚇、害怕的狀態,
慢慢知道,是甚麼讓我驚嚇、讓我害怕。
我不能適應,每天晚上在房間裡咬我的蚊子、偶爾出沒客廳散步的蟑螂;
在蘇格蘭,家裡只有看過蝴蝶、蜘蛛,沒見過蟑螂、蚊子!
我不能適應,每天半夜開工的工廠傳來尖銳刺耳的機器聲,
台灣人力拼的經濟奇蹟,總是讓我無法成眠;
我不能適應,擁擠的街道、過多的車輛和人群,
每次騎機車都覺得自己在衝鋒陷陣,常常有著快要摔車的錯覺;
我不能適應,台北汙染的空氣,皮膚發炎、眼睛過敏,樣樣都上演;
我不能適應,辦公室的人造空調,冷氣天天灌,
我不但常常過敏打噴嚏、手還乾到一整個要失去知覺。
我還不能適應,台灣人的大嗓門。
在英國的時候,我曾經覺得中國人都是大嗓門,很不適應;
回到台灣,赫然發現,原來台灣人也都是大嗓門,
而且,還不僅僅是大嗓門,說話都常常像是刺蝟一樣帶著刺。
為什麼?
台灣的生活就已經夠辛苦,為什麼還要這樣地製造情緒汙染,
倒給身邊無辜的人呢?
為什麼?
一定要這樣地武裝,好像這樣才能表現出自己的堅強,
掩飾每個人都會有的脆弱?
後面的鄰居每晚睡前都會上演個夫妻吵架戲碼,然後伴隨嬰兒啼哭,哇哇哇~ 天天擾人清夢;明明該是纏綿的時刻,卻都浪費在爭執,小孩子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下成長,怎麼會對家庭有信心?
隔壁媽媽常常叫孩子吃東西,’叫你吃都不吃!’,明明是關心對方的話語,剎那之間變成一種責備,愛沒有被看到,怨懟先跑出來。
同樣的一句話,怎麼說、什麼態度,卻會帶給別人不同的感覺;
你明明可以說:’來睡吧~ 親愛的老婆,我擔心你太累了!’
為什麼要說:’還不快來睡覺!?’;
你明明可以說:’這麼晚了,你會不會餓啊?你不吃飯,我們都會擔心你呢!’
為什麼要說:’叫你吃都不吃!’
細細想想,我覺得,這可能是我在英國感受最深刻的地方。
我曾經在之前的文章上提到我在餐廳的打工經驗:
新來的中國女孩,不小心打破了餐廳的杯子,緊張個半死,擔心老闆要求賠償;
老闆卻是先問:’有沒有傷到手?’然後小心告誡’破杯子要包好再放進垃圾桶喔,不然很容易傷害到別人。’
再來是研究原因,不要發生同樣的錯誤。
’啊!原來是水溫太高,原先裝有冰塊的杯子突然遇高溫受不了就破了!’
英國人在職場,都很尊重個人,除了少見責難這件事之外,
對員工每天的工作也都抱持著感激的態度,(至少幸運的我,所見如此。)
不管再怎麼忙,每天一定會好好打招呼,
上工時紮實的微笑,好好道早安;下班時,紮實誠懇的笑容,好好道謝說再見。
更不要說對自己親人、朋友的照顧與溫柔了。
英國人的紳士態度,是連抗議或是告誡本身都很紳士的,
在那樣的方式之下,你會認真地聽懂抗議或告誡本身的意義,
訊息會較精準地傳達,而非僅是針對情緒做不必要的爭執或無意義的攻擊。
我想,這不僅僅是EQ高而已,更是一種習慣、一種文化。
台灣人的環境太過擁擠、太過壓抑,運動量不夠,
太多的人都習慣被壞情緒汙染,然後再理所當然地如法炮製,去汙染旁人;
久了,變成一種惡性循環;久了,變成文化的一部分,
久了,就像空氣裏懸浮的髒空氣微粒一樣;
我們吞嚥了,然後,我們習慣了。
有天晚上回家吃過飯,因為還在趕東西,便沒有先洗碗,留在水槽裡,
媽媽晚上收工回家一見水槽還有碗沒洗,衝口就是一句:’碗都不洗!’
我知道他一定是又累又倦,才會開口滿是怨嘆;
‘你放著啦!我再來洗。’我從房間裏喊,話才出口,
就發現自己因為要拉高分貝,聽起來竟有埋怨意味?!
趕緊起身就走到母親身旁,放低音量重申一次:
’媽~ 我沒有不洗碗的意思,只是因為還在趕東西,想說晚一些再洗。
那我現在來洗,好不好?’ 只見媽媽笑笑了,說:’沒關係,你在忙就先去忙吧!反正我都開始洗了,我就把它洗完吧!’
‘謝謝媽!’我說,充滿感激。
回到台灣三個月,我差一點從情緒汙染的受害人變成情緒汙染的製作人,
我趕緊剎車了,大家呢?
可以愛的時候,不要製造恨;
付出關懷的時候,不要回收怨憎;
好情緒是會互相感染的,壞情緒也會互相影響;
就像抽菸一樣,我們都不希望抽二手菸;
是不是,也不要亂丟情緒的垃圾?
因為被你傷害的,可能不只有你老婆、你兒子,還有隔壁鄰居啊~~
PS.不過,如果是照我老媽學陰陽五行的說法,脾胃發於口,屬於土,黃色,要以甘味調。就是說,通常脾胃虛寒的人,嘴巴比較愛雜念。他也不是故意的,你塞些甘味的,給他甜甜口,(古人還真是有智慧啊~)就會好一些。如果要用食補脾胃的虛寒,則是可以搭配吃些馬鈴薯或筍子這樣甘味/黃色的蔬菜。
夏天要到了,心火上生的人,會發於唇(也是一個嘮叨或發怒),屬火,紅色。苦味入心,要以苦味調。吃甚麼呢?吃紅椒、蕃茄跟草莓這種紅色或略帶苦味的蔬菜。
以上,大家參考參考啦~
備註:照片來自日本奈良,馬田先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