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
中國音樂...維基百科
中國音樂,據目前的考古發現,中國音樂可追溯至9000多年前,禮樂制度被賦予維繫社會秩序的功能。音樂與人心情感間的關係受到很大的重視,《詩經》大序、《禮記·樂記》、《荀子·樂論篇》、《史記·樂書》等描述儒家思想認為音樂對人性具有教化啟迪的作用。同時從唐代的胡琴到近代的西方音樂,中國音樂又在吸收外來音樂要素的過程過不斷充實發展。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B%BD%E9%9F%B3%E4%B9%90
中國民族音樂
中國民族音樂(簡稱民樂),又稱中樂、國樂、華樂。是指中國傳統音樂及以其為基礎發展出來的各種音樂。其音樂型態包括各種中國民族樂器的獨奏曲協奏曲、傳統中國的各種器樂合奏、近代發展出來的民族管絃樂大合奏曲(國樂團合奏)及小合奏曲、以管絃樂團演奏的中國民族風格樂曲、以及中國民族聲樂等。
據目前的考古發現,中國民族音樂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古代文獻一般追溯到黃帝。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無論從形式上還是意境上都無比豐富的民族音樂文化。它講究藝術表現的中和、簡約、適度、含蓄、空靈。以五聲音階為主。與西方傳統藝術注重立體感不同,它更著重於表現線形態。20世紀以來,隨著西方音樂的大量傳入,加上思想領域內的「歐洲中心論」以及國人缺乏對民族音樂文化的深層認識,使得中國民族音樂漸受冷落。民國時期的上海產生了不少優秀的中國流行音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民族音樂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挖掘與研究,曾一度欲建立「中國樂派」。隨著改革開放的加深,民族音樂受到了港台流行音樂等諸方面的衝擊與挑戰。近年來,不少音樂人提出了「新民樂」或「民族音樂交響化」的概念,並進行了相關的音樂創作,但也受到了很大的爭議。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B%BD%E6%B0%91%E6%97%8F%E9%9F%B3%E4%B9%90
中國音樂史 - {中華百科全書‧典藏版}
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708
音樂起源...全人教育百寶箱
http://hep.ccic.ntnu.edu.tw/browse2.php?s=13
關於音樂的起源
https://www.google.com.tw/#q=%E9%9F%B3%E6%A8%82%E8%B5%B7%E6%BA%90
音樂的起源與遠古傳說
http://www.aomiwang.com/articles/201402/%E9%9F%B3%E6%A8%82%E7%9A%84%E8%B5%B7%E6%BA%90%E8%88%87%E9%81%A0%E5%8F%A4%E5%82%B3%E8%AA%AA
中國民族樂器..百度百科
中國民族樂器,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僅從己出土的文物可證實:遠在先秦時期,就有了多種多樣的樂器。 如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骨哨, 河南舞陽縣的賈湖骨笛(最早的笛子距今8000年左右),仰韶文化遺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塤,河南安陽殷墟中出土的石磬、木腔蟒皮鼓; 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公元前433年入葬)出土的編鐘、編磬、懸鼓、建鼓、枹鼓、排簫、笙、箎、瑟等等。 這些古樂器向人們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創造力。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110789.htm&prev=/search%3Fq%3D%25E4%25B8%25AD%25E5%259C%258B%25E6%25A8%2582%25E5%2599%25A8%26biw%3D1366%26bih%3D597
中國舞..維基百科
中國舞是指中國傳統的舞蹈。在五千年以前,就已經在中國出現了原始舞蹈[1]。現在主要分為古典舞、民間舞兩大類。分為古典舞和民俗舞。古典舞又可分為雅舞和雜舞,雅舞用於國家大祭,是禮儀用舞。雜舞則是用作娛樂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C%8B%E8%88%9E
六代樂舞...台灣Wiki
http://www.twwiki.com/wiki/%E5%85%AD%E4%BB%A3%E6%A8%82%E8%88%9E
中國民族樂器列表..維基百科
中國 民間音樂 文化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歷史中,發展出一系列富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樂器 。
亦有依照樂器材質而形成的分類,古稱「八音」,分為金、石、絲、竹、匏、土、革、木,詳見中國音樂 。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zh.wikipedia.org/zh-tw/%25E4%25B8%25AD%25E5%259B%25BD%25E6%25B0%2591%25E6%2597%258F%25E4%25B9%2590%25E5%2599%25A8%25E5%2588%2597%25E8%25A1%25A8&prev=/search%3Fq%3D%25E4%25B8%25AD%25E5%259C%258B%25E6%25A8%2582%25E5%2599%25A8%26biw%3D1366%26bih%3D597
中國樂器,樂器介紹
http://www.yasue.cc/musical_instrument.html
中國樂器分類
中國樂器種類繁多。早在《周禮.春?》便將樂器以樂器的製作質料分為八類,有「金、石、土、革、絲、木、匏、竹」,現稱為「八音分類法」。
現代人重視事物的原理,便參考源自印度、按照發聲的原理及演奏的方法,將中國樂器重新分為四類:「吹、彈、拉、打」。
吹管樂器即是指靠演奏者氣息震動樂器管體內的空氣柱而發聲的樂器。
彈撥樂器即是以手指彈撥,或以特製的樂器配件擊打弦線而發聲的樂器。
拉弦樂器即是靠琴弓和琴弦互相磨擦而及發聲的樂器。
打擊樂器即是以手或硬物擊打樂器表面而發聲的樂器。
以下會分類介紹一部份中國樂器,由於中樂器種類實在繁多,故只會介紹一些比較常見的。
http://www.cbt.edu.hk/~ccp/chinese01.htm
「中國樂器」的圖片搜尋結果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q=%E4%B8%AD%E5%9C%8B%E6%A8%82%E5%99%A8&tbm=isch&tbo=u&source=univ&sa=X&ei=HtfYU7m1HM338QWo94CADQ&ved=0CCgQsAQ&biw=1366&bih=597
周朝的雅樂..大紀元
http://www.epochtimes.com/b5/1/9/30/c6355.htm
雅樂....維基百科
雅樂是漢字文化圈中宮廷祭天地、袓先及朝賀、宴享等大典所用的樂舞。 儒家把它奉作最高典範,認為它的音樂"中正和平" ,歌詞"典雅純正"。 [1]雅就是正的意思,雅樂就是「正樂」,這是對於地方之樂( 俗樂 )而?的。 [2] [3] 《詩經》二雅所收之詩,多?西周王幾以內的詩歌。 週天子建都的王城,此外還仿照這些雅樂,製作了一系列的雅頌詩樂,就是《詩經》的大雅和三頌。 而雅樂在宮廷音樂中專作禮儀用途,與娛樂用的燕樂相對。
儒家經學和二十四史 《禮樂志》是研究雅樂的基礎。 雅樂一直是漢文化圈禮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zh.wikipedia.org/zh-tw/%25E9%259B%2585%25E4%25B9%2590&prev=/search%3Fq%3D%25E5%2591%25A8%25E6%259C%259D%25E7%259A%2584%25E9%259B%2585%25E6%25A8%2582%26biw%3D1366%26bih%3D597
周朝的樂律..大紀元
http://www.epochtimes.com/b5/1/9/30/c6357.htm
中國古代樂律學...百度百科
中國古代樂律學是中國古代音樂史上研討音樂基本原理與基礎技術理論的一個跨越若干個有關學術分支的綜合學科。 今按樂律學的概念、基本內容與歷史發展分3個方面分述如下:樂律學的概念樂律學的現代概念,大體上含著“樂學”與“律學”兩方面,而在古代,兩者卻密切關聯,不可分割。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88945.htm&prev=/search%3Fq%3D%25E5%2591%25A8%25E6%259C%259D%25E7%259A%2584%25E6%25A8%2582%25E5%25BE%258B%26biw%3D1366%26bih%3D597
略論春秋戰國時期儒、墨、道三家的音樂思想..宋 沛
http://big.hi138.com/wenxueyishu/yinyue/200901/88615.asp
詩經與音樂(春秋戰國)
http://www.epochtimes.com/b5/1/10/1/c6387.htm
楚辭..互動百科
“楚辭”又稱“楚詞”,是戰國時代的偉大詩人屈原創造的一種詩體。 作品運用楚地(今兩湖一帶)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情,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漢代時,劉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襲屈賦”的作品編輯成集,名為《楚辭》。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www.baike.com/wiki/%25E3%2580%258A%25E6%25A5%259A%25E8%25BE%259E%25E3%2580%258B&prev=/search%3Fq%3D%25E6%25A5%259A%25E8%25BE%25AD%2B%25E9%259F%25B3%25E6%25A8%2582%26biw%3D1366%26bih%3D597
《楚辭的名稱和來源》
http://www.ebaomonthly.com/window/reading/chlit/ch1/chi1_18.htm
六藝.....維基百科
六藝是中國古代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也泛指中國古代高等教育的學科總稱。 六藝有兩種含義,即《 週禮 》中的古六藝和孔子提出的春秋以後的六藝。 [1]
《週禮》中的六藝是西周之前貴族教育的六個學科: 禮 、 樂 、 射 、 禦 、 書 、 數 。 其中禮分五禮(吉、兇、賓、軍、嘉);樂 ??分六樂( 雲門 、 大咸 、 大韶 、 大夏 、 大鑊 、 大武 );射分五射(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禦有五禦(鳴和鸞、逐水曲、過君表、舞交衢、逐禽左),書有六書 (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數有九數 [2] [1] 。
漢代以來六藝亦指六經 ,即詩 、 書 、 禮 、 樂 、 易 、 春秋 [3] 。 漢武帝興太學 ,立五經博士,專以六藝設教。 《 論語 》、《 孝經 》、《 爾雅 》則同附六藝略之後。 [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zh.wikipedia.org/zh-tw/%25E5%2585%25AD%25E8%2589%25BA&prev=/search%3Fq%3D%25E5%25AD%2594%25E5%25AD%2590%25E7%259A%2584%25E5%2585%25AD%25E8%2597%259D%26biw%3D1366%26bih%3D597
樂記
http://www.epochtimes.com/b5/1/10/6/c6491.htm
樂記_百度百科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 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 比音而樂之,及乾戚羽旄,謂之樂也。 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於物也。 關於音樂的本質,《樂記》中有著精闢的論述,肯定音樂是表達情感的藝術,它認為:“凡音而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於中,故形於聲:聲成文,謂之音。”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25026.htm&prev=/search%3Fq%3D%25E5%2585%25AC%25E5%25AD%25AB%2B%2B%25E6%25A8%2582%25E8%25A8%2598%26biw%3D1366%26bih%3D597
非樂..百度百科
戰國初期墨翟所創墨家學派的學說之一。 現存《墨子》第三十二篇《非樂上》,集中記述了這個學說。 主要是反對當時統治者“王公大人”“厚斂措乎萬民,以為大鐘、鳴鼓、琴、瑟、竽、笙之聲”, “虧奪民衣食之財”,而自己大搞音樂,享受作樂(le)。 因而說“為樂( yue)非也”。 但由此出發,反對到“農夫春耕夏耘,秋斂冬藏,息於瓴擊之樂”(《墨子·三辯》)的民間音樂則走到了極端。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3075694.htm&prev=/search%3Fq%3D%25E9%259D%259E%25E6%25A8%2582%2B%25E5%25A2%25A8%25E5%25AD%2590%26biw%3D1366%26bih%3D597
墨子“非樂論”新評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www.chinamozi.net/news_view.asp%3Fid%3D585&prev=/search%3Fq%3D%25E9%259D%259E%25E6%25A8%2582%2B%25E5%25A2%25A8%25E5%25AD%2590%26biw%3D1366%26bih%3D597
鐘儀..百度百科
鐘儀,春秋時楚人,是有史書記載的最早的古琴演奏家,世代都是宮廷琴師。 春秋楚、鄭交戰的時候,楚國鐘儀被鄭國俘虜,獻給了晉國。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68995.htm&prev=/search%3Fq%3D%25E9%258D%25BE%25E5%2584%2580%26biw%3D1366%26bih%3D597
鍾儀 ..中文百科在線
http://www.zwbk.org/zh-tw/Lemma_Show/173912.aspx
師曹..百度百科
師曹(生卒時間不詳),我國春秋時期衛獻公的著名琴師。 曾經指教過獻公的嬖妾學琴,被責打三百鞭。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3734072.htm&prev=/search%3Fq%3D%25E5%25B8%25AB%25E6%259B%25B9%26biw%3D1366%26bih%3D597
師曹..中文百科在線
http://www.zwbk.org/zh-tw/Lemma_Show/173958.aspx
師曠...維基百科
師曠生而無目,自稱「盲臣」。 曾擔任晉國 大夫 ,精音律[1] [2] [3] ,善彈琴,也會鼓瑟[4] 。 晉平公曾鑄有大鐘,樂工都以為音律和諧,只有師曠說「不調」,後來齊國樂師師涓證實師曠所言不假。 師曠撰《寶符》100卷。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zh.wikipedia.org/zh-tw/%25E5%25B8%25AB%25E6%259B%25A0&prev=/search%3Fq%3D%25E5%25B8%25AB%25E6%259B%25A0%26biw%3D1366%26bih%3D597
師曠-中文百科在線
http://www.zwbk.org/zh-tw/Lemma_Show/106093.aspx
師曠論學 ..百度百科
《師曠論學》,作者是西漢時人劉向 。 該書說的是人生學無止境,任何時候都應該抓緊學習的道理。 劉向 (約前77—前6) ,西漢經學家 、 目錄學家 、文學家。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680433.htm&prev=/search%3Fq%3D%25E5%25B8%25AB%25E6%259B%25A0%26biw%3D1366%26bih%3D597
秦漢樂府發展考述_百度文庫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wenku.baidu.com/view/91b293d3240c844769eaeedd.html&prev=/search%3Fq%3D%25E7%25A7%25A6%25E6%25BC%25A2%2B%25E6%25A8%2582%25E5%25BA%259C%26biw%3D1366%26bih%3D597
秦漢樂府音樂 ...中華民族文化線上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www.chinancol.com/23/Show_News.asp%3FBID%3D23%26News_ID%3D4493&prev=/search%3Fq%3D%25E7%25A7%25A6%25E6%25BC%25A2%2B%25E6%25A8%2582%25E5%25BA%259C%26biw%3D1366%26bih%3D597
中華民族文化線上
http://translate.googleusercontent.com/translate_c?depth=1&hl=zh-TW&prev=/search%3Fq%3D%25E7%25A7%25A6%25E6%25BC%25A2%2B%25E6%25A8%2582%25E5%25BA%259C%26biw%3D1366%26bih%3D597&rurl=translate.google.com.tw&sl=zh-CN&u=http://www.chinancol.com/23/News_List.asp%3FBID%3D23%26cat_id%3D375&usg=ALkJrhiWrOd9qur2lDMYcfhiMFbVmBFNVg
鼓吹樂-中文百科在線
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zh=zh-tw&lid=103744
鼓吹樂 ? ..百度百科
以打擊樂器 、吹奏樂器等合奏形式為主的音樂,在中國音樂史上曾形成為重要的樂種 。 其初常用鼓、角、簫(排簫)、笳等樂器 ,曲目中亦常有歌詞,可供歌唱。 鼓吹樂作為歷史樂種 ,特指漢魏以來,宮廷、軍府、官府中與儀仗、軍旅、宴饗有關,並見於樂府或太常等機構編制的樂種。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88903.htm&prev=/search%3Fq%3D%25E9%25BC%2593%25E5%2590%25B9%25E6%25A8%2582%26biw%3D1366%26bih%3D597
相和歌-中文百科在線
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zh=zh-tw&lid=103319
相和歌 ? ..百度百科
相和歌是中國漢代在“街陌謠謳”基礎上繼承先秦楚聲等傳統而形成的一種音樂。 主要在官宦巨賈宴飲、娛樂等場合演奏,也用於宮廷的元旦朝會與宴飲、祀神乃至民間風俗活動等場合。 “相和歌”之名最早記載見於《晉書‧樂志》:“相和,漢舊歌也。 絲竹更相和, 執節者歌。”其特點是歌者自擊節鼓與伴奏的管弦樂器相應和,並由此而得名。 相和歌所用的宮調,主要有瑟調、 清調 、平調3種,也叫相和三調。 與後世所謂“清商三調”相同,簡稱“三調”。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88909.htm&prev=/search%3Fq%3D%25E7%259B%25B8%25E5%2592%258C%25E6%25AD%258C%26biw%3D1366%26bih%3D597
相和歌辭 ? ..百度百科
相和歌辭是樂府詩集中的一類,盛行於漢魏時期。 分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嘆曲﹑ 平調曲﹑清調曲﹑瑟調曲﹑楚調曲和大曲等類。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5537889.htm&prev=/search%3Fq%3D%25E7%259B%25B8%25E5%2592%258C%25E6%25AD%258C%26biw%3D1366%26bih%3D597
清商樂-中文百科在線
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zh=zh-tw&lid=103570
清商樂? ..百度百科
清商樂,亦名清商曲,隋唐時簡稱清樂 。 是三國 、 兩晉 、 南北朝興起並在當時音樂生活中佔居主導地位的一種音樂。 它是晉室南遷之後,舊有的相和歌和由南方民歌發展起來的“吳聲”、“ 西曲 ”相結合的產物,是相和歌的直接繼續和發展 。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88912.htm&prev=/search%3Fq%3D%25E6%25B8%2585%25E5%2595%2586%25E6%25A8%2582%26biw%3D1366%26bih%3D597
清商曲辭..百度百科
清商曲辭是樂府詩的一類, 隋以後又稱清樂 ,盛於南朝 ,南朝樂府,絕大部分歸於清商曲辭。 “清商”以清調以商為主音得名。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1014668.htm&prev=/search%3Fq%3D%25E6%25B8%2585%25E5%2595%2586%25E6%259B%25B2%26biw%3D1366%26bih%3D597
百戲..百度百科
百戲是古代民間表演藝術的泛稱,“百戲”一詞產生於漢代。 《漢文帝篡要》載:“百戲起於秦漢曼衍之戲,技後乃有高?、吞刀、履火、尋橦等也。”可見百戲是對民間諸技的稱呼,尤以雜技為主。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185692.htm&prev=/search%3Fq%3D%25E6%25AD%258C%25E8%2588%259E%25E8%2588%2587%25E7%2599%25BE%25E6%2588%25B2%26biw%3D1366%26bih%3D597
歌舞戲..百度百科
歌舞戲(song-dance drama)中國南北朝、隋、唐以來在前代歌舞、百戲藝術基礎上發展而成的有故事情節、有少數角色扮演,載歌載舞,或同時兼有伴唱和管弦樂器伴奏的一種雛形戲曲。 歌舞戲的名稱最早見於唐杜佑《通典》(766~801)卷一百四十六,屬於“散樂”.劇目和內容的記載,見於唐代數種著作。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88922.htm&prev=/search%3Fq%3D%25E6%25AD%258C%25E8%2588%259E%25E8%2588%2587%25E7%2599%25BE%25E6%2588%25B2%26biw%3D1366%26bih%3D597
散樂百戲..中文百科在線
散樂百戲是中國古代由民間音樂、技藝發展而成的多種藝術和娛樂表演品種的泛稱。大體包括歌舞、器樂、角抵、武術、雜技、魔術以及雜劇等,範圍因時而略異;表演場所,先秦以宮廷?中心,南北朝時開始擴展到寺廟,宋代進一步擴展到城市瓦肆
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zh=zh-tw&lid=103540
廣陵散..維基百科
廣陵散相傳是東漢末年流行於廣陵(今江蘇揚州)的民間樂曲,當時用琴、箏、笙、築等樂器演奏。漢代應璩與劉孔才的信說「聽廣陵之清散」。廣陵散描寫戰國時代鑄劍工匠之子聶政為報嚴仲子知遇之恩,刺死韓相俠累,然後自殺的故事,因此通常認為是「聶政刺韓相」的別名。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9%BF%E9%99%B5%E6%95%A3
胡笳十八拍..維基百科
胡笳十八拍 , 中國 樂府名詩, 古琴名曲,相傳為東漢末年蔡文姬以胡笳音色融入古琴中而作成,有「大胡笳」、「小胡笳」等39種不同的版本,傳世最廣的是明朝 萬曆年間孫丕顯 《 琴適 》中的記載,根據該譜,胡笳十八拍是由18首歌曲組合的琴歌 。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zh.wikipedia.org/zh-tw/%25E8%2583%25A1%25E7%25AC%25B3%25E5%258D%2581%25E5%2585%25AB%25E6%258B%258D&prev=/search%3Fq%3D%25E8%2583%25A1%25E8%258C%2584%25E5%258D%2581%25E5%2585%25AB%25E6%258B%258D%26biw%3D1366%26bih%3D597
佛教音樂..維基百科
佛教音樂,屬宗教音樂的一種。原指佛教儀式中的梵唄,但現在多包含透過唱片工業產生的錄音音樂,此種音樂已結合流行音樂,歌詞亦不受限於經文或咒語,可作為音樂治療方式之一。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D%9B%E6%95%99%E9%9F%B3%E6%A8%82
中國道教音樂..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C%8B%E9%81%93%E6%95%99%E9%9F%B3%E6%A8%82
北朝石窟伎樂.百度百科
魏晉南北朝時期, 佛教盛行。 在北朝 , 佛教 石窟藝術勃興,聞名於世的石窟寺 ,有甘肅 敦煌 莫高窟 、 麥積山石窟 、山西雲崗石窟 、河南龍門石窟 、 鞏縣石窟 、河北響堂山石窟等。 這些石窟中保存了豐富的伎樂人和伎樂天形象。 它們是佛教藝術中的裝飾性圖像,但也直接或曲折地反映了當時音樂發展的真實狀況。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464238.htm&prev=/search%3Fq%3D%25E5%258C%2597%25E6%259C%259D%2B%2B%25E4%25BC%258E%25E6%25A8%2582%26biw%3D1366%26bih%3D597
北朝石窟伎樂
http://tc.wangchao.net.cn/baike/detail_380394.html
《幽蘭》(古琴曲)-中文百科在線
全名《碣石調·幽蘭》,古琴曲。《幽蘭》是至今僅存的一首用原始文字譜保留下來的琴曲,也是現存最早的古琴曲譜。據說是南朝梁代?名琴家丘明的傳譜,現收錄在《神奇祕譜》中的是唐人的手抄本,記譜年代大約在武則天時期(684-714)。原譜未署作者姓名,原曲名後注明:“一名《猗蘭》”,所以有人認?《猗蘭操》即《幽蘭》。 此曲短小精悍,共四段:第一段是引子,其餘三段是樂曲的主題。節奏緩慢,力度也並不強烈,表現了空穀幽蘭那清雅素潔及靜謐悠遠的意境,表達了抑鬱傷感的情緒。
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zh=zh-tw&lid=226240
隋唐「燕樂」......季黛
http://big5.zhengjian.org/node/76140
教坊..維基百科
教坊是由唐到清,管理宮庭中演出音樂舞蹈及戲劇的組織。由於教坊中的女藝人為舞優,也被稱作宮妓,是廣義的妓女中的一種,因此到宋元以後,民間的妓院,尤其是女樂演出的場所,有時亦被稱作教坊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5%99%E5%9D%8A
梨園..維基百科
梨園原本是唐朝皇帝遊樂的地方[1] ,舉行的活動包括拔河 、打球等。 [2] 唐玄宗自作新曲名曰「道調法曲」 [3] ,曾選伶人三百人在禁院梨園中歌舞,「聲有誤者,帝必覺而正之」 [4] ,《 霓裳羽衣曲 》在梨園亦有表演。 後遂稱戲班為梨園,稱戲曲演員為「梨園子弟」。 有時也稱京劇為梨園。
一說梨園的最高長官為崖公。 [5]梨園的樂官還有梨園教坊使、梨園使、梨園判官、梨園供奉官,都是高級管理者,由宦官擔任。 另外都知是低級樂官,由具備音樂才能的樂人擔任,後因樂官過多,無法管理,在都知之上,又設都都知一職。 [6] 安史之亂後,梨園逐漸衰落, 白居易的《江南遇天寶樂叟》寫道:「唯有中官作宮使,每年寒食一開門。」 唐文宗時梨園又設仙韶院,大和九年,太常少卿馮定奉命對法曲進行改造。
梨園的音樂作品有些傳播到民間[7] 。 梨園對後來的元雜劇 、明清章回小說產生了很多的影響,因為唐玄宗常常上臺扮演丑角 ,所以在梨園中,通常以丑角為班主/領導,而玄宗亦被稱為梨園鼻祖。 現時,也有很多戲曲藝術工作者稱自己為梨園子弟。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zh.wikipedia.org/zh-tw/%25E6%25A2%25A8%25E5%259B%25AD&prev=/search%3Fq%3D%25E5%2594%2590%2B%25E6%25A2%25A8%25E5%259C%2592%26biw%3D1366%26bih%3D597
大曲-中文百科在線
大曲是中國歷史上存在於各重要樂種中的大型樂曲。尤指漢魏相和歌、六朝清商樂、唐宋燕樂的大曲。它們幾乎都是兼有器樂演奏的大型歌舞曲。因此,通常所說的大曲亦即大型歌舞曲。
http://www.zwbk.org/zh-tw/Lemma_Show/103778.aspx
唐大曲.百度百科
唐大曲:隋唐歌舞大曲又稱大曲或燕樂大曲,是一種綜合器樂、歌唱和舞蹈,含有多段結構的大型歌舞音樂,在隋唐宮廷燕樂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它進一步吸收了外來音調與形式,較之魏漢的相和、清商大曲有著更高的發展,代表著隋唐音樂文化的最高水平。
歌舞大曲的結構較為複雜,楊蔭柳先生將唐代歌舞大曲結構大致分為三個部分:散序;中序、拍序或歌頭;破或舞遍。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1177043.htm&prev=/search%3Fq%3D%25E5%2594%2590%2B%25E5%25A4%25A7%25E6%259B%25B2%26biw%3D1366%26bih%3D597
唐代的大曲與法曲
http://www.epochtimes.com/b5/1/10/6/c6494.htm
法曲.百度百科
法曲:法曲是歌舞大曲中的一部分,也是隋唐宮廷燕樂中的一種重要形式。 至隋稱為法曲。 主要特點是在它的曲調和所用樂器方面,接近漢族的清樂系統,比較優雅一些,因此也稱為清雅大曲 。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561089.htm&prev=/search%3Fq%3D%25E5%2594%2590%2B%25E6%25B3%2595%25E6%259B%25B2%26biw%3D1366%26bih%3D597
樂府..維基百科
樂府為中國傳統詩歌詩體的一種,與古體詩、近體詩構成古典詩歌中的三大類,原指合音樂以唱的歌詩。
由於樂府是合樂的聲詩,以後凡是可傳唱的詩,廣義上都可稱為樂府。因此樂府不僅是齊言的詩,連長短句的詞、曲也被士人俗稱為樂府,如蘇軾的詞集《東坡樂府》、張可久的曲集《小山樂府》等便是。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8%82%E5%BA%9C
拉弦樂器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8/ne96001/C/C-3.htm
拉弦樂器.百度百科
我國拉弦樂器是在胡琴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種類繁多,主要包括二胡、京胡、板胡、高胡、中胡、革胡、馬頭琴等。 其音色柔和,擅長演奏歌唱性旋律。 它以各種不同的弓法、指法等技巧塑造多種多樣的音樂形象,具有豐富、細膩的表現力。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359432.htm&prev=/search%3Fq%3D%25E6%258B%2589%25E5%25BC%25A6%25E6%25A8%2582%25E5%2599%25A8%26biw%3D1366%26bih%3D597
「拉弦樂器」的圖片搜尋結果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q=%E6%8B%89%E5%BC%A6%E6%A8%82%E5%99%A8&tbm=isch&tbo=u&source=univ&sa=X&ei=4I_ZU8edN8ehugT-noKoBw&ved=0CDAQsAQ&biw=1366&bih=597
民族樂器.....百度百科
民族樂器即中國的獨特樂器。 現一般流行有笛、 二胡 、琵琶、絲竹、胡琴、箏、簫、鼓等,是代表著中華音樂文化的傳統樂器。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34424.htm&prev=/search%3Fq%3D%25E7%25A7%25A6%25E6%25BC%25A2%25E8%2587%25B3%25E9%259A%258B%25E5%2594%2590%2B%25E6%25A8%2582%25E5%2599%25A8%26biw%3D1366%26bih%3D597
宋朝文化..維基百科
宋朝文化是中國文化歷史中的豐盛時期,藝術、音樂、文學、哲學各方面都很有成就。為篩選官員而建立的科舉考試推進了教育制度的發展,印刷品的廣泛流創促進了文學的交流與對藝術的鑑賞。與唐朝不同,一般的官員都具有學者、詩人、畫家、政治家的特質,喜愛字畫,善於詩詞,收藏古董。一般百姓鍾愛戲曲,酒家林立菜式繁多,市場充斥衣服鞋物。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E%8B%E6%9C%9D%E6%96%87%E5%8C%96
勾欄瓦舍..百度百科
勾欄,又作勾闌或構欄,是一些大城市固定的娛樂場所,也是宋元戲曲在城市中的主要表演場所,相當於現在的戲院。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1988563.htm&prev=/search%3Fq%3D%25E7%2593%25A6%25E8%2588%258D%2B%25E5%258B%25BE%25E6%25AC%2584%26biw%3D1366%26bih%3D597
宋代之音樂和服飾篇
http://www.newsancai.com/big5/traditional/138-history/49833-128.html
宋元時期我國流行的說唱音樂形式有哪些 ~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wenda.tianya.cn/question/45c12ef5a3a1c882&prev=/search%3Fq%3D%25E5%25AE%258B%25E4%25BB%25A3%25E8%25AA%25AA%25E5%2594%25B1%25E9%259F%25B3%25E6%25A8%2582%25E5%25BD%25A2%25E5%25BC%258F%26biw%3D1366%26bih%3D597
說唱音樂 ..互動百科
中國的說唱音樂,最早可追溯到戰國時期《荀子·成相篇》。 此外,許多先秦兩漢的詩詞如漢樂府詩《陌上道情桑》、《孔雀東南飛》等,也與說唱音樂有著密切聯繫。 在《墨子》及劉向《列女傳》中,也有對說唱表演形式的記述。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www.baike.com/wiki/%25E8%25AF%25B4%25E5%2594%25B1%25E9%259F%25B3%25E4%25B9%2590&prev=/search%3Fq%3D%25E5%25AE%258B%25E4%25BB%25A3%25E8%25AA%25AA%25E5%2594%25B1%25E9%259F%25B3%25E6%25A8%2582%25E5%25BD%25A2%25E5%25BC%258F%26biw%3D1366%26bih%3D597
唱賺》、《諸宮調》、《鼓子詞》 - 中國音樂通史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www.wenhuacn.com/guoyue/lishi/02/17.htm&prev=/search%3Fq%3D%25E5%25AE%258B%25E4%25BB%25A3%25E8%25AA%25AA%25E5%2594%25B1%25E9%259F%25B3%25E6%25A8%2582%25E5%25BD%25A2%25E5%25BC%258F%26biw%3D1366%26bih%3D597
雜劇..百度百科
雜劇最早見於唐代 ,那意思和漢代的“百戲”差不多,泛指歌舞以外諸如雜技等各色節目。 “雜”謂雜多 ,“百”也是形容多;“戲”和“劇”的意思相仿,但都沒有今天“ 戲劇 ”的意思。 到了宋代,“雜劇”逐漸成為一種新表演形式的專稱;這一新形式也確實稱得上“雜”的,包括有歌舞、 音樂 、調笑、雜技,它分為三段:第一段稱為“艷段”,表演內容為日常生活中的熟事,作為正式部分的引子 ;第二段是主要部分,大概是表演故事、 說唱或舞蹈;第三段叫散段,也叫雜扮、雜旺、技和,表演滑稽、調笑,或間有雜技。 三段各一內容,互不連貫。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45216.htm&prev=/search%3Fq%3D%25E9%259B%259C%25E5%258A%2587%2B%25E7%2599%25BE%25E5%25BA%25A6%26biw%3D1366%26bih%3D597
散曲...百度百科
散曲元代稱為“ 樂府 ”或“今樂府”。 是配合當時北方流行的音樂曲調撰寫的合樂歌詞,是一種起源於民間新聲的音樂文學,是當時一種雅俗共賞的新體詩。 在元代 ,散曲一般稱為樂府或詞,有小令和套數兩種基本形式。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14674.htm&prev=/search%3Fq%3D%25E6%2595%25A3%25E6%259B%25B2%2B%25E7%2599%25BE%25E5%25BA%25A6%26biw%3D1366%26bih%3D597
元曲.百度百科
元曲是盛行於元代的一種文藝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 ,有時專指雜劇。 雜劇,宋代以滑稽調笑為特點的一種表演形式。 元代發展成戲曲形式,每本以四折為主,在開頭或折間另加楔子。 每折用同宮調同韻的北曲套曲和賓白組成。 如關漢卿的《竇娥冤》等。 流行於大都(今北京)一帶。 明清兩代也有雜劇,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於元、明、清三代的沒有賓白的曲子形式。 內容以抒情為主,有小令和散套兩種。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18839.htm&prev=/search%3Fq%3D%25E5%2585%2583%25E6%259B%25B2%2B%25E7%2599%25BE%25E5%25BA%25A6%26biw%3D1366%26bih%3D597
南戲.百度百科
中國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12~14世紀200年間在中國南方最早興起的戲曲劇種,中國戲劇的最早成熟形式之一。 南戲有多種異名,南方稱之為戲文 ,又有溫州雜劇﹑ 永嘉雜劇﹑鶻伶聲嗽﹑南曲戲文等名稱,明清間亦稱為傳奇 ,就其音樂──南曲來說,則是一種重要的戲曲聲腔系統。 為其後的許多聲腔劇種,如海鹽腔﹑餘姚腔﹑崑山腔﹑弋陽腔的興起和發展的基礎,為明清以來多種地方戲的繁榮,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在中國戲曲藝術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88934.htm&prev=/search%3Fq%3D%25E5%258D%2597%25E6%2588%25B2%26biw%3D1366%26bih%3D597
月子彎彎照九州...百度百科
這首歌是南宋以來流行於江蘇一帶的民歌。 出自南宋建炎年間1127—1130,述民間離亂之苦。 這首歌以問話的形式,揭露南宋統治階級在外族入侵時,對外實行不抵抗主義,對內殘酷壓迫人民,偏安江南,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使老百姓飽受離亂之苦。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3488318.htm&prev=/search%3Fq%3D%25E6%259C%2588%25E5%25AD%2590%2B%25E7%2585%25A7%25E4%25B9%259D%25E5%25B7%259E%26biw%3D1366%26bih%3D597
月子彎彎照九州..台灣Wiki
http://www.twwiki.com/wiki/%E6%9C%88%E5%AD%90%E5%BD%8E%E5%BD%8E%E7%85%A7%E4%B9%9D%E5%B7%9E
海青拿天鵝 ...百度百科
中國古代琵琶曲。 元代楊允孚 《灤京雜詠》中有詩云:“為愛琵琶調有情,月高未放酒杯停;新腔翻得涼州曲 ,彈出天鵝避海青。” 原註 :“《海青拿天鵝》,新聲也”。 表明這首樂曲在元代已出現,??是現今所知流傳年代最早的琵琶曲。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1381192.htm&prev=/search%3Fq%3D%25E6%25B5%25B7%25E9%259D%2592%25E6%258B%25BF%25E5%25A4%25A9%25E9%25B9%2585%26biw%3D1366%26bih%3D597
你知道宋元時期的琴人嗎?
http://translate.googleusercontent.com/translate_c?depth=1&hl=zh-TW&prev=/search%3Fq%3D%25E5%25AE%258B%25E5%2585%2583%25E6%2599%2582%25E6%259C%259F%25E5%258F%25A4%25E7%2590%25B4%26biw%3D1366%26bih%3D597&rurl=translate.google.com.tw&sl=zh-CN&u=http://guqin.h.baike.com/article-440057.html&usg=ALkJrhikYhVGCPHB_S0iLYmDSljtvvebQw
古琴..維基百科
古琴 ,又稱琴 、 瑤琴 、 玉琴 、 五弦琴和七弦琴 ,是中國的撥弦樂器 ,有3千年以上歷史,屬於八音中的絲。 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 自古琴為其特指,於1920年代起為了與鋼琴區別而改稱古琴, [1]本文統稱琴。 初為5弦, 漢朝起定製為7弦,且有標誌音律的13個徽 ,亦為禮器和樂律法器 。
琴是中國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樂器 , [2]有「士無故不撤琴瑟」 [3]和「左琴右書」 [4]之說。 位列四藝 「 琴棋書畫 」之首,被文人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自古以來一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 [5] 伯牙 、 鍾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傳至今; [6] 琴臺被視為友誼的象徵。 大量詩詞文賦中有琴的身影。 現存琴曲3360多首,琴譜130多部, [7]琴歌300首。 主要流傳範圍是漢文化圈國家和地區,如中國 、 朝鮮 、 日本和東南亞 ,而歐洲 、 美洲也有琴人組織的琴社 。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zh.wikipedia.org/zh-tw/%25E5%258F%25A4%25E7%2590%25B4&prev=/search%3Fq%3D%25E5%25AE%258B%25E5%2585%2583%25E6%2599%2582%25E6%259C%259F%25E5%258F%25A4%25E7%2590%25B4%26biw%3D1366%26bih%3D597
宋元時期的器樂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godpp.gov.cn/wmzh/2008-06/02/content_10741340.htm
宋元時期主要的樂器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www.cnwhtv.cn/show-49890-1.html&prev=/search%3Fq%3D%25E5%25AE%258B%25E5%2585%2583%25E6%2599%2582%25E6%259C%259F%25E7%259A%2584%25E6%25A8%2582%25E5%2599%25A8%26biw%3D1366%26bih%3D597
明、清時期 ??的音樂
明清兩個朝代(至鴉片戰爭之前)是封建制度漸趨衰落的時期,明中葉資本主義因素的萌芽成了社會發展的一個新的催化劑。 這一時期,雜劇、南戲各有趨向,新興起的多種戲曲音樂 。
( 如: 南戲派生的多種戲曲聲腔 、 崑山腔 、 民間小戲 、 民歌小曲 ),以及民歌 、 說唱音樂、 器樂等都得到了較大的發展。
明清時期 ??曾有許多傑出的音樂理論家。 他們寶貴的音樂藝術論著為音樂藝術和音樂科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尤其是朱載的十二平均律。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music.jnu.edu.cn/Music-cn/images/bian%2520nian/bian%2520nian6.htm&prev=/search%3Fq%3D%25E6%2598%258E%25E6%25B8%2585%25E6%2599%2582%25E6%259C%259F%25E6%25B0%2591%25E6%25AD%258C%26biw%3D1366%26bih%3D597
民歌...百度百科
民歌原本是指每個民族的傳統 歌曲 ,每個民族的先民都有他們自古代已有的歌曲 ,這些歌絕大部分都不知道誰是作者,而以口頭傳播 ,一傳十十傳百,一代傳一代的傳下去至今。
今天我們所說的民歌,大都是指流行曲年代的民歌,所指的是主要以木吉他為伴奏樂器,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純樸生活感受的那種歌曲。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394.htm&prev=/search%3Fq%3D%25E6%2598%258E%25E6%25B8%2585%25E6%2599%2582%25E6%259C%259F%2B%2B%25E6%25B0%2591%25E6%25AD%258C%2B%25E7%2599%25BE%25E5%25BA%25A6%25E7%2599%25BE%25E7%25A7%2591%26biw%3D1366%26bih%3D597
時調小曲...百度百科
時調小曲是中國明清時期盛行的曲種。 源於民間歌曲,興起於明宣德、正統年間,遍布南北,品種繁多,或稱時調,或名小曲,又稱清音、清曲。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237035.htm&prev=/search%3Fq%3D%25E6%2598%258E%25E6%25B8%2585%25E6%2599%2582%25E6%259C%259F%2B%25E5%25B0%258F%25E6%259B%25B2
明清舞蹈 ..百度百科
明代中葉以後, 資本主義萌芽已在中國出現,反封建、反專制的民主思想開始產生,它們表現在戲曲 、 小說以及民間歌舞等藝術中。 舞蹈 ,作為獨立的表演藝術,在明清兩代,有逐漸衰落的趨勢,社會上沒有專業的舞蹈表演團體,極少專業的舞蹈藝人。 但是,作為節慶時群眾娛樂活動的民間歌舞卻呈現出繁盛的局面,表演者多是業餘或半業餘的民間藝人。 宗教活動中的舞蹈,依然由專職的巫師代代傳習。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1383133.htm&prev=/search%3Fq%3D%25E6%2598%258E%25E6%25B8%2585%2B%25E6%25AD%258C%25E8%2588%259E%26biw%3D1366%26bih%3D597
朱載堉 ..百度百科
朱載堉(1536年—1611年),字伯勤,號句曲山人,青年時自號“狂生”、“山陽酒狂仙客”,又稱“端靖世子”,明代著名的律學家(有“律聖”之稱)、歷學家、音樂家。
朱載堉出生於懷慶(今河南 沁陽 ),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孫,明成祖朱棣的第八世孫,明仁宗朱高熾的第七代孫,鄭藩王族嫡世。 早年即從外舅祖何瑭學習天文、算術等學問,因不平其父獲罪被關,築室獨處十九年,直到1567年,其父被赦免,他才願意入宮。
1591年,鄭王朱厚烷去世,作為長子的朱載堉本該繼承王位,他卻七疏讓國,辭爵歸里,潛心著書。
主要著作有《樂律全書》、《律呂正論》、《律呂質疑辨惑》、《嘉量算經》、《律呂精義》、《律曆融通》、《算學新說》、《瑟譜》等。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65278.htm&prev=/search%3Fq%3D%25E6%2598%258E%25E4%25BB%25A3%25E7%259A%2584%25E8%2597%259D%25E8%25A1%2593%25E7%25A7%2591%25E5%25AD%25B8%25E5%25AE%25B6%2B%25E6%259C%25B1%25E8%25BC%2589%26biw%3D1366%26bih%3D597
明?清?時?期?音?樂?史?筆?記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wenku.baidu.com/view/c954a6e8e009581b6bd9eb13.html&prev=/search%3Fq%3D%25E6%2598%258E%25E6%25B8%2585%25E6%2599%2582%25E6%259C%259F%25E7%259A%2584%25E6%25A8%2582%25E5%2599%25A8%26sa%3DN%26biw%3D1366%26bih%3D597
古?代?音?樂?史?-?-?明?清?時?期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wenku.baidu.com/view/8cec461f227916888486d739&prev=/search%3Fq%3D%25E6%2598%258E%25E6%25B8%2585%25E6%2599%2582%25E6%259C%259F%25E7%259A%2584%25E6%25A8%2582%25E7%25A8%25AE%26biw%3D1366%26bih%3D597
樂譜 ..百度百科
樂譜是一種??以印刷或手寫製作,用符號來記錄音樂的方法。 不同的文化和地區發展了不同的記譜方法。 記譜法可以分為記錄音高和記錄指法的兩大類。 五線譜和簡譜都屬於記錄音高的樂譜。 吉他的六線譜和古琴的減字譜都屬於記錄指法的樂譜。 傳統的樂譜主要以紙張抄寫,現在亦有電腦程式可以製作樂譜。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385417.htm&prev=/search%3Fq%3D%25E4%25B8%25AD%25E5%259B%25BD%2B%25E6%25A8%2582%25E8%25AD%259C%2B%25E7%2599%25BE%25E5%25BA%25A6%26biw%3D1366%26bih%3D597
古代樂譜 ..百度百科
樂譜的價值之於音樂,猶如古籍的價值之於歷史。 它把轉瞬即逝的古調以某種特殊的方式刻寫下來,使後人得以部分地恢復原曲,“ 舊調重彈 ”。 音樂史與其他學科史的區別,正在於它有聲響,而大量的古譜就是它的依據。 如同文字的發明一樣,把高、低、長、短不同的樂音記錄下來的樂譜的發明與完善,經過了漫長的過程。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1672608.htm&prev=/search%3Fq%3D%25E4%25B8%25AD%25E5%259B%25BD%2B%25E6%25A8%2582%25E8%25AD%259C%2B%25E7%2599%25BE%25E5%25BA%25A6%26biw%3D1366%26bih%3D597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
我國55個少數民族都能歌善舞,均擁有本民族創造和傳承下來的優秀而獨特的音樂,表現出自身存在的價值。 早在約五千年前,由黃河和長江等大河流域匯成的華夏音樂文化,便體現出多元起源和混合發展的態勢,不斷吸收周邊少數民族音樂的精粹。 同時,它又不斷與少數民族音樂文化互相滲透融合,逐漸形成了豐富多彩的中華民族音樂。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4401942.htm&prev=/search%3Fq%3D%25E5%25B0%2591%25E6%2595%25B8%25E6%25B0%2591%25E6%2597%258F%25E9%259F%25B3%25E6%25A8%2582%26biw%3D1366%26bih%3D597
Chinese traditional dance 相和歌- YouTube 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0EjYt7KtMY
古琴曲廣陵散黃永明演奏- YouTube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fRYehDByUU
胡笳十八拍- YouTube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gpx5XuDOXw
中國道教音樂精粹
http://mojim.net/tw_search_u2_v42N9xIqNv4.html
道教音樂曲牌聯奏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JWs67iHcoc
古琴 幽蘭 李祥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X2Zh59Q7Yc
.
文章定位:
人氣(995)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