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是心法,但如何才能契悟佛心?契悟的方法很多,但是,要從眾多的道理當中找到簡明、扼要、正確的方法也是不容易的。「達摩二入四行觀」雖然只有短短幾百個字,卻涵括了所有的佛法。如果能將它落實到日常生活當中,那麼打坐是佛法,走路也是佛法,行住坐臥統統都是佛法,這一生就能得解脫。因此,「達摩二入四行觀」可以說是道理中的道理、扼要中的扼要,是心法當中最簡要的道理,千萬不能小看它。我們對其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要瞭解透徹,尤其更要時時刻刻以其道理來返照自心,一旦融會貫通,事與理就相應了。
一、報冤行
云何報冤行?謂修道人,若受苦時,當自念言:
我往昔無數劫中,棄本從末,流浪諸有,
多起冤憎,違害無限,今雖無犯,是我宿殃,
惡業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見與,甘心甘受,都無冤訴。
經云:逢苦不憂,何以故,識達故。
人在高興、歡喜的時候,都會嘻嘻哈哈地;不如意的時候,就會哭哭啼啼地,一般人以為這是人之常情,不足為奇,但修行人卻不是這樣。一個修行的人在遭遇挫折苦難的時候,要逢苦不憂;順境現前的時候,要遇樂不喜。這是什麼道理?逢苦不憂,遇樂不喜當下的這念心,就是聖心、就是解脫、就是出世、就是淨土、就是聖人。然而,要如何才能達到逢苦不憂,遇樂不喜呢?我們必須知道,今生苦惱的原因,是過去所造的惡業如今成熟了,惡業成熟了,當然要受果報;然而果報受後,業障自然也就消除了。所以,我們不僅要逢苦不憂、遇樂不喜,還要做到「甘心甘受,都無冤訴」。這些道理如果能夠通達、洞澈無礙,事理圓融,就稱之為「識達故」。
此心生時,與理相應,體冤進道。通達、明瞭了這個道理,自然能起覺照之心,心不再隨境轉,沒有苦惱、沒有取捨,當下這個心就與理(理就是真心)相應,得到解脫。換句話說,面對不如意的境界,心當中無苦無憂,體悟到這個道理就能與道相近,就能進入菩提大道、進入真性了。故說言報冤行。
在瞭解這些道理之後,還要依據這個道理去觀照,在日常生活當中做到--逢苦不憂,自然就能消除業障、化除是非,把「冤」轉成同參道友、法親眷屬,彼此容忍與和合,這就是在轉識成智,也是這裏所說的「報冤行」! 《待續》 摘錄自老和尚開示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