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4-26 13:34:45| 人氣13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尹啟銘專欄-豈止窮一點 全民皆沉淪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尹啟銘專欄-豈止窮一點 全民皆沉淪
薪資議題一向是《自由時報》批判當前政府的焦點,去年10月至今年3月,半年之間該媒體有關薪資倒退的報導就達91筆。4月5日,該報自由談專欄登出〈台灣很美麗 頂多窮一點〉,聚焦在反服貿,終於揭開其長期關心台灣薪資倒退的假面具,反「中」才是真正的企圖;而為了反「中」,台灣人的生活是可以不顧的。

與此相輝映的是日前辜寬敏先生在媒體的半版廣告,其副標題寫著:「沒有服貿,台灣還是會活得好好的,只是有些人少賺一點錢而已。」台灣會不會活得好好的,只要看民進黨執政8年的結果就可知曉。

民進黨執政8年,兩岸經貿政策先採取「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繼之以「積極管理、有效開放」取代,凸顯扁政府手足失措,無法脫離「戒急用忍」的桎梏。8年之後,一味反中只為台灣留下兩項重大結果,一是對外經貿,包括出口、對外投資和海外生產,高度依賴中國大陸。

另方面,產業大規模外移大陸、企業關門大增、經濟成長下挫、失業率居高不下、實質薪資成長停滯,2005年我國平均每人國民生產毛額被南韓超越,落居亞洲四小龍之末。反「中」、堵「中」,已將台灣經濟推向沉淪,迄今台灣還在深受其害,台灣人民要繼續過苦日子嗎?

服貿和貨貿相較,很多人以為服貿重要性不如貨貿,其實不然。2000~12年,服務業占台灣GDP比重高達68%,份量不可謂不重。但平均成長率僅3.0%,遠低於製造業的7.0%,對經濟成長率的貢獻僅占54%。就業人數方面,服務業占比亦達59%;尤其是2000~12年間,台灣就業人數增加136.9萬人,來自於服務業者就占了85%,影響層面不可謂不廣。

但是2000~07年服務業實質平均薪資平均成長率為負0.28%,2008~11年其成長亦停滯在負0.19%。

問題出在哪裡?從結構面看,服務業多以內需市場為主,商業服務出口僅達貨品出口的16%;另外,服務業集中在傳統產業,研發費用僅占我國企業部門研發總投入的7%,現代服務業只占GDP12.4%,遠落於新加坡的29.6%之後,且為四小龍之末。由於市場飽和、結構老化,造成服務業生產力成長率下降、實質薪資倒退。由此足見,當前台灣服務業亟需的是能夠帶動產業成長及結構轉型的市場機會。

與台灣服務業市場規模小、成長遲滯相反的是大陸,以往經濟長期快速成長,帶動人民所得及內需市場躍進攀升。平均每人區域生產毛額(GRP)超過1萬美元的城市2007年僅3座,人口約2千2百萬;至2012年驟增至45座,達2億4千萬人。商業服務進口金額,2002~12年間增加5.1倍,遠高於全球的1.7倍。

台灣企業在大陸市場並擁有歷史、語言、文化等優勢,大陸的成長提供台灣藉機使力的發展機會,服貿協議則讓台灣在大陸龐大市場搶占先機,並且進一步帶動貨品出口(例如批發零售、電子商務等),能說不重要嗎?

至於貨貿協議,台灣對它的需要更勝過往昔。2011年大陸平均名目關稅稅率達9.6%,其中非農業產品平均稅率8.7%,集中在5~10%,遠高於台灣的4.5%且多集中在0~5%。早期台灣出口大陸的半成品、零組件主要提供大陸廠商加工出口,可以享受減免關稅待遇。而今大陸從世界工廠轉為世界市場,對出口至大陸供內銷的貨品,高關稅猶如一座高牆,不利我貨品出口至大陸的競爭。

其次,南韓、日本和歐盟27國都正積極與中國大陸洽簽FTA,一旦開始享受減免關稅待遇,我出口至大陸貨品立即遭遇嚴重競爭威脅。此外,大陸本地企業經過多年努力,進口替代效應逐漸發酵,製造業貨品進口占出口比重從1990年96%下滑至2002年的81%、2012年的55%;大陸企業甚至成為出口主力,外資企業在出口占比從2005年的58%一路下跌到2013年的47%。

綜上趨勢可以瞭解,在過去若兩岸簽署完成ECFA相關協議,對台灣企業在大陸市場競爭或許是得到一項競爭優勢,但時至今日,此項優勢已經成為一項必要條件。欠缺服貿、貨貿等協議的後果只有兩個,一是在大陸市場逐漸敗退,另一則是產業再度外移。

反服貿、貨貿對台灣的衝擊,何止是窮一點、錢少賺一點,根本就是向下沉淪!

(作者為前經建會主委)

台長: 台股投資陳小姐
人氣(13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投資| 理財| 關點 |
此分類下一篇:企業老闆看核四 2014年04月26日
此分類上一篇:《傳產》新莊Q1捧500億建案,躍1級戰區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