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1-13 12:05:43| 人氣8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美國推進城鎮化的經驗 2013年01月12日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130112 16:46 來源:中國財經報

  城鎮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現代化的重要標誌。美國是世界上城鎮化水準最高的國家,城鎮化率高達85%,基本達到城鄉一體化,農村城鎮化。

  以大城市群建設為主體

  構建多層次城鎮體系

  在城鎮化進程中,美國打破區域界限,整體統籌區域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產業佈局和重大項目建設,著力打造大“都市圈”和“城市帶”,依託大中城市,充分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構建集聚度高、開放式、多層次的城鎮體系,形成了國際性大都市、全國性中心城市、區域性中心城市、地方小城市和中心鎮等不同層次的城鎮體系。大都市區在20世紀出現後,很快就成為美國城市發展的主導趨勢之一,大都市區的數量不斷增加,規模急劇擴大,大都市區人口在全國人口中的比例也迅速提高。1910年,美國大都市區的數量還只有58個,大都市區的人口比例只有31%,而到1940年,大都市區的數量增加到140個,大都市區的人口比例上升到48%,美國已基本成為一個大都市區化的國家。從地區分佈看,全國形成了三大城市群:東北部城市群包括波士頓、紐約、華盛頓、費城、巴爾的摩等中心城市和一系列中小城鎮,綿延700公里,寬約100公里,是美國第一大城市群,都市化程度很高;第二大城市群分佈於五大湖南部,從密爾沃基開始,經過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蘭到匹茲堡;美國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亞州分佈著第三大城市連綿帶,它北起三藩市灣區,經洛杉磯、聖地牙哥直到墨西哥邊境。三大城市群成為美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其輻射帶動下,大量的小城市(鎮)獲得了快速的發展,美國在城市空間佈局上形成了層次分明、定位明確、功能互補的城鎮體系。

  以中小城鎮建設為重點

  實現城鎮的均衡發展

  1960年代,美國政府實行了“示範城市”的試驗計畫,開始對大城市中心區進行再開發。試驗計畫旨在分流大城市人口,充分發展小城鎮。在整個1970年代,美國10萬人以下的城鎮人口從7700多萬人增長到9600萬人,增長了25%左右。據美國人口調查局的最新數據,美國10萬至20萬人口的城市有131個,3萬至10萬的有878個,數千至3萬的小城市(鎮)達34000多個。美國城市中10萬人以下的小城市(鎮)約占城市總數的99%左右。在小城鎮建設中,美國也非常注重整合各種要素,培育龍頭城鎮和城鎮群,提升聚集效能,以點帶面,漸次連片,在城鎮群向都市圈和城市帶的發展中消除城鄉差別,推進區域城鄉一體化、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均衡發展。

  以工業化、產業化、資訊化為動力,積極探索內涵式發展的城鎮化道路

  美國在推進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沒有簡單地、孤立地進行城鎮化建設,而是注重工業化、產業化、資訊化與城鎮化的並行發展,以工業化、產業化、資訊化為城鎮化發展的內在動力,積極探索城鎮化內涵式發展道路。一是工業化引導大量的就業人口從第一產業轉向二、三產業,通過人口和產業的集聚,為經濟發展、社會民生奠定良好的產業基礎。二是著力推進城鎮化的良性內生增長模式,注重產業佈局優化、產業轉型升級、產業發展與城鎮化的內在協調聯動,為城鎮長期、穩定、有序、健康發展注入內在活力。三是通過資訊化、高新技術使用和對傳統產業的信息化改造提升城鎮化發展的水準。四是城鎮化與工業化、產業化、資訊化協調發展的同時,也為工業化、產業化提供了完善的基礎設施和豐富的人力資本。

  以交通運輸設施建設為先導

  夯實城鎮化發展的基礎

  交通運輸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在美國城鎮化發展中,交通運輸在促進經濟要素跨域流動、支持城鎮經濟協調發展、保障城鎮社會有序運行、引導城鎮產業合理佈局、完善城鎮空間格局形態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9世紀60年代,美國國會先後通過《太平洋(601099鐵路法案》和《現金補償法》支援鐵路建設,規定每修築一定長度的鐵路,鐵路公司都將從政府得到數額不等的貸款,且鋪軌兩旁的土地即歸鐵路城建商開發利用。在這些政策的帶動下,北太平洋鐵路、南太平洋鐵路、聖斐鐵路等相繼建成,貫通美國領土東西,深入西部腹地,帶動了鐵路沿線新城鎮的建設。為推進郊區化,聯邦政府在1916年通過《資助道路建設法案》,改善州際道路,完善公路系統;各州也發行巨額公路債券,帶動城市向郊區發展,1956年通過《高速公路法》,在12年內撥款250美元修建了4.1萬英里的洲際高速公路。同時建立聯邦公路信用基金,徵收汽油和車輛輪胎等消費稅,直接資助公路建設。截至2011年年底,美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88730公里,約占世界高速公路總里程的一半,連接了所有5萬人以上的城市。其中54條共計6.44萬公里的州際高速公路形成了橫貫東西、縱貫南北的美國公路主骨架。交通先行,運輸服務安全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對於更好地引領和推動美國城鎮化健康持續發展,實現區域性城鎮化與城鄉一體化的相互滲透和融合,具有重要作用。

  以市場機制為主導

  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指導協調作用

  在城鎮化初、中期,美國奉行自由經濟理論,主張由市場自發地調節經濟關係,市場機制在美國城鎮化和城市發展的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加之政治體制制約,聯邦政府調控手段薄弱,政府沒有及時對以資本為導向的城鎮化發展加以有效的引導,完全按照市場需求自由放任地推進城鎮化,導致了過度的郊區化,造成城鎮發展規劃結構性失衡、城市無序擴張蔓延、土地資源浪費嚴重、生態環境破壞等一系列問題。按照工業化國家的經驗,城鎮化率達到50%是政府政策調節的最佳切入點。為此,美國政府進行了沉痛的反思和檢討,及時吸收借鑒國際先進經驗,推行雙輪驅動政策,既強調市場化的作用,也注意把自由市場和政府調控相結合,更加重視政府的宏觀協調作用。一是為產業的發展和各種生產要素的流動營造一個社會化的市場環境和法制環境。二是為解決大都市區發展中面臨的區域性矛盾和問題,實行有效的區域協調和管理。通過市縣合併、建立權威的大都市區政府、組建半官方性質的地方政府聯合組織等措施,有效地強化了政府在推進城鎮化進程中的宏觀調控和指導協調作用。三是通過立法和行政干預,加強了城市規劃、產業規劃佈局,在城鎮化建設中更加重視對環境的保護。四是上世紀末,美國政府提出了“精明增長”理念,要求城鎮化沿著以人為本、綠色低碳、永續發展的路徑深入推進,主要是強調土地集約利用、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混合土地使用功能、保護開放空間和創造舒適環境、鼓勵公共參與、建設緊湊型社區等,通過政府行政、經濟、法律杠杆發揮限制、保護和協調作用,實現經濟、環境和社會的公平。

台長: 台股投資陳小姐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