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0-12 08:37:05| 人氣8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主筆室》25倍本益比的台股 算不算合理?2012-10-11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精實新聞 2012-10-11 15:45:07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證交所最近公布9月底台股本益比達25.21倍,引發部分網民討論,質疑之處不外乎台股本益比在亞股名列前茅,是不是太高?當然也懷疑現在眾家高價電子股本益比早就壓縮到不及20倍之際,整體平均哪來的25倍?當然該數值是將所有上市公司市值及總損益加總直接相除,良莠並列,如果單以法人圈列管居各產業龍頭或指標股的公司來看,本益比應低於該水準,但怎樣的本益比才叫合理? 

這問題很難,因為它涉及投資人願意付多少的溢價買進一檔個股,而這個的評估可能因所屬產業、總經環境等主客觀條件而有不同。以現在幾乎是人人追打的宏達電(2498)來說,去年4月股價最高衝到1300元,當年的每股稅後盈餘73.3元,換算本益比17.7倍,以今年外資圈預估全年每股稅後盈餘22-25元來看,目前股價本益比降至10-12倍,但外資圈目標價已下探至160170元,本益比大概只剩下78倍。 

而今年預估每股獲利不過15-16元的王品(2727),目前股價還超過400元,本益比超過25倍,確實是較以往自詡為科技「新貴」的電子股不勝唏噓。

樣的本益比的調整合不合理,也許見仁見智,不過,在看一家公司本益比是否合理之前,部份投資人會以該股歷史的本益比區間判斷現階段的股價是否合理,但如果一家公司才剛從成長期轉向成熟期,歷史的本益比是否適用?恐怕還有待商榷。 

計算本益比合理與否,也許有些人會說,進入門檻較高、毛利率高的產業,理應享有比較高的本益比,但這幾年電子業也逐步傳產化,毛利率「毛三到四」的大有人在,因此市場也不再願意給予「科技」光環的本益比溢價。而毛利率高是否代表獲利高?這也不一定,相對於代工廠,也許品牌廠享有較高的毛利率,但也負擔較高的管銷費用,因而換算至營益率後也不見得能有更佳表現,對股東而言差別恐怕不如想像的大。

其實,本益比合理區間本來就沒有一定標準,或許應該回歸盈餘成長率,外資或投信法人很常用的一個指標是PEG(本益比/EPS成長率),如果一家公司每年的EPS都能維持一定程度且穩定的成長,當然比每年獲利持平的公司更得投資人喜愛、能享有更高的本益比。 

營運進入成熟的個股,也不是毫無價值,至少在現金流量會是強項,因此即便在本益比的溢價上占不到便宜,但至少可以在股東權益報酬率現金股利發放等層面,滿足股東。因而或可採用現金股利的折現價值,如果以目前的定存利率來說,只要預期扣除稅負及補充保費等支出後的明年實質現金股息殖利率超過5%以上,又可以維持穩定的成長,也許就有機會吸引退休基金等長期買盤進駐。 

如果談到本益比的另一端應該就是所謂的「本夢比」,這也普遍出現在台股的資產股或生技新藥股等,但何以市場願意給予近乎天價的想像空間?有些時候其實是反映財報裡沒呈現的事。以資產股來說,在還未適用IFRS前,多數公司並未將資產潛在的開發或增值利益反映在內。而以新藥股來說,包括開發中的新藥潛在市場、專利保護等,都是投資人看待一家公司實質價值的加項。

不過,既然是以預期的開發或上市利益回推的評價,當然就得把可能無法順利開發或推動上市及其他潛在風險考量於內,以新藥股來看,進入不同的臨床數據階段有不同的成功率,如果僅在人體臨床數據的前期階段,根據歷史經驗到最終上市的機率可能不及1%,更遑論在動輒五年、十年的臨床時間中,可能面臨資金斷炊、競爭對手產品領先上市、法規變革等其他風險,在計算「未來」價值時,或許應該給予比較保守的折價,免得「本夢」落空後的另一次泡沫。

表:截至9月底台股本益比較高類股;資料來源:證交所

 本益比股價淨值比
大盤25.211.7
鋼鐵76.781.31
塑膠48.431.95
生技醫療32.032.59
觀光31.73.29
紡纖27.511.25
造紙27.460.87

台長: 台股投資陳小姐
人氣(8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財經新聞 |
此分類下一篇:李焜耀 對得起兄弟,對不起股東 2012-10-11
此分類上一篇:第四季黃金需求旺季 金價挑戰1920美元 2012-10-11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