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水水這篇【母女情】(連結見註)觸動了,反省起自己與媽媽之間的互動。腦袋出現第一幕是留學後第一次回國,媽媽說她只要想起我隻身在國外,就會落淚的影像。再出現的影像是,小時候不懂事,覺得媽媽重男輕女,總是要我讓弟弟。沒有出國前,我感受到她對我的愛是糢糊不深刻,印象中,總覺得我們之間有鴻溝。我是及時行樂型,她則是守舊保守型。例如她喜歡穿舊衣服,新買的衣物非得等到特別日子才肯初試,於是衣櫥裡常有未開封的新衣。我則買了隔天就開始試穿,甚至一直穿著它,穿到膩了才會換下。
媽媽是出名的好顧客,促銷手法對她是奏效的,對我就不一定了,例如當水果一斤六十元,兩斤一百元時,我也只會買一斤,因為我覺得若吃不完,沒省到錢反而更了。想起從前住家裡時,媽媽個性好商量,常接受水果販自動送來並賤賣沒賣完的水果,我常為此生氣,因為那些水果許多都不新鮮了。
媽媽很在意別人的說詞,常以為是自己的問題造成,我則不這麼認為,因為每個人心中的尺標準不一,無法公正測量又何必一味認為是自己犯錯。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女兒,年老時將會變得像她的親生媽媽,我的性格將會大轉彎。最近常發現有些行為開始像起她,反省己身的機會愈來愈密。
羅蘭巴特在「明室」一書中訴寫著她母親的影像,佔大篇幅著墨對她的印象和冬園相片所呈現相片的「靈」,此書中卻沒有附上此張相片她母親三歲時的容顏。我苦思著應該配合怎樣的照片來代表我媽媽,是張全家福還是她年輕時在相館穿著日本裝。最後,選擇這張二千年左右,我用自製的針孔相機拍的相片。舊手法才能產生超廣角的影像,經過現代科技電腦上色,朦朧的景色穿越時空,穿梭在新舊之間。
在媽媽眼裡我是「貪玩的孩子」,她常說,我出門就當作我丟掉了,回家就當撿到,因為我常忘了向她報平安。不像弟弟都為人父了,持續天天打電話向她請安。後來在台灣時,我選擇手機一定要有自動開關機功能,因為我常忘了手機的存在,經常放到沒電,以致於媽媽找不到我常挨罵。這次出國和媽媽約定,每星期日會在固定時間打電話給她,有幾次還虧小跟班提醒。
其實,每星期六晚上我就會開始憂心,不知道隔天媽媽會跟我說什麼?是一樣的狀況重覆訴說,還是新的老問題(在意別人的說詞)。以前常為此難眠,有時消極的心理作祟,差點錯過約定的時間。將近一年了,現在的我想出積極的作法,主動報告我的近況,包括房東拔菜園裡的菜送我們,去採野桑葚和天氣報告,以及我生活中的點滴。至於她的那些老問題我就輕描淡寫避重就輕回應,不再嘗試用我的處事方式解決或移轉她的老問題(履番失效),希望有助改善我們的互動。
2007-08-24
註:
http://blog.roodo.com/chiu6688/archives/3942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