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看完由台灣公共電視耗費五年籌劃製作的劇情紀錄片—《Viva,跳舞時代》的上集,感觸良多,卻難以整理成章。這種「有話想說,卻只能暫擱在心底」的情形,常讓我左思右想,心神不寧。正當不知如何排解,昨日,無意間從書架上隨手翻起由遠流出版的「化名奧林匹亞」一書,在昨夜睡前看完此書,闔上書的同時,我知道可以怎麼說出,我心中的話了。
《奧林匹亞》(Olympia)是法國印象派畫家,馬內(Edouard Manet)的知名畫作之一。根據「化名奧林匹亞」(Alias Olympia)的作者Eunice Lipton美國藝術史教授所述,同為馬內所畫的名作《草地上的午餐》(Dejeuner sur l’herbe),今收藏於巴黎奧塞美術館,兩幅油畫中的裸體女主角,皆是由維多莉安‧莫涵(Victorine Meurent)擔任模特兒。書中的說法,令我感到驚訝的原因,是因為在許多書上評論《奧林匹亞》畫中的人物特徵時,常以這位眼神正視觀看者的模特兒是位“高級妓女”,而不是Lipton經過查訪的失意女繪畫家兼模特兒維多莉安‧莫涵。
維多莉安‧莫涵的個性,也許有違常規;她的生平,也許遭受到當時人們的排斥;她的資料和遺作,世人漠視。以日記抒情體寫法的作者,她歷經內心的掙扎才決定研究維多莉安‧莫涵,又經過千辛萬苦地追尋還原這段歷史的目的,不為譴責。當年女性藝術家的困境,不知道經過多少女人的被犧牲才換來的現況,也許現代文明社會的女人不能感受得到。但是,追溯歷史,可以引以為鑑,借鏡後世。
同樣的,《Viva,跳舞時代》拍攝的目的,也不為譴責。此片製作人馮賢賢受訪時說:「她的朋友們看完《Viva,跳舞時代》,向她反應,如果是這樣的本土化文化,非政治性的本土化,他們就能接受。」對於這樣的說法,高興於台灣的文化跨前一步,政治上的進步也將會是指日可待。
謝謝馬乾貼上《Viva,跳舞時代》的連結,希望生活在台灣的人,能共享這份文化的饗宴。網址如下:
http://www.pts.org.tw/~viewpoint
Ella
2004/07/12
圖片來源:
http://www.pts.org.tw/~viewp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