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udn.com/2009/5/13/NEWS/NATIONAL/NAT5/4902155.shtml
美食大學生 千里來台為慢食
|
十五位來自世界各地的義大利慢食大學學生,首次來台交流,考察台灣食材與飲食文化。 記者陳再興/攝影 |
十五名來自義大利的美食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Gastronomic Science)大三學生,受到同為該校校友的台灣人徐仲之邀,昨天抵台,準備展開在台十二天的「慢食之旅」。
可別以為他們是一票懵懂青年,其中最小的廿二歲,年紀最大則已四十一歲,分別來自澳洲、義大利與德國,他們各有來頭,有平面美食記者、餐廳第二代老闆或廚師,千里相聚只因慢食而起。
「美食科技大學」是二○○四年,慢食組織在義大利南部開辦,全世界第一家以慢食為主題的大學暨研究所,很多人乾脆簡稱它為「慢食大學」。宗旨是讓學生在學習食物科學之餘,也能了解食物的歷史與感官特性,全校只有一百七十多位學生,唯一共通點是對美食都有自己的看法。
這是慢食大學學生首次來台,徐仲希望藉機大力推廣台灣食材,「要邀請這些學生來台並不容易,他們最初希望我提供台灣對豆腐、醬油等的英文介紹,證明這比日本豆腐或印度咖哩都要有看頭,但我能找到的英文資訊少之又少,」他補充,「而且,歐洲人對台灣的食物印象,幾乎等於零!」
這次慢食之旅行程遍布全台灣,說來一點也不夠慢,徐仲說,「台灣精采的地方太多了,實在難以取捨。」今天白天到貓空品茗,進行茶文化之旅,並到有機茶園實地參與傳統「布揉製茶」方法;晚上則由美食作家韓良露作東,帶大家步行永康街,體驗台北小社區的庶民飲食生活。
「慢食運動」是一九八六年由義大利美食家佩屈尼在羅馬所發起。慢食組織認為,堅決捍衛優閒的物質享樂,是對抗全世界瘋狂快速生活的唯一方法,並且以餐桌上的慢食做為捍衛的起點。
慢食組織大力鼓吹「吃東西慢慢來」的好處;重視環保,反對基因改造食品,提倡有機農業。如今慢食運動已風行五十多國,吸引八萬名會員。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4933640.shtml
韓良露:慢食的天地人生命之法
韓良露(作者為南村落總監、生活美食家)
義大利慢食協會隸屬的美食科技大學的畢業生,選了台灣做他們的慢食考察地,在校友徐仲安排下,來台灣進行兩周的慢食之旅。這個消息引起台灣媒體的注意,還上了頭版新聞。由於我負責帶他們在台北南區師大、永康街一帶漫步,也引起一些媒體的好奇,紛紛問我帶他們去什麼地方吃美食?更有許多人困惑的問我「慢食是什麼?」也有人問「慢食是美食嗎?」
我和慢食協會的淵源始於一九九九年夏天我去義大利旅行,義大利其實是我常常旅行的地方,在那些年間我也常在大城小鎮看到掛著英文Slow Food招牌的熟食店、酒舖、餐廳等等。但當時我還只是美食追尋者,只把Slow Food當成另一種美食指南,並未特別想研究其中的道理。直到九九年我的義大利友人加入威尼斯的慢食協會,經由他的介紹我才逐漸了解慢食協會的組織、宗旨與目標,可說是大大開拓了我的美食觀,也促成我在千禧年時經過申請在台北成立了慢食協會的分部。
慢食不是速食的反義詞
當年在台北推動慢食活動時相當不順利,有的人以為慢食就是要慢慢吃東西,有人以為慢食等於美食,也有人不認同慢食者除了是食物愛好者外,還要關心食物和生態、環境、政治、經濟、農業、化學、社會、家庭之間的關係和倫理。
當時我每三個月收到一本慢食協會的季刊,有許多大開眼界的封面故事,譬如說有一期討論二次世界大戰如何造成了原本是軍需補給的罐頭食品,在戰後成為超級市場的主要食品;還有一期討論單一經濟作物如何造成了愛爾蘭的馬鈴薯災病大饑荒,並促成了愛爾蘭大移民潮;還有一期介紹食物復育專家如何重新栽種出在墨西哥快要失傳的紅穀米。
透過閱讀,讓我逐漸了解慢食運動的意義,絕不只是Fast Food速食的反義詞,慢食活動的發起人卡羅佩屈尼就常常舉例說,花廿分鐘準備以及吃下一個三明治可能是非常慢食的行為,因為你用的蔬菜是本地農人種的時令蔬菜,你的乳酪是傳統手工製成,麵包也是麵包坊自家烘焙的;但花三小時吃一頓美食也可能非常不慢食,例如食材全部都是非時令的溫室栽培,又都是不節能減碳的空運進口品,再加上還有些食材是保育類動植物。
慢食是精神的和諧關係
慢食協會旗下有「食物方舟」計畫,專門促進對全球瀕臨絕種的食材及烹調方式的保護與復育,還有「大地母親」的活動,教導人們重視食物與季節、土地、生產者之間的平衡關係,這種精神其實就是東方道家哲思中天地人的和諧關係。
慢食或許是一個新的時髦名詞,但慢食的精神卻是歷久彌新,就是老子說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慢食是什麼?是天地人的生命之法。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