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完稿的一篇歐洲專稿,我修修改改,沈澱再沈澱,寫到第24稿才定稿,這讓我十分驚訝,因為個性偏急,行動力甚強的我,很少被手邊的事牽絆住,我總是充滿活力,喜歡挑戰極限,再大的壓力都不畏懼,相信自我磨練可以逼出更好的潛力,一篇近萬字的專稿,我怎麼會讓它在我手中來回轉動24圈呢?
歐洲土地遼闊,文化藝術豐富多彩,走經不同的國家與城市,我每多參觀一處景點,多走進一座博物館、美術館,發現眼前吸睛的亮點,背後還有更多奧秘值得探索,因此我無法單一只描摹一座城市,紀錄一段旅程的經歷,我總想納進更多觀察,深化對異國文化的瞭解。
寫哥本哈根(Copenhagen)的旅途見聞時,我不忘先認識日德蘭半島(Jutland)、菲英島(Funen)、西蘭島(Zealand)、博恩霍爾姆島(Bornholm)、洛蘭島(Lolland)比較它們的異同、特殊性,接著把丹麥5個大區和98個自治市列成圖表,並將其大區內的城市一個一個列出來,製作成另一張圖表,再將它們與首都大區(Region Hovedstaden)、中日德蘭大區(RegionMidtjylland)、北日德蘭大區(Region Nordjylland)、西蘭大區(Region Sjælland)、南丹麥大區 (RegionSyddanmark)並列對照看,它們很快引導我做更深廣的探觸,進行不同層面的探索。
我對丹麥(Denmark)的瞭解越多,我對哥本哈根(Copenhagen)的情感也越深。涵蓋詩、繪本與專稿的歐洲主題創作,是龐大的創作規劃,寫到深邃情境,轉動地球儀已不能滿足我,我改用Google Earth,讓不分國界,海洋與陸地相依共存的地球,可以更快速轉動,帶領我奔向更遠的雲天。
之前為了探勘一個地名背後更深的內涵,我在閱覽當地風土民情、歷史地理、自然景觀資訊後,還得加入細膩的藝術文化觀察,化身為一名探索者,進入當地人的生活,去感受一切。為此我建立許多檔案,收集各種地圖,那些層層推進、漸次放大的地圖,背後彷彿有一台攝影機,由遠而近,由高而低,藉著空拍、俯瞰追蹤,然後一個大特寫鎖定我心儀的地名,閱覽這些費時收集、辛苦建立的地圖檔案時,我心裡總有一種惆悵,感覺缺少了什麼,直至有一天,它們變成一顆球,轉動一幅又一幅的畫,我瞬間被收服,加入旋轉,它帶我穿進穿出我正在書寫的國度與城市。一個又一個地名透過Google Earth連結,我可以瞬間進入它的內部,滿足探奇之心。
我從丹麥的兩個自治領地,法羅群島(Faroe)和格陵蘭(Greenland),跨行到冰島(Iceland),接著鑽進北歐諸國。我發現抓住一片海洋,就能快速確定一個國家在地表上的位置,而跳脫平面思考、上下左右概念,世界將變得更開闊、自由。專稿寫到深層處,必然會接收更多科學薰陶,深深體會融合哲學、文學、藝術、科學的世界,才是完整。
為了讓生命行旅更壯闊,我快速翻轉一個圓,讓驚奇一路伴我前行,未來,我計畫找一位異國搭檔,勇邁往東歐、北歐行去,讓創作時時刻刻都充滿驚奇、歡喜。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