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將個人的親身經歷,點滴記錄下來,因為我遭遇「惡勢力」的個人經驗,決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我突然想到,去年為拍一部馬祖微電影,我與屢獲國際大獎、常擔任金馬獎評審的攝影師,在馬祖島嶼間移動、勘景,我還寫下「穿梭島嶼的戲中戲」、「勘景採回的小詩花」、「月亮穿過老照片的心」、「畫布的腳印在飛」、「等待熟成的月光」、「用笑聲划動一支長槳」、「如果天氣好的話」、「加一匙甜蜜給一座島」、「家在國之北疆」、「浪頭的昨夜今朝」、「沙與鳥˙花與我˙愛與詩」、「卡蹓,超現實鏡光」、「梳爬一條臍帶」、「穿越星沙的夜空」等一系列勘景文章發表,後來徐董(徐立功)支持我「金、馬不分家」的熱忱,帶進影像資源,形塑高規格的「立體行銷」,再後來熱心相挺的知友汪兄(汪笨湖)更將優秀的製作人介紹與我認識,製作人又帶領其優秀團隊,組合成更精彩龐大的菁英團隊,一路挺進,積極籌拍一部好戲。過程中我曾感性的在專欄中寫說:「好戲是磨人的,幸好靈魂越磨越亮越美,靈敏的神經可以穿透記憶,迴旋在燈塔的光暈中。寫劇本時,我大量穿插馬祖各景點的照片,它們把我帶進優美的情境,望著閃閃發光的星沙,我很快蔓延滋生三十五個有關馬祖的新檔案。一個晚上稍稍回顧過去,儲存的詩、圖、文、照片就掃進九百多MB的豐美回憶,看得我眼睛乾澀發疼,因為我一秒鐘都捨不得跳離電腦螢幕。卡蹓馬祖,有很多的旅遊方式,四鄉五島也有不同的走法,我跟著微電影劇中的女主角走進她「追尋自我」的旅程,為了愛,她勇敢奔赴一座陌生的島嶼,她要一個人去認識那深深牽絆、影響她男友的家鄉--「馬祖」,到底是怎樣的一座島嶼。她帶著因愛而美而殘缺的憂傷,深刻的走進四鄉五島。」
但,那穿梭島嶼的好戲,後來沒拍成,因為標案會報之後,我們被通知:沒得標。
我十分納悶的去電詢問,「窗口」支支吾吾說不出話,我問:評審是誰?標準在哪?「窗口」說:「不能說,這部分不便洩漏」。我繼續問,窗口說,他們不要你們影片裡的「行銷」,他們希望有「文化」的東西。我說:你覺得我們的影片沒「文化」嗎?我們團隊正為拉升馬祖影像文化、藝術水平而來,因為你們在這一區塊發展很晚、很慢,當我和你討論「微電影」方案時,你說馬祖還沒拍過任何一部微電影,公部門也沒任何規畫文本可作方案參考,我說沒關係,我們團隊當開路先鋒,率先來協助馬祖推動--微電影。
至於微電影的「行銷」概念,我說馬祖缺乏清楚的認知與看見,才會批評我們、認為我們影片不能帶有「行銷」。我說,微電影之所以竄起、竄紅,正因為它有極強的行銷力,但它必須拍得精緻、唯美、呈現文化、藝術質感,才能達到好的行銷。因為文化、藝術本身就是一種行銷,行銷世間的真、善、美。
(勘景精彩照片,容後分享,因為凱道一堆盟友,正喚我盡速會合,和平抗爭)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