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11 20:50:13| 人氣9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在劇場尋找自己的身體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不管你常處於現實世界,會偶而借用獨白走進內心世界,不管你是歡笑或哭泣,美麗或哀愁,你就是獨一無二的你,你可以很現代,可以走回歷史記憶,可以幻想、可以提問、可以質疑,也可以在一齣戲中尋找自己的身體,驗證有形和無形的存在……

人生就是一場戲,台上台下、海海人生,我們可以既是觀眾也是演員,只要能多元轉換自己,任何角色是可以跨越演出的。

我的藝術家朋友们,常常帶領我走進不同的劇場,我也因此吸收、學習到許多,我越來越喜歡去各種不同的地方看戲,欣賞另類的、特殊的戲劇,我心裡想,如果我們只能習慣在冷氣控溫下、在優雅的燈光底下、衣香鬢影、盛裝以赴的參加一場音樂會、舞台劇,用優雅的姿態,輕聲細語交談討論,我們是否也受限於既定的演出場地,不脫戲劇制度,不是在藉看戲體驗人生,而是在進行一種偏向慰藉中產階級、消費娛樂的、排遣寂寞身心的舞台美學經驗罷了,如果我們不怕熱、不怕蚊子咬,不怕看完一齣戲後,不怕腰酸背痛爬不下冷硬的台階,可以直接從泥地上躍起,那我們在看戲、欣賞任何表演時,我們其實也參與了生命的演出,這樣你所看的戲,也將更多元且豐美。

我的藝術家朋友们,常常帶領我走進不同的劇場,我也因此吸收、學習到許多,我越來越喜歡去各種不同的地方看戲。

第一次去看「帳篷劇」,就留下了難忘的回憶。日本『野戰之月』劇團導演櫻井大造說:「帳篷劇場並非空間的概念,而是因時間的概念而存在的……它也是想像力的『緊急避難所』……分隔帳篷劇場內外僅只一塊很薄的布而已。假設強風吹來,現場便會慌亂起來;假設豪雨來襲,連台詞也被打斷。不斷有很多東西入侵的場所就是『緊急避難所』,它無法保證任何的安全,因而一定要在不斷的鬥爭中才能達成表現……在這裡發生的表現,瞬間來了,瞬間消失,卻非消滅,越是壓抑越出現浮力……」我後來幾次再觀賞帳篷劇,一樣留下深刻的驚懾記憶,一再迴旋那具爆發力的片刻,不管就演員或觀眾而言,那都是精采難忘的片刻。

差事劇團的演詩劇──『子夜天使』也是我所喜歡的,猶記得看戲那天是情人節,心情因此特別不一樣。

『《子夜天使》透過一個詩人與兩個化身為母親與天使的幽靈演員,展開詩句的演練。它透過南韓詩人金南柱的詩作為文本,進而創作出另一對話之詩,而完成一能量豐沛的演詩劇。這是一個儘量運用身體形像、少用語言來表達的作品。它融合著幻想和現實的雙重元素﹔最終,兩個元素又將相互擷抗。此作原著重在融合文字、影像、繪畫與傳統藝能於劇場架構中,展開劇場意象創作的再實驗與創作。』

我後來為它寫了一首詩:

『再多說一句告別的話\高矮胖瘦的影子都變白了\台上、台下一起跌入黑暗的恐懼\無數被封鎖的屍身\掙扎出一縷縷幽魂\在光與影之間嘶吼、狂歌\為成為邊緣人的苦難群眾\\哭出血來\   子夜,一個巨大的箱子\渺小的破鏡碎片\拼貼出一齣跨時空的戲\幽靈,不斷在帳棚裡迴旋\相互擷抗的水與火\不安的靈與肉\急欲尋找一張地圖\一個身體安置\越來越多的傷\越來越痛的感覺\   飄浮在冷戰氛圍\埋藏在墓園中\紀念公園草皮下\不斷釋出芳香的魂魄\變身為詩人、母親、天使\   一個個分裂的幻影\無法在記憶的河床安睡\水草們也忍不住哭泣\眼淚掀起狂濤\淹沒了另一批觀眾\   幕前、幕後的影子\只能悄悄退出\讓一根火柴擦過傷痕\苦難,偽裝成一份禮物\送給明日甦醒的胚胎\告訴他\這個世界遺忘的事』
因為這首詩,我與「差事劇團」有了美麗的聯結,後來他們每一齣戲,我都會早們每一齣戲,我都會早早去預約訂票,看戲時的思考更深、理解也更多了。我最近一次去看他們的戲「拜金歌劇」前,還熱中的去信討得完整的劇本,很認真的研讀,希望可以學得更多歌舞劇的技巧。

有時看完一齣在野外演出的戲,戲後再回頭去觀察戲中的場景,可以發現戲外更多的現實面相、問題,那感覺是更精采的,『寶藏巌』即是這樣一個特殊的地方。

戲看多了,那些另類而多元的場景總讓我陶醉、回味不已;不管是在倉庫、工廠、廢墟、荒郊野外、都市邊緣的一角、廢置的啤酒廠、邊緣地帶的小公園、災區、樂生療養院的大樹下……我都覺得那些底層所在,舞台下的現實人生所夾雜的奈、殘缺面,比一切戲劇都還要精彩、更加感動人心,因為它的悲劇性更強,那無法解脫的宿命之苦,總是久久纏繞著我,讓我思索更多……

長久以來,我在不同的表演場域悠游欣賞,體會另類的戲劇,不一的表演方式,不管它是社區劇場、環境劇場、行動劇場、舞踏……都深深吸引我。

這些實驗性的表演藝術,演員來自各各領域,具有不同的職業、身分,雖然不是專業出身,在表演水平上難免參差不齊,藝術質感有時也顯得不夠,但他們的熱誠、真摯、不虛假造作、散發的無限熱力及純真性格,會串交集了各種實驗性的表演藝術,總是讓人感到驚心、狂喜;有別於一些戲劇充斥的意識型態和商品包裝,這些異類的表演呈現的戲劇主題,總是生命力十足,不管是社會議題、環保概念、生態保育行動、災區的藝術型態集体治療、WTO衝擊下的台灣農村現象徵候、核廢料貯地問題、探討原住民、族群問題、殘障者、弱勢族群問題等等……一切揭發時弊的戲劇內容都讓人印象深刻,也因此延伸更多思考。

藝術表演,含概了歷史、社會、政治、文化、藝術、身體的反省……但在政治思維、現行体制下產生的相同形式的生活與藝術,在一個愈來愈被私有化、商品化所盤据的現代社會中,人們的自主生存空間是否還充足呢?該如何常態保有它呢?當一齣戲從「規範」中釋放或解放出來一些東西,它能真的帶動社區的互助組織,讓疏離的人群關係增進一點人性的溫暖嗎?

當文化藝術得符合於觀光潮流下的趨勢反應,且被冠上觀光使命,還得同時努力拉升、活絡商機時,「在地文化」還會有發展的空間嗎?還是每一齣戲,每一個演出者的身體都變成一個媒介,無限在被借用、利用,以呈現不一樣的訴求和議題。

如果一齣戲,只是在做一種表象包裝,刻意打造一種形象,那必然會產生荒謬、離奇的結果,相反的,如果一齣戲可以導引人們的思維切入現實社會,即使那是一個不被特別關注的縫隙,但終究會產生不凡的影響力量。

經歷一場場的戲劇洗禮,它啟發我另類思考,每次屏息觀看一齣戲,戲後內心澎湃不已,我總會連帶想起家鄉金門,不知他哪一天才會真正開發出獨一無二的戲碼,留住更多戰地記憶,推動更多的藝術之美?

金門的展演場地,可以在軍營、碉堡、坑道、海邊等,他可以規劃創作出──坑道劇場、碉堡劇場、軍事劇場、花崗岩劇場等,可以演出一場場的戰史、兩岸悲情故事,甚而地雷劇、爆破劇、地下喊話等……,他可藉用不同的媒材、劇本、邀請各地劇團來認養一座碉堡或坑道,大家共同來演出史詩一般的戰地之聲,這樣的『地景藝術』,將是金門的優勢,因為碉堡、坑道等窄小的空間,正好可以擴大戲劇張力,讓聲光更加有魅力,但願往後不再有人只想把金門變成一座充斥聲色犬馬的「賭場」,而是想把他還原、打造成一座深具藝術之美的島嶼,但願那時他所推出的戲碼,可以清楚照見金門人生活的本質,那些活生生、血淋淋的戰地故事,也引導每一個觀眾,勇敢去觀照人們甚少正視、不敢正視的陰暗角落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那時,我們就可以在劇場尋找自己的身體,那是一具有血有肉的身體,不是一具昏睡、麻痺、被約制的身體,那身體中有真正的感受、充沛的愛、敞開的胸懷、也有一個優美的靈魂,帶領我們走過戰火記憶,過人性化的美好生活。 


台長: 歐陽柏燕
人氣(9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