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過去的佛祖試著告訴後代醒悟的靈魂,意圖一倂將這輾轉幾世只爲求得一束靈魂上的清幽(那清幽,含修與不修)。
而往往,佛陀的教誨跟用意,總是教世人誤用,一如老莊之學;多走幾步路,湊合著,然後,學起了那幾條魚互吐心聲來了;而佛,又再一次遭受色身生前的蹉跎與磨合在在無知的冒用與冒犯的眾生之心,這基礎課程,也就依舊不停的教化人心。 祂的體恤,如冠上了人性,有時難免不知所以的,想爲他抱不平。
然而佛陀真有此心思嗎? 顯然這是色身五蘊多想之處;也就難免多慮了些。
我猜那是不用愁的,儘管無法撇除自己所認識的佛祖,也會有祂自己心煩的俗事。:)
而諸如你我屬類的平凡人,嘗將訴諸情緒跟文字的,多半會是人生當中自己的、身邊人的,或是偶然聽來或採訪的吧?
當人我之間充斥了情緒化的天空時,我會發現,那張一直靜靜等候在那裡的椅子,有多珍貴,在這樣的時刻。
有的時候,因為太過幸福的「外觀」環境,往往抵不住自己的情緒,而讓這些不該有的枷鎖與壓力,重重疊疊的,就這樣枉若低於群眾年齡般,永生永世的持續輪迴當中,無法糾止。
如果是我,我猜想著,選擇的方式。
也許,放掉之後,爲自己掙得來的天空,往往會較之前因外境無明糾扯而寬闊許多;而無明,既是無明,也就真是無明了。
多餘的詮釋,彷彿這樣的天空,又開始狹隘起來,難以自拔的繼續往炫窩裡跳,外境與內境,始終難以恣意的悠遊各自的空間,於是糾纏難免,也就需要佛法來治心藥來醫;而空間,也就顯得更加需要無限期的擴展,直到無明不再是無明。
那無常,何時來?
我想即便是先知,任誰也都是一樣的;最多,就只是能夠在信任機制底下,找到那如絲氣息尚在的引線,特意告知。
..................無常之常。2007.03.24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