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6-26 14:40:43| 人氣12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好用的Hashtag,還是行銷術語?從Facebook熱門文章看「大數據」的真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最近在參與某個大型專案計畫時,由於專案規格中清楚提及「大數據」這三個字,所以有榮幸聆聽各方陳述。陸續聽到一些說法後,我開始困惑:到底對一般民眾/公司組織/政府單位而言,什麼是大數據?大家在講大數據時,其實說的是什麼?為了解答困惑,我跨越同溫層,透過Facebook的一些熱門文章來做示範閱讀。

首先,經濟部有篇關於大數據的文章〈〉,近七天內獲得2千人按讚、超過1千次分享。但這篇文章其實不是「文章」,而是經濟部委外公關廠商所辦理的「推廣活動」;累積的按讚數積點,等於他們的業績指標。大數據在這裡是一種「行銷術語」,用來拉近跟使用者之間的距離。這跟經濟部沒有關係,在底下按「讚」的觀眾,也跟會去內容農場轉載心靈雞湯文章與長輩圖沒有不同。

第二篇獲得1,536人按讚、322次分享的文章,是聯合新聞網引述台大法律系教授李茂生對蘋果日報檢視臺中市政府建設局種樹業務造假業績新聞的點評。這篇沒有採訪當事人、也沒有原生發掘新聞努力的「回收新聞」,其標題是:〈〉;新聞標籤中,小編加上了#大數據的註記。

這種大數據的分類標籤與註記,是作文比賽與浮濫作為衝刺無意義績效業績的換句話說,像是種嘲諷與無奈。大數據在此是一種「負面形象」,泛指所有造假製造結果的政府或官方研究。李教授本來對監獄議題有所指,卻只被留下酸文段落民眾享用轉貼,媒體對於自己在其中扮演角色的低度自覺,也是相當令人讚嘆。

再接下來是立委,藉此對市政從大數據走向「深數據」(「將各項日常資料的蒐集、分類等,透過專業者的比對,篩選出有用的資訊並據此推動政策。」)做出評論,也對現任市長的iVoting成效不彰作出批評。立委作為幕僚單位將低薪元凶歸因於「製造業出走」,提供錯誤資訊資料給主管機關做政策參考,低估了金融服務業對經濟的貢獻,也錯估已經自動化、「大數據化」的製造業角色,政府自己內部是最大的阻力角色。這兩篇文章分別獲得了上千人按讚十餘次分享、300多人按讚與20多次分享。最後一篇是由台灣資料科學年會小編引用CMoney投資網誌(他們又授權改寫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參考自104資訊科技所撰寫的文章)內容農場文章,闡述。這篇文章有300人次按讚、76次分享。

從這些文章看來,所謂的大數據其實是一種「行銷術語」,對台灣政府或官方製造數據的一種令人尷尬的嘲諷,對美國與中國的科技進展其中一種紮實的硬科技,很難應用在台灣在地眼前事務的一種方法,也是民間領先於政府、已經採用的一種先進科學技術方法。它更是未來的重要現象,得以對現在的觀眾恐嚇取財的一種重要觀念。

然而大數據除了運用工具、針對開放網路內容發展出一套方法論去蒐集與整理資料之外,更包括「資料擁有者」透過開放服務來設計使用者,讓使用者藉由運用服務留下數位足跡,進行後續的運用。政府也宛如資料擁有者一樣,在很多議題上提供應用、召喚民眾參與,只是在角色上更為受到法律與行政制度上的規範與監督。如今在國際間熱議的數位經濟、台灣也有立委在推動數位經濟基本法,其實背後的重要問題就是資料擁有者該如何被適切、有效地規範,因而如何發展數位經濟。

當民眾或廠商有類似的想法:「大數據不需要自己擁有資料,就是去各大討論區取得內容後加以比對的結果」,基本上就是把大數據降低層級,變成一種比對開放網路內容的工具;無視於資料內容擁有者的差異屬性,也無法區辨資料的特徵與訊號判讀與調校的意義。拔掉了莊家角色,這裡面怎麼可能有任何金礦呢?「買櫝還珠」也就算了,更慘的應該是完全喪失「作為資料擁有者的想像」,涓滴的點擊與互動都付諸東流。

大數據的技術典範,應該要讓各行各業都能夠有機會運用到,知道資料經濟對於從現在到未來、網際網路連通的世界之重要性。文化內容、飲食口味、時尚風格,這些人類生活的剛性需求,在電商活動十多年來不斷的演進下,底層早已發展出由新技術典範所替換、支撐起來的資料經濟。而能源利用,數位內容製作與全球發行等,每一項挑戰,都在召喚創新者如何重新設計我們未來的理想生活。

如果我們有機會能夠更為直接、清楚與客觀地闡述列舉大數據內容,讓人們不僅止於自嘲與酸人、不僅批判同時還建構更為務實的大數據論述,構想自己作為資料擁有者的策略,是否我們會有更多機會如實地擁抱這未來趨勢呢?

源自 MSN新聞

有關網站行銷閱讀
置入性行銷分析介紹及如何利用置入性行銷創造網路流量
病毒行銷負面評價真可怕
如何透過間接行銷打造公司好形象?如何轉換負面評價替公司加分?
內容行銷
評價行銷透過使用心得評價及比較,深入了解產品或服務的功能、實用性及性價比CP值,更能打動人心
評價經濟揭開了全新的商業模式,口碑與評價深深影響著大家的生活以及每一個行為決策
網路口碑行銷文俗稱葉佩文效用分析評估,請網路寫手發表業務配合文章的優缺點
口碑行銷的威力,如何透過網路轉貼好口碑行銷打造公司好名聲
如何消除負面評價?如何利用網路行銷移除負評替企業或個人加分,美國消費者雜誌研究指出,公司產品或服務在網路上有一篇負評文章的引響力及破壞性大於十篇正面評價
台灣法律能保護善良商家的網路名譽嗎?撰寫不實網路負評黑函者,不須坐牢只需罰款39萬
不准發表負面評價條款-無負評條款
如何逆轉負面評價
網路負評來源-美國網路負評 5%來自假顧客,台灣抹黑文化盛行,至少有10%負評來自假客戶或競爭對手
消費者最大?消費者評價經濟來臨,許多商家被無限上綱的消費者最大勒索,遇到奧客負評或是消費者利用評價來威脅商家,商家該怎麼辦?
如何透過全方位網路行銷打造好形象來影響消費者思考及行為方式.
負面評價案例分享及處理方法,如何降低負評傷害性,想對負評提告嗎?
負面評價會造成多少營業損失

台長: 估車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