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u E-mail:@雖不是胡說但論證不精細
留言:
再來說一下腸胃發炎的事情。
小童如果你不介意我的謬論,以及奇怪的交感療法,就忍耐著看下去吧。我認為身體其實是一個小劇場,它演出的是精神世界與外部現實之間的摩擦縫隙,這個身體劇場以貧窮及革命為念,任何形式的創新最終都是指向對現狀的反叛與逃逸。
所以,如果身體比你還要激進、還要亟亟跨越界線,這個展演(display)的隱喻通常是主體的精神狀態非常壓抑,必須以身體症狀來反轉替代。這是交換幣(token)原則,也是一種象徵行動(symbolic act)。不過,S. Sontag曾經猛烈攻擊過這種說法,他舉了一大堆例子,最後就是說明病就是病,不必加以隱喻地污名化。所以是否有用,我也不知道。
(R:61.231.226.64)
-- 2003-03-31 21:01:18 --
Homepage:
http://不必認真
-----------------------------------------------------------------------------------
姓名:小童 E-mail:@大晴天
留言:
TO U,
我知道這個token理論, 我也好像有那麼點同意, 以前我很瘋狂的時候, 甚至想著---好吧!你們就來折磨我的身軀吧! 然後就很詭異的自己安慰自己---天才都是要早死的!!!因為我早死, 所以我是天才!哈, 這是啥爛理論!!
不過, 我現在乖乖照顧自己, 不當天才了. ^__^.
----------------------------------------------------------------------------------
姓名:u E-mail:@咦我好像搬冰山來了
留言:
小童你的天才邏輯有點怪。據我所知歌德這個浪漫主義之子便活得極長,八十幾歲還和十六歲小女生談了戀愛。我的理想就是要活下去,而且每一天都要吃飽喝足嘻嘻笑(其實理想的反面意義就是做不到的事)。當然精神分裂是很接近這個理想的。不過,在我淺薄的臨床例子印象裡,所謂的嘻嘻笑或胡言亂語,其實也是一種強迫的、僵止的對象投注關係,這種不能出去與無路可往的精神狀態,便會完全喪失與現實連結的能力。
所以,殘酷地我明白到,瘋狂絕對不是好樣的事。從天才到瘋狂,更讓人想及只有戰慄的份。所以我還是嚴肅理性一點比較好,至少論文寫作總比不知所謂可以跨越某些對話侷限。不過問題是瘋狂嗎?我想一般而言是壓抑和憂鬱症狀吧。至少這是文明與系統化裡必然帶來的產品。
也是有人說過疾病與創造力的關係。比如說詩人蘭波的梅毒,達文西的恐女症,或者是梵谷的油畫顏料中的金屬中毒。不過這些都太過功能論取向了,導致的問題就是作者變得扁平,而疾病隱喻變得過於龐大。我不會同意這種說法。我願意相信我們內在必然有創造力,這不屬於天才的財產,而屬於我們具有的詮釋和同感他人生命史的能力,也是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始終流動的對象關係裡安置自身,因此不會感到孤獨。
(R:61.224.110.135)
-- 2003-04-01 00:06:08 --
Homepage:
http://不管他橫豎就貼了
------------------------------------------------------------------------------------
姓名:顯然出現更大的冰山迎面而來 E-mail:@農夫田裡四季不分這是好事嗎
留言:
發現沒人瞭解身體劇場的意思。果然搬出學院說法立刻冷場,但奇怪的是我卻對這些東西樂此不疲,這難道是說我太象牙塔裡吹風自娛過頭了嗎?不管怎樣,衝著今天是愚人節。我就是要來勉力一說。
身體劇場的交換幣原則,若用文學的語言來說,就是張愛玲說的「用一座城市的顛滅來成就愛情」。用精神分析的語言來說,則是身體系統以嘔吐或發炎的開放症狀,轉移精神狀態裡的封閉與壓抑。事實上我們的各種文化表現或社會行動,經常也牽涉到這種交換的行為,只是替換的途徑太過象徵曲折,往往我們因此不能知情。如戰爭,這也是一種封閉的交換體系之下,對制度與體系的反叛,這是文明的發炎症狀,當然也是對理性計算與現代文明的叛亂。
所以很自然的,我們不必被美英的弔民伐罪說詞所惑,明白地我要說說戰爭本質便是瘋狂。事實上置身於文明之中,壓抑與閉鎖本不能免,發炎或破壞更是必然的我們的症狀。所以問題是,要如何令這些文明的產品不以戰爭或死亡的方式出來,而可以用其他的象徵方式出來。
就社會性而言,我想就是需要對認同的本質性和國族的界線帶著批判和懷疑的目光吧,如大中國情結或純種台灣人呼聲都一樣有相同的攻擊性和排外心態,我們的外國人恐懼或對異質物的厭惡,同時表露我們的不寬容和仇恨。從這點反推回去,我們或者不必為群居或認同的必要感到耿耿於懷,更重要的還是一個流動的主體性、能夠令我們自由並且可以在當中不斷更新自身,這或許是作為一個社會人或倫理人的當然命運下,我們可以自我琢磨出的一點小空間。
若說到個體,我以為每個人都有黑暗與死亡的衝動,這根源於失落、也來自於我們的快樂原則與現實原則二者永恆的摩擦。換句話說,也許我們不亂倫不殺人,可是我們必然會對某些欲望無止盡地貪婪。我們在很大的程度上,雖不在社會戒律上犯罪,可是我們一樣在這些貪婪上不斷地犯罪。創造性的壓力、對自由的渴求,這些也是對自己犯罪的變異形式,為此我們始終在活過的歷程裡感到自毀與不安,感到被放逐與不知所往的倉皇的悲哀。
所以,這種自我檢禁總是無時無刻正在發生,同時也以各種象徵替代的途徑出現在日常生活裡,如一隻麻痺的臂膀,發炎疼痛的胃壁,午後靜寂之處忽然湧現的深淵般憂鬱,或者是被實踐的死亡自裁。因而,這裡的個體問題和社會性一樣,我們要如何令他們以其他較有流動與自由性質的象徵途徑出來。
就我至今想過的可能性來說,就是不斷面對殘酷及變異、尖銳及污穢的文化文本、視覺圖像,以及文學作品。這些所謂的變質物、排泄物、歧異物,在很大的程度上正是與我們隱密地並肩行走,我們卻以最大的精神壓抑,嘗試推開與否認,為此我們變得瘋狂與不理性,為此我們對人對不相容之物展開嫌惡的暴力。舉例來說,猶太人便是因此為沈靜的德國人精密地屠殺,或者流浪者便因此被排除到下賤污髒的社會邊緣。因此,我相信我們並不是乾淨清潔的原生體,我們是一直執行自我檢禁的模糊之人。
模糊之人,剛好指向的是與整個社會形式所極力製造的人的形象相反。在社會身份上,我們必然要成為某某人的親人、朋友,或陌生人,或是某個固定的親屬稱謂、社會職銜,這是不能自中脫逸的恐怖與責任。我們的模糊性也因此必須以偽裝或轉移的方式出來,如人前人後面目大有不同、或是多重的變異人格,但我以為不經歷意識思考,這些流動都不會對我們自身的成長和展開對話有任何助益。
終歸來說,在書寫或思索裡,作為個體的我們,必然需要持續面對的便是「真實」。這已經不是孤獨與否、逃離與否的問題,而是解開象徵轉移的過程,像是挪吒小兒剝皮剔骨般,不斷地解構與自我質疑,踏著風火輪炙熱又迎風的矛盾飛翔。
(R:61.224.248.227)
-- 2003-04-01 13:16:45 --
Homepage:
http://就算是愚人節獻禮雖然貼出來有些心虛
---------------------------------------------------------------------------------
姓名:finn E-mail:@
留言:
小時候許多男同學都會仰頭「灌下」王子麵屑,如今想來,我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們隱忍著過鹹與胡椒嗆鼻的滋味,以展現他們過人的勇氣。至於用來去掉王子麵屑的篩子,我倒是想到可以用貴夫人專用的銀製茶篩子,我知道有一種做的很像外科用的手術工具,很適合後現代的文化精神分裂者使用。我想u你下次想吃王子麵時,我應該也已經找好茶篩子了,這一點,我可以為你效勞。
小童的腸胃炎如果是學術大拜拜引起的,那,真的是一種隱喻了。我自己倒是發現,腸胃不好的人最好不要吃過多的生菜沙拉。還有不久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學以喝可樂來終結他的胃潰瘍疾病,不過,後來我就沒見過那位同學了,因此這也無法作為有效樣本供小童參考。
疾病與隱喻之間,我是沒看過S. Sontag的說詞,不過,我想精神分析方法學中,恐怕吸引或是說啟發我們的是,在對話關係裡,如何自省自己的位置。一如同,精神分析也必須戰戰兢兢過度詮釋的說話者以及自己和說話者間的關係,甚至是面對自己位置的鬆動與挑戰。而如果一種理論可以到這樣的程度,那麼以精神分析來面對人生就是相當激進的態度,因為精神分析無法成為人生指引的路標,也不會是一場理性辯證遊戲,更多時候,也不溫暖有趣,這導致對話的終極,是指向自己,解剖自己的內在戰爭。
而在象徵變異釋放或囚禁的交換體系過程裡,我們之所以接納這樣的冰山朝自己撞來,之所以還能學習發聲,是因為一種深信超越自己的可能,也是在對話關係裡,個體的小世界遭遇到外在秩序的衝撞後,面對自我毀滅與再生的勇氣試煉。是因為這樣的信仰,我想雖然精神分析幫助不了小童的腸胃炎,但是,面對比起離開,更是一種勇者的表現,至少比起仰頭「灌下」王子麵,讓人激賞。
(X:131.172.4.43)
-- 2003-04-01 17:1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