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否有人記得楊祖君?
滾石的創辦人吳楚楚?
唸五專時唱『想你』為了追老婆的趙樹海,
陳明韶的『浮雲遊子、小茉莉..』,
現在電視猛男黃仲崑的『牽掛、你說過..』;
『如果』是屬於邰肇玫跟施碧梧的聲音, 還有包美聖的『抓泥鰍、那一盆火、看我聽我..』。
齊豫唱「台灣音樂燈塔」李泰祥譜的曲『春天的故事、祝福....』,以及膾炙人口的『橄欖樹 』。
高中學生代表,綠衣小女生王海玲『忘了我是誰』,然後是『偈、當你生日、三月走過..』。
李健復唱出了校園的愛國歌曲『龍的傳人』,儘管時空不一樣了,政治將這屬於年輕的想法打破,但這只是時空的停格回憶 ,不影響話說校園名歌 。
加入這行列的人越來越多。
『恰似你的溫柔』的蔡琴不以外表取勝 ,還有唱功一流的『我的思念、抉擇』。
羅大佑以完全不同風格的暗諷,唱出了『鹿港小鎮』,更用他天生多情的種子譜出了『戀曲1980』,也為當時是女友的張艾嘉創作了『小妹、光陰的故事』。
葉佳修則是將他的內心世界寄情於自然,『鄉間的小路、鄉居寄去、流浪者的獨白、思念總在分守候...』這樣的歌更能吸引當時的我-----小農夫。
而加入這行列的人確實越來越多了。
從新格唱片、海山唱片又加上了銀河唱片跟鄉城唱片,代表的歌手有王瑞瑜(我依然戀你如昔)與靳鐵章。値得一提的是鄉城發的『鄉城組曲』,裡面收錄了有靳鐵章的『西北雁』,救國團人人會唱的『加克利』,其他還有『旅人之歌、我家、小樹葉...』是一張極棒的冷門專輯。
接下來商業化的引進,鄭怡、楊芳儀、許曉菁、施孝榮、黃大城、王新蓮、鄭華娟...等都還保有校園的清純。
張清芳、金瑞搖(飛向你飛向我)、陳黎鍾(玻璃魚)、蔡幸娟、黃舒駿、林慧萍...等這些五年級的歌手已經慢慢與流行商業接軌 。
這沒什麼不好,只是我們都已長大 。
這一切陪伴在國、高中渡過青澀青春的校園民歌,已經將它們收錄在心裡底層 。
直到今天....
2002.8.28.
【補記】
寫這一篇的時候是2002年,原先,只不過是跟網友聊校園民歌話題的一段留言(是的,那時候大家的留言都是樂樂長,pchome還為此曾規定過每一則留言不得超過五百個字),因為懶,就把它貼在網誌上,卻意外鈎引了不少人對校園民歌的記憶。
校園民歌不全然是單純的音樂屬性,它參雜了太多台灣時代背景的元素,集音樂文學歷史政治...等等於一身,包裹著許多年輕人的理想跟夢,當然也有人只是單純喜歡彈吉他唱唱歌。經過了三十年,校園民歌延展出來的影響力,散播在台灣的各個領域角落,甚至於是對岸中國或者更遙遠的地方。
夜深時,再放一次2005年紀念民歌三十年國父紀念館演唱會的DVD,這群當年青春飛揚的大哥哥大姐姐們,不僅陪伴了四五年級生度過孤澀的考試日子,其實彼此也豐富了她們每一個人生命的精采度。說校園民歌是一段時間的流行歌曲,當年來看是對的,但現在回頭看,應該算是一個事件,一個足以改變或引領台灣向前的事件,在台灣近代史上理應記上一筆。
紀念30演唱會裡,當年沒跟上民歌列車的萬芳,感慨自己太晚出生來不及參與,但演唱了李泰祥的《走在雨中》卻是我最喜歡的一段。當然,對所有的民歌手在心裡的喜歡,動搖的並不多。演唱會末,大家齊唱已故梁弘志的歌來紀念他,然而誰也沒想到,演唱會過了沒多久,馬兆駿猝死;今年,黃大城也不敵病魔。葉佳修說,民歌最重要的是交棒與傳承,雖然如此,還是很希望這些大哥大姐們都可以保健自己,不交棒也沒關係。
2009.2.26
=======================================================
因為寫了民歌,在網路上才跟叫獸逐漸熟識,不可思議的事總是在網路上發生。二十多年前國中生時跟一群死黨愛唱的《當你生日》,竟然當是在東海大學唸書的叫獸的作品,而自己很喜歡的金韻獎第九集《浪漫小夜曲》,也是後來透過網路才知道一樣是叫獸的作品。這夠神奇了吧。
叫獸是作家小野的弟弟,小野是李遠,叫獸是李近,遠近兩兄弟,遠的在台灣貢獻,近的卻在美國當教授。
◎近人叫獸創作曲-王海玲演唱
當妳生日時,我們就把奶油調成水彩;
再加進款款地祝福,畫妳成紅蕃的歡呼。
趁妳驚慌失措,用小火車,偷偷把妳的憂愁,嘟嘟地載走。
當妳生日時,我們就把蛋糕當作磚塊;
再加進默默地祈禱,砌一座摩天的城堡。
趁妳踮起足尖,用小風箏,偷偷將妳的身高,又拉長不少…
『三月走過』原音重現:
http://www.musicman.org.tw/folk_20010126.htm《浪漫小夜曲》 收錄新格唱片金韻獎第九集
把你的手放在琴鍵兩端
玉潔修長的手指就開始
委婉的敘述一則浪漫
乘著夜涼引來窗外~銀色的月光
啊 月光輕柔的灑在琴鍵上
啊 琴鍵跳躍成如歌的行板
啊 你奇妙的手揮走徬徨帶來安詳
啊................................
把你的手放在琴鍵前方
你已是一則華麗的浪漫
分不清是雙手是琴鍵是月光
古典而委婉在靜靜的夜
飄散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