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念高中的兒子,是個有著180公分身高和近90公斤的大塊頭,入睡前一定要躺到媽媽的床上耍賴及要求抱抱。而每晚短暫的親子時光,總是在一個想擠他代表青春的痘子,一個痛得唉唉叫想逃又想抱的情境中渡過。
因著課業壓力的籠罩,目前有大部分的時間,我最常看見的是他在書桌前挑燈苦讀的背影。這讓我憶起,年少時曾讀過的經典文學─「背影」,那時在文章中,看見自己與父母的關係;而此刻,再修習的應是「背影-Part2」吧!
一天,在我準備晚餐的同時,兒子放學回到家,書包還掛在身上,手裡的餐袋還來不及放下,就二話不說抱著我,像個三歲的小娃兒,哭得好傷心。細問之下,才知道他是為了國文隨堂考的成績不佳而難過,他不甘自己苦讀了一整晚,熬夜到三更,卻還只落得倒數的分數。
看著眼前這長得像棵小樹似的大孩子,我在意的不是他的成績,而是心疼他從分數揭曉後,一整天強忍著情緒,一直到回家才如洩了氣的氣球般,哭倒在媽媽懷裡的那份委屈,天知道,他這一天在學校是怎麼強顏歡笑,故作堅強的呀!
我輕輕地擦乾他臉上的淚水,用力抱抱他,捏了捏他仍嬰兒肥的雙頰,只說了句「你一定餓壞了吧!」「聞聞看晚餐香不香呀!」說也奇妙,語一落下的瞬間,我見他臉部的肌肉放鬆了,像朵盛開的花般笑了。
猶記在Rick Ackerly所著「發現孩子心中的精靈」一書中曾讀過,「孩子在學校需要老師,在家中需要父母」。
有很多的父母會把孩子回家後的時間再變成教學時間,自己成為了老師,做了教導孩子學業的工作,讓孩子覺得無時無刻不被「老師」包圍,想逃也逃不開,連喘口氣、換個環境都沒辦法,接著孩子會感到焦慮或憤怒,最後可能演變為放棄學習的狀況。
而當父母的我們則是不解,為什麼自己已經忍著工作一天的疲憊,耐住性子盡心盡力想要「教育」孩子,但卻換來親子間的對立與衝突。
書中想要傳遞的其中一種理念是,請身為大人的我們,由「直昇機」式的盤旋干預,轉換成「塔台控制員」,並且與其他的塔台控制員形成夥伴關係,共同確認班機(孩子)在正確安全的航道上,引導班機航向內在的天賦。
那一晚,我只是確認了自己的位置,沒有多做什麼,一個煮晚餐的母親就能安撫孩子受傷的心,就能讓孩子加滿油料,重回航道展翅再飛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