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琪正欣喜若狂地數著手上的巧克力糖:「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哇!數得好準確!)一旁的媽媽聽了好高興,忍不住問小琪:「你手中有幾顆巧克力糖呀?」小琪回答說:「五顆。」媽媽好緊張地接著說:「你剛剛數不是有八顆嗎?怎麼變成五顆了呢?」小琪一臉納悶地說:「我-不-知-道。」
的確,孩子會數算並不表示他具有數概念,只有在幼兒瞭解「基數」概念以後(即以數算時的最後一個數名代表集合的個數),才能正確地回答「幾個」(how many)的問題。
數概念的形成及學習方法
依自然數的順序數出「一二三四五...」,就是唱數。唱數是幼兒發展「穩定數名順序」的唯一途徑,也是幼兒學習數算的基礎。平時讓孩子唸一些可愛的歌謠,如:「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一枝筷子輕輕敲,兩枝筷子裡外扒...」;或者是透過玩遊戲,如:捉迷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躲好了沒有?」等,都是趣味化學習唱數的好方法。
其次,從一開始一個一個數算,學習數名與實物之「一對一的對應」是合理性數算的開始。透過正確的數名唱數,並與實物進行「一對一的對應」,幼兒逐漸瞭解每個實物只能有一個數名,漸而發展出「數量與數名的聯結」。另外,一些童謠用實物來數算,也可幫助幼兒「基數」概念的發展,例如:父母可用綠色橢圓形的雪花片代表冬瓜,藉由「冬瓜冬瓜兩頭開花,一個冬瓜、兩個冬瓜...總共十個大冬瓜」,教導幼兒邊念邊排。
不需要認識數字的數算練習
在數量、數名與數字三角模式的數概念學習過程中,「數量與數名的聯結」是學習數概念的首要步驟,其次是「數字與數名的聯結」,最後是「數字與數量的聯結」。
三歲幼兒尚不需要認識數字,只要多練習「數量與數名的聯結」,就可成為偉大的數算家了。藉由以下的具體操作實物,可幫助幼兒學習「數量與數名的聯結」:
1.十個手指頭
我們的十個手指頭是最方便操作的教具,教師或父母可任意組合,舉出幾個手指頭讓幼兒數算,如:伸出左手的大拇哥與小妞妞,右手的二拇弟、四小弟與小妞妞,問孩子:「總共有幾個手指頭?」或是要求幼兒用各種組合方式,依指定的數目舉出等量的手指頭。
2.可套接與拆卸的教具/玩具
如接接小方塊(Unifix cubes)、接龍小方塊(Interlocking cubes)、雪花片、串珠等,讓幼兒一邊套接一邊數算,而數算的最後一個數名,就是集合的總數(基數);然後再讓幼兒一個一個拆開,一邊拆一邊數,也可以對數算的結果加以驗算。
以不同的排列型式強化幼兒的數算能力
當幼兒的「基數」概念建立以後,幼兒就會用「手指點算」的方法,一個一個的來數算分離量實物;但要特別注意,幼兒常會發生跳過某物未數算或重複數算的錯誤情形。
幼兒數算分離量實物的排列型式,始於「一列式」的排列(與套接相似),其次可採用「成對式」排列,或骰子、撲克牌的點數排列,幫助幼兒發展「速認」能力(即不需數算,就可以一眼看出集合的個數);另外,提供幼兒數算相同個數的各種排列型式,也可間接發展幼兒的「數的保留概念」。
數算能力的發展先於數字的辨識
父母應於日常生活情境中盡量提供幼兒數算的機會,以奠定幼兒穩固的數算能力。因為數量與數名的聯結,是幼兒日後學習數字意義的先決條件。父母切勿急於讓幼兒辨識數字,以免干擾幼兒數概念的形成,埋沒了這群天生的數算家。
家有幼兒的朋友們,可以參考看看喔!
你們家是不是也有個天生的數學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