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記憶的礦>是2007年賴舒亞的座品集,她是誰我不太清楚,這本書是在「有河Book」的二手書區選購的,那時候因為How遲到,所以才有時間拼命搜尋。不認識的作者的座品可以看嗎?有時候挑書不免被書名給吸引~對一個學地質學的人來說,「挖礦」這件事情是親切而自然的,但這跟文學會有什麼交集呢?好奇之一。
好奇之二是裡頭的篇章與文字怎麼這樣能的有種清雋的感覺?好像凝聚了某一個時代的時空,讓人可以嗅得出九份金瓜石一帶的人情風土,由於文字悠悠之間散發出說不出的味道,我當下感覺她簡直是文字成礦的專家,但她卻是我不認識的作家?
成礦過程是複雜的,可以是一門專業領域,我們叫做「礦業學」「礦床學」,另外當然還可以延伸出很多「寶石學」「礦業經濟學」....等等,寫文章要到達一種文字洗鍊的程度,要有神來之筆的境地,大概也是這樣必需千錘百鍊,雖然方法不同,但是某種程度上與礦物相似,都必須經過高溫高壓的歷程吧。於是我好奇作者到底自己人生的機運是怎樣的一個過程,有辦法體悟、關照和寫出這樣的文字。
這本書裡頭的短篇散文量與質兼備,我不容易一口氣讀完。有誰可以一口氣消化掉所有的礦石的嗎?挖這記憶的礦挖到今天讀到「陶言」,她寫了一個製陶師傅的「訪問」,像是那師傅大半輩子的前傳一樣,人生選擇的思維脈絡都交代出來了,個性轉折與環境融合的歷程也寫很清楚了,最後還帶著師的口氣說道「創作是從模仿開始」的。
就是這句話「創作是從模仿開始的」,當我看見這段字時,彷彿也是挖到了另一個礦,驗證了我前篇文章所談的「學習心法」「模仿」。賴舒亞筆下說的這一位人物如果真的這樣認為,我則要設法追問到她寫的究竟是誰?我想要確認如果真有其人,我必登門造訪!這真有「英雄所見略同」之感阿!我也是一個重視創作和創造力的傢伙!可是有多少學生要相信和追隨呢,這一個大環境又容我跳脫多少分呢?....看書就看書,別想太多!
賴舒亞這本書我看完後會放在我的書架上,喜歡的人可以來拿去看!或者我要還回去給書店的店長,讓他繼續二手流傳出去好了!
文章定位:
人氣(120)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創作隨想 |
此分類下一篇:
生命的掙扎此分類上一篇:
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