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錢難倒英雄漢 - 伽利略最羨慕達爾文的地方」王老師不是不熟悉大家的程度和這個社會想要窺視的慾望,所以標題寫得清楚就從大家最關心的「錢」開始談起,我好奇過類似的問題:「沒有錢怎麼當一個科學家」,我正也是因為意識到錢的問題的存在轉而潛入中學校園,一方面先求溫飽再找機會慢慢存錢,一方面「教學、實作、研究」也可以為繼,老實說我很感謝這一個學校至今給我的支持和信賴,她絕不是一個只求升學主義,眼界狹隘的地方。
因為自身的遭遇,所以我當然好奇王先生對於伽利略和達爾文的觀察觀點,又一趟千辛萬苦的下班塞車,趕著擠進台大應力所的演講聽,他已經在講那兩個對歷史產生過重大影響的傢伙了,他所述的生平大致無有他慮,很多人有都這樣介紹,但是他平實與近乎人性解讀的觀點,就好像表現出他在人類學專長上的特殊「觀看角度」。什麼樣的行業是被社會尊重的?什麼樣的姻緣會讓人投入科學研究?為什麼他們倆同時都那樣地專注追求?伽利略必需逢迎拍馬到處籌錢和權貴掛勾尋求支持,達爾文卻家財萬貫還願意從事這種永恆意義的追尋?這一些觀點在他說來,當然都有合理的猜測,但是後來講到的其他「科學」的本質更是有讓我眼睛一亮的感覺。
科學是單純的認知活動?
科學的發展要有其「文化背景、物質條件、制度基礎」
「19世紀下半葉之前的紳士科學家」是「有錢、有閒、有尊嚴、可以專心在研究上」的
達爾文屬之
科學的本質是「接觸現實、描繪現實」
「科學的確是改變生活方式的動力」因為「那是知識累積與人類創造的結果」
科學造福人類?「一時一地的科學家多半不成功;即使成功,也不能獨攬功勞」
因此如果科學會造福人類或說科學可以造福人類
那是....「無法預期又意外的事」
靠的是「大數法則」
而我們只可以努力讓「大數法則」把「短期的偶然」變成「長期的必然」
最後他談及「科學社群」的責任時,我不禁也想想在中學科學教育的僵化,究竟是什麼在殘害我們孩子的思維,那一切以測驗為引導的設計是不是真的病得很重。如王老師說的如果大學一切以研究論文來評鑑一個教授的程度,那麼偏重研究卻忽略教學又如何在未來傳遞知識或科學的精神?科學家如果演變到現代成了是一個可以讓納稅義務人供養的對象,有錢有地位卻用盡能力來謀取私利,那麼對廣大的其他民眾又何償不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科學....哈哈哈....一個晚上我稍稍看清楚了點,我也更多了一點自信和後繼的能量!我想我的學校的孩子其實越來越適合從事科學研究,因為他們將來一定都是「有錢、有閒、有尊嚴」的人,然則如何避免「富不過三代的悲劇」發生在他們身上,如何激起他們像達爾文這樣認同一種價值而且勇往直前努力追求,才是當務之急,至於他們的學業成績,顯然不是太重要才是,至少不應該再用成績為單一指標,押著他們喘不過氣,押著他們或訓練他們變成僵化的「機器人」或「植物人」。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