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黃兆璽、黃志豪/報導】
從事新聞工作的媒體人都知道,新聞媒體具有守望、教育等社會責任,但是在這次SARS事件中,我們的媒體做了些什麼?
連日來,除了四月二十七日晚間七點,陳總統信心喊話的五十分鐘裡,看到台大感染科主任張上淳,告知民眾當有的SARS防範知識外,其他的時間裡,媒體給民眾的畫面是:隔離者的驚恐叫囂、圍觀者激情的抗爭、行政官員泛政治化的推諉言論。
知的權利 不能濫用
媒體不斷呈現這些畫面,都堂而皇之頂著一頂舊帽子,大言不慚的說:「民眾有知的權利。」民眾是有知的權利,但是如果媒體欠缺良知的訴求或少了良能的約束,那麼充其量提供的,不會是幫助社會呈良性運作的知識,而是無知與似是而非的混淆了。
這兩天,網路上出現一篇篇對新聞媒體批評的聲音,連目前遭隔離的和平醫院資訊室陳玫芬,都主動發出電子信件,內文充滿對媒體的抗議聲。陳玫芬指出,電子媒體的報導,往往誘導護理人員爆發情緒問題,以及刻意斷章取義擴大爭議衝突,她認為在過去幾天,真正奮鬥的醫護人員和日夜投注關懷的台北市政府人員都被忽略,在只想搶獨家的媒體新聞版面中,缺少正面又具有意義的新聞。
除了陳玫芬,更有不少人指出,台灣需要像前衛生署長李明亮、前衛生局長葉金川這樣置個人死生於度外,一心只想穩定人心的人士,而不是危言聳聽、刻意製造問題的媒體。
惡質操作 製造恐慌
有人指出,在兩周前,台灣SARS控制得宜之際,衛生署副署長李龍騰曾稱許我國因媒體百家爭鳴,而不致於像中國大陸一樣,因隱瞞病情而導致無法收拾的後果。但讚許聲言猶在耳,台北市立和平醫院事件,卻讓我國媒體間的惡質操作手法,再次暴露無遺。
對於這樣的聲音,TVBS新聞部副總監陳依玫認為,SARS疫情是最近的重大新聞,應秉持新聞報導的本位,提供觀眾防疫的知識,當觀眾有認知,才不會有更多的恐慌。
台視新聞部經理戴忠仁也表示,SARS的相關報導是基於告知民眾相關消息,而且會加入政府的政策反映,提供民眾正確性、有教育意義的新聞,讓觀眾在新聞事件之外,能夠得知該如何因應目前疫情及社會各界的措施。年代新聞部助理總監尹乃菁也表示,年代新聞不走煽情路線,對於 SARS 疫情的相關新聞也保持同樣標準,偏重告知觀眾疫情發展以及教育民眾如何預防SARS。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