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08-19 20:45:15| 人氣9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數位中介法的爭議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兩天民進黨政府因為「數位中介法」被罵到滿頭包,這部法律被認定對於言論自由會造成嚴重的傷害,明明這法案是為了杜絕現今社會滿天飛的假訊息與不實言論而訂定,為什麼會傷害到言論自由?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這法案對於網路平台制定了很不合現實的管理規範。

現在網路上的假資訊多嗎?我想了解的人都會回答很多,對於社會影響大嗎?對這問題也許會有人的答案是影響不大,可我必須說其實影響很大,會認為影響不大的人多半是只看自己眼前吧!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之前美國總統大選之後的亂象難道不嚴重嗎?而造成這亂象的就是川普在網路上發布的選舉結果有問題的假資訊,如果不是共和黨沒有跟著川普起舞,美國搞不好會爆發嚴重的內亂,而美國一旦內亂,整個世界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因此假訊息是需要設法解決的,簡單來說就是要設法刪除虛假的資訊。

但故意發布假訊息的人當然不會刪,所以必須寄希望於網路平台,可網路平台上對於假訊息的刪除狀況如何?我舉個最近遇到的例子,因為下行政的關係,這個月都宅在家裡耍廢,在youtube上看了很多影片,結果在首頁上看到一個頻道名為「鯉娛記」發布的標題為【周董與昆凌官宣離婚】的影片(作者是強國人),大家都知道周杰倫跟老婆的感情很好,最近才生了第三胎,但是這部影片我看了下它的發布時間,已經大半年了還在youtube上累積點閱率。這就是目前網路上的狀況。

民進黨這部「數位中介法」號稱參考歐盟制定,要對網路平台加以管理與規範(不過個人認為裡面還加了一些私心料),內容就是我在第一段提到的不合現實或者該說不合實務,先不要說網路平台,在這法案裡提到主管機關發現可疑假訊息後,應提報法院在48小時內決定是否強制平台刪除(內容大概是這樣,領悟精神),這是想操爆法院吧!還是政府想聘用成千上百的約僱人員處理這方面的業務呢?再來說到對網路平台的一項規範,這也是被認為最影響言論自由的一個規定,那就是任何人皆有資格對於平台上之虛假訊息進行檢舉要求刪除。關於這個條文在新聞上都只大概提這麼一句,然後就是巴哈姆特的代表提出反對,認為這個條文只會讓網站平台直接將被人檢舉的文章刪除以免責。

我想應該沒有人去找完整的條文規定吧,其實它完整的條文規定是這樣的:

 

第二十二條 資訊儲存服務提供者應建立易於接近使用之機制,使任何人得以透過通知及回應機制,可使任何人以通知(notice)使資訊儲存服務 以通知其所提供服務中之特定資訊為違法內容。前項通知機制之格式應具體明確,並包括下列事項:一、指摘內容涉違法之理由。 二、指摘內容所在網址及其他辨識資訊。 三、通知人之姓名及電子郵件信箱。四、提出具體完整之事證及主張之聲明書。 依第一項規定所為之通知,視為第十一條第一項規定之知悉。資訊儲存服務提供者接獲第一項規定通知後,應發送確認通知。資訊儲存服務提供者接獲第一項規定通知後,應以即時、客觀及盡職原則處理之,並將處理結果告知通知人。

 

如果嫌完整條文太多的話,我整理出幾個重點:

1.任何人都可以檢舉

2.具體陳列認定內容違法理由,簡單說就是必須提出證據,不是說檢舉人一句認為它虛假就可以

3.必須留下真實聯絡資料

4.平台必須處理並將結果告知檢舉人

必須說,如果單從條文來看的話,其實條文訂得還不錯,但為何我說實務上會出現問題,巴哈代表則是說這樣只會讓他們把被檢舉文章直接刪除導致影響言論自由呢?

一樣來做個想像實驗吧!如果以這條文的規範來處理我前面提到的造假周杰倫與昆凌官宣離婚的假資訊影片的話,可以解決得很順利,因為事實很明顯嘛!但是問題就在於這個但是了,民主國家強調的言論自由,重點在於批判,講得更直接一點,就是這兩年很常提到的所謂「吹哨者」、「爆料者」,我們就以林智堅論文抄襲案當例子吧!假設今天這個案子是有人在巴哈上爆料,然後林智堅檢舉爆料內容違法虛構,提出自己論文並沒有抄襲,但是巴哈官方並不是研究論文的學者,怎麼能夠決定誰對誰錯呢?當然按照法律規定,巴哈可以回復官方不夠專業無法處理,故不能刪文,但事情就這樣完了嗎?在這法律條文裡面已經說「任何人」都可以檢舉,而且還沒有限定一個案件的檢舉次數,這時候林智堅如果發動幾百幾千人寄信要求巴哈審定爆料文章的話,巴哈的官方還要不要處理其他業務了?為了避免麻煩當然直接刪掉阿!而且吹哨者或爆料者不是針對政治就是針對公司企業,政治人物或公司企業要找人發動檢舉攻勢太簡單了,沒有一個網路平台受得了這種狀況,言論自由當然就從側面受到箝制了。

現在反彈那麼大,民進黨政府也說要暫緩推動,但假資訊是必須想辦法杜絕的,有問題的是條文規範,政府要做的應該是要徵求各方意見,徵求意見的對象包含各大網路平台以及眾多的使用者,對於網路平台上串流的假資訊究竟該如何杜絕或者說想辦法減少,目前所謂的開公聽會都是法條先訂出來,再找相關人士與專家學者詢問意見,這時候意見通常只剩下支持或反對了,其實應該是先找相關人士與學者詢問該怎麼解決問題才對,要我說的話,這個問題大概要等AI更進一步的發展後才真有可能解決吧!

台長: 獨行的真實
人氣(9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