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談這部電影之前,先談談買DVD這件事。
我愛看電影,可是不常掏錢買DVD。我會掏錢只有二種狀況:一、便宜,二、該片稀有難尋,或是難得佳作,才會在推出時立刻購買。
法國DVD降價的速度,說實在很慢,但是現在各大實體或網路商店經常會推出各種特賣,只是特賣的多半是一些不太熱門的影片,不然就是要等拍賣季時。有些網站如CDISCOUNT、亞馬遜或FNAC,會以折扣再折扣的方式限量販賣商品。這時候仔細看,有時候會撿到一些不錯而夠低價的獨立製片或好萊塢製作,最低的時候可以一、二歐元的價錢買到,雖然有些網站必須付運費,但因為價廉物美,還是划算。
這部【麥胖報告】就是在折扣季時買來的。早在它推出時,便已耳聞這部影片的種種,直到現在總算有機會看了。【麥胖報告】說穿是一部公眾健康實驗紀錄片,主角就是導演摩根.史柏路克(Morgan Spurlock)本人。這位留著小鬍子的美國導演,決定把自己當實驗的白老鼠,連吃麥當勞30天,早午晚餐接食麥當勞,連飲用水也是麥當勞產品,且不能挑食,菜單上的每一種餐點都要嚐過,而且只要服務人員開口問要不要升級或加大尺寸,他一定得說好。
在飽灌麥當勞之前,導演本來是身高185,體重83公斤的健康人,經過30天高脂、高糖、高熱量的速食洗禮,導演體重暴增13公斤,他頭痛、情緒低落,還曾吃到反胃嘔吐(攝影師還拍出嘔吐物,噁),連女朋友都作證說他性能力不如前!不僅血壓、血脂值急速攀升,肝功能也出現問題。他找了三位醫師追蹤他的健康情形,到最後大家都叫他最好不要繼續下去了。
導演也走訪全美20個城市,訪問消費者、營養學家、醫生、健身教練、心理學家到立法者等,交叉探討,整理出速食文化改變人類飲食習慣的真相。我們看到學校食堂供應的是薯條、汽水,自動販賣機隨處可見,食物都是預先做好並在冷藏庫中保存,需要時加熱即食的餐點(這一點其實法國也是如此)。最恐怖的是食品工業在華盛頓的遊說團勢力強大,最在意的是他們在學校的利益,甚於學童的健康。
麥當勞提供遊樂場、生日餐會、逗人的小丑等,吸引父母帶著小朋友光臨,並讓小朋友認同麥當勞的味覺記憶,讓速食成為成年後的慰藉倚賴,一定要吃到漢堡薯條,才會感覺快樂。
麥當勞和溫娣漢堡等速食業的代表人物形象也透過廣告深植小朋友心中。導演讓小朋友看著一些人物的圖片,小小孩們對著總統、耶穌等照片搖頭說不認識,只有麥當勞叔叔的照片,每個人都說對了他的名字。
影片開頭訪問了一位胖胖的法國遊客,她說美國的小號可樂,等於法國大號可樂的尺寸,她根本喝不完!速食業者以超大份量為號召,引誘消費者「加一點錢就可享用特大號餐點」的貪小便宜心理,讓消費者越吃越多,越吃越肥,越吃越不健康。片中有位動(截胃?)手術的先生,他在手術前每天要喝2公升的汽水!!!影片拍出他手術前後的照片,這位先生至少掉了二十公斤以上。
美國人一方面吃下越來越多的垃圾食物,一方面媒體又展示著成功女星的苗條身材,使那些身材圓胖的女性自我形象低落。反之,減肥成功的人則成為眾人的模範和羨慕的對象。
導演結束麥當勞實驗後,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回復從前的體重。美國麥當勞取消超大號餐點供應,雖然他們號稱並非受到此片影響;部份中學恢復體育課程,並將營養午餐改成新鮮食物。提到這裡我要講一下,法國學校的營養午餐,其實也是冷藏的工業烹調食物,只有少數有能力的學校才供應新鮮多樣的現場烹調食物。法國的麥當勞並不便宜,一客含漢堡、薯條、可樂的MENU大約在6.5歐左右,在13區的中國城可以吃頓像樣的燴飯或湯麵都綽綽有餘。我跟片中電訪的大多數營養學家意見相同:麥當勞,一個月最好吃一次就好!即使法國麥當勞的份量比美國版的少很多。
拙琴,15/07/07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