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週省思雜記
教學單元:歸納思考教學模式、發現式學習
學號:39043006
系所級別:夜外文四A
姓名:程琬瑜
email:joy2182000@yahoo.com.tw
I.上課內容摘述(What have I learned?)
一.歸納思考教學模式
1.適用於各領域各年齡層,學生須主動學習與大量操弄資料
2.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
2.Brief View of Inductive Model
(1) collect information
(2) examine information
(3) organize it into concepts
(4) manipulate those concepts
3.延伸
(1)增加資料的來源→加深廣度
(2)參照別人的分類法→多元觀點
(3)將現有的種類再歸類→建立更高層的概念
(4)可將這些概念抽取成實用術語
4.實施方式:
(1)形成概念
(2)解釋資料
(3)應用原則
二.桑代克學習三大定律:
準備律、練習律、效果律
三.發現式學習(discovery learning)
1.布魯納(Bruner)提出
2.目的:
A.讓學生自己思考
B.讓學生發現知識是如何產生的
C.促進學生高層次(分析、綜合、評鑑)的思考技巧
3.特徵:
A.老師是催化者
B.學生自己建構知識
C.老師設計高層次的思考問題,而非侷限於記憶類問題
II.對我的衝擊 (So, what impact do I have?)
今天老師主要教的是歸納思考教學模式。課本提到一個有關植物的課程單元,「歸納組」的學生在考試上的得分是「講授兼圖解示範組」的二倍多,也能正確指認八倍多的新品種。回想以前小時後上自然科學或者生物課時,老師就算有讓我們做實驗,也都是時間很匆促,幾乎每次都是草草結束,把我搞得一頭霧水。重點是每次做實驗前老師都會先跟我們說實驗出來「應有」的結果,並且老師通常會把這一整個單元先上完再做實驗。這等於是先把答案告訴我們,因此我在做實驗時並不是很有好奇心,就像看一齣電影,已經都知道結局了,自然就少了期待。我認為歸納思考教學法及發現式學習的根本立意都很好,也就是強調學生天生就會產生概念,人類是一直在產生概念的。因此學生是主動學習者,老師如能適時給予適當的引導,我想效果應該是不錯的。課本也有提到人文社會科使用歸納思考教學法的例子。學生分組做不同地區的人口資料報告,在分組的過程中不但能讓學生有合作式學習的機會,在找資料的同時學生也必須經由思考、分析以及檢驗這些資料,才能達成任務。在歸納式教學法中每一環對學生而言都是寶貴的一課,而當孩子自己動手或者經由蒐集資料與和別的同學討論而得到新知時,相信這一整套的學習經驗將成為他們帶得走的能力,以後遇到問題時或許孩子也能利用先前的經驗成為「主動」設法解決問題,而不是被動地杵在原地不動、一直依賴老師的一群了。
III.未來使用上的規劃 (Now, what should I do in my career?)
我希望以後在英文課能讓學生有更多空間自己去思考、蒐集、組織知識。現在想到的是或許我可以設計一些學習單,上面有著些許圖片,可以試著讓學生分組看圖說故事。或者我可給以學生一些看似無關的單字(例如:key, sky, face, dog…),讓學生發揮想像力與組織的能力,把這些單字組織成一篇小短文。另外,我也希望學生能自行利用圖書館或是網路搜尋資料,內容不侷限在文學,可以是天文學、健康小常識、人文藝術學科…等,讓他們知道英文其實是可以很廣大的,絕非課本提到的文章而已,重點是希望他們能主動掌握英文這把鑰匙,善用它,開拓各個學習領域之門。但願未來教學現實與教學理想的落差能縮到最小,更期盼能不斷學習到合適的教學法,並能真正靈活運用到教學現場,使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能快樂而有效率的學習。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