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若精舍.柳藏經
終於到了第四堂課,「吃」成了這一堂課的重點。冠蓉老師從日本節目「料理東西軍」開始講起,飲食對每個人而言,不僅是活命的必要,更重要的是它也成為生活品味的來源,從節目中,每個來賓對於食材、切工、料理的過程,可以看出這些細微的描述,它本身就可以讓一個作家,成為寫作的題材。
當然,像是「電視冠軍大胃王」對飲食的表現方法,則不免讓人感到對於食物的糟蹋,食應該是一種重質不重量的過程,是一種追求色香美味的口腹之慾的藝術生活。所以冠蓉老師直指「飲食書寫,瞄準的是品味、心情與精緻。」因此,這一堂課一開始,我們先以直接的吃,來做為寫作的引題。
冠蓉老師先把她從百貨公司買來的日式葛粉端到桌前,要我們每一個學員先吃看看這種食物,她要我們白描這個食物本身,從它的顏色、氣味著手,再進入它的味道與做法,最後再感受它的調味,以及口感,等到吃下它之後,要我們寫出心中的感想。
的確,每一個人對於葛粉都有不同的感受,單就它的外型,有人感覺像果凍一般,而有的人卻覺得像羊羹,等到它被切成拉麵狀時,它卻像傳統台式食品,如米苔目或粉條之類的食品。由於它已經被添加入綠茶口味,所以整個葛粉充滿墨綠色的透明狀。我們一群人便以此為題,開始以吃喝作為當場寫作的素材。
果不其然,葛粉一下肚之後,大夥的感覺皆有不同,於是在大家的筆中,葛粉有了新生命,綠的、軟的、滑的,涼的、甜的在大家的口中,這道食物便有不同。談完這道食材的描述,冠蓉老師便要我們分享自己個人對於飲食的創作,我們這一群飲食男女便開始分享心得。
凱西以一篇「雞緣」,分享白斬雞的美食,巧妙點綴出母親和自己與婆婆有趣情事,讓我們在她的刻劃中,好像也嚐到雞肉的美味,也讓我們知道婆媳與母親之間的巧妙情事。偉威則以單身男性,打造出一篇「法拉利的午餐」,敘述自己如何煮出一道道的佳餚,在蕃茄濃湯、生菜沙拉和巧克力蛋糕等等的菜色中,完成了個人饗宴。讓自己品嚐美食後,如同蓄勢待發的法拉利跑車一般,準備出發。
然而,思嘉倒是如同冠蓉老師所言,她用一種我們平常人很少看到的觀點闡述,那就是護士眼中經常遇到病人的吃和拉與吐的關聯,雖然與美食沒有太多關係,但是卻也給了我們一種飲食上的體會,我常想如果八十歲時,還能吃上二十歲的食物,那可能就是一種福氣吧!
最後,在冠蓉老師的導讀中,我們看到一些專業的、兼具美學與文學的飲食作品,她提到《飲食男》的作者盧非易,還有喜歡吃喝玩樂的專業作家蔡瀾,在他們的文字介紹中,可以深自覺得好像美食當前,好像減肥不是人生必要,好像就是敘述著「吃我、吃我」那種躍然紙上的激動。
當然,在思嘉導讀「天生嫩骨」一書中,我們看到一個專業的美食評論家如何養成,也許我們都是美食專家吧!但我們卻從未表現出,我借用一句咖啡的廣告詞,「如果你能分辨細微的不同,那你也能達到品味的極致。」我想經過這一晚的課程,讓我們更懂得飲食間,那種對於食物的繽紛感受是一生一世。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