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埠”
太皮
由於成長背景關係,窮人思維影響,從小到大,我對澳門的發展總是莫名其妙地悲觀。
那年,當一個十幾萬元的住宅單位一下子升到五六十萬時,我就想人們一定瘋了,澳門樓怎值此價?結果升到五六百萬元。錢除了是給有投資頭腦的人賺,也是給樂觀或沒有刻板印象的人賺的。
過去,兩岸未三通,澳門曾是台灣人到內地必由之路之一,後來兩岸關係破冰,開始討論包機“直航”,由於認識狹隘,我竟憂心忡忡起來。那時魚貨仍在沙梨頭海邊街起卸,有一幕印象深刻:嗅着魚腥,看到那破爛路面,我以為澳門要末日了。以致我當記者時第一條在記者會上提問特首的問題,就是如何改善市容。其回答:以工代賑。
又如,在我成長過程中,未見過澳門有商場是能夠興旺起來的(除新八佰伴),不少都是開張時旺一陣,爾後半死不活。在另一記者會現場聽到威尼斯人宣佈其零售業發展大計,我差點要為那美國其中一位最富有的人產生憐憫之心。想不到,購物中心竟超額成功,十多年來人氣不減。這是悲觀的我沒法想象的。
過去十多二十年的經濟發展,令部分澳人麻醉。作為老實的打工人,我實在搞不懂人們的財富如何累積,怎麼千多萬元的樓總是有價有市,待價而沽?我十分費解,到底那些開着數百萬元豪車,每天喝着萬多元紅酒,鋸着幾千元牛扒的人(這些人不為少數)到底甚麼來頭、錢從何來?
這些年來澳門也不是沒遇上經濟波動,卻很快就扭轉局面。當年,因澳門登革熱爆發,被鄰埠宣佈為疫埠,如今,新冠病毒未清零,禁制措施仍繁,儼然自認“疫埠”矣。社會瀰漫悲觀氣氛,而我的悲觀是“錨定”的,自然無可避免。只是,面對大潮流,澳門這“小不點”又有甚麼自主空間呢?隨遇而安吧!澳門過去那麼窮,還不是照樣活下去?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