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08-04 20:00:00| 人氣6,73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澳門國際影展“五宗罪”

推薦 3 收藏 1 轉貼0 訂閱站台

 

 

 

鄉魂旅思(九十六)

澳門國際影展“五宗罪”

太皮

 

  第二屆(2017年)澳門國際影展暨頒獎典禮(下稱 “IFFAM”)已曲終人散,心底下我十分支持這項活動,皆因比起之前那些掛羊頭賣狗肉的“大型電影節”,“IFFAM”真正能令一般市民有機會欣賞電影和見到電影製作團隊,作為一個每年看超過一百套電影(最近更迷上追美劇)的低調影迷,我自然樂見其成,希望其長做長有。

  與去年一樣,今屆我也看了影展中九部電影(原本買了十一部,但因時間安排,有兩套放棄了),而今屆影展延長了兩日,我看得沒那麼密,除開幕那天,其餘六天我都有捧場。

  其實我是一個懶得找碴的人,然而IFFAM實在有太多破綻,第一屆時面對諸多奇妙情況我已忍手不寫,但今屆,有些所見所聞又實在是不吐不快,至於所謂“五宗罪”,只是騙徒手法而已,目的是吸引大家點擊,但下面所說的都是苦口良言啊。

第一罪:定位不清晰

  IFFAM由旅遊局和澳門影視製作文化協會主辦,前者是官方的旅遊機構,後者名字中雖有“文化”兩字,但實際上是一班生意人在運作,彷彿說明了影展的主要取向是以旅遊和商業元素為主,而推廣澳門電影和澳門文化為次;這樣的背景和取向沒問題,問題是主辦單位一直未肯承認自己的定位,以致背負住一種文化原罪,彷彿每辦一次都對不住本地文化界和電影界似的,開展活動時便有點束手束腳。

  也不見得威尼斯電影節和多倫多電影節能令那些地方的電影產業長足發展,在澳門辦的電影節並沒義務讓澳門電影打響名堂,就像澳門的書店沒義務售賣太皮的書一樣。

  當然,我樂見今屆影展放映了更多澳門電影,但事實上,IFFAM已因其天然的銅臭味導致一些自命清高的文化人不屑談之、不欲觀之,既然如此,也不一定要背負甚麼文化的包袱了,就將之扎扎實實地定位為旅遊和商業項目,在澳門觀眾基數不多的前提下,推出一些旅遊套票和相關旅遊產品予鄰近地區有興趣的觀眾,及早籌劃,預早售票,也不用派票派到去學校了。以影展結合旅遊元素而言,相關部門似乎做得並不到位。(心底OS:其實我十分享受只有六、七成入座率,可以挑選沒人在後背郁身郁勢的座位。)

第二罪:票務存貓膩

  作為一名“屌絲”──現在時髦一點的說法是“低端人口”,我自然是不會有人送“飛”上門的,因此當我見到影展舉行新聞發佈會後,就密切留意廣星售票網的開售信息,並且第一時間撲飛,去年我就成功搶得開售一兩天就售罄而現場實際上不到三十人(當中還包括演員、日本傳媒和工作人員)的日本鬼才導演園子溫的《不是色情電影》(還要是全球首映呢)。

  今屆影展的售票情況比上一屆好一點,雖然分幾輪公佈放映作品的做法有點騎呢,但起碼在一兩周之內還能買到心頭好,但某些影片卻還是秒速售罄,包括開幕電影《柏靈頓2》及《玉子》等。

  由影視串流平台Netflix投資的《玉子》(Okja),雖然我未看這部電影,但因為本身是Netflix訂戶,隨時可以看,也就沒想過要在影展中欣賞,可將時間用來觀看較偏門的作品。然而可恨(注意我用到“可恨”兩字)的是,主辦單位竟然請來了演員“炸雞大叔”Giancarlo Esposito出席影片放映,他在《絕命毒師》中飾演大反派Gus Fring,本人和太太都很喜歡他,但事前竟不知他會出席,主辦單位粒聲唔出毫無宣傳,就算網頁更新資料,也只是顯示請來監制和主角而已。未能一睹“叔姿”,誠為憾事。

  觀乎媒體刊出《玉子》放映前演員與觀眾的大合照,目測現場竟然有超過八成是小朋友,而且還未坐滿!據Netflix的評級,此電影是“16+”,而澳門的評級是未滿13歲不宜觀看的B組,換言之,主辦單位是否出現了不規則情況?弔詭的是,此片的票竟然一早“賣”曬,我以為是澳門觀眾知道這是奧斯卡入圍電影熱門而搶票,想來應該是派票之故吧?

  不禁要問,是否有人近水流台先得月,對明星到來的訊息秘而不宣,以此打造成一場私人派對乃至親子活動?

第三罪:“選片嫌將就”

  第二屆澳門國際影展暨頒獎典禮(下稱 “IFFAM”)其中一件為人詬病的事,就是選取了喜劇電影《柏靈頓2》(Paddington2)作為開幕電影。除了為這部不到半個月後就正式上映的電影作宣傳,我真看不到其作為開幕電影的意義在哪裡。

  細思原因,我認為這也可能與“派票文化”、“一家大細睇明星”及電影審查等有關。如果有人好像我一樣密切留意官方網站或售票網,就會發現影展的節目單是分幾輪公佈的,有的也許是審查評級的關係,有的則估計是後來才決定加插的關係。無論分幾輪公佈都好,主辦單位為了盡早確定和公佈開幕電影,也為了讓各位嘉賓及主辦單位親屬有機會攜老扶幼參加開幕盛典,有甚麼比得上選取《柏靈頓2》這部一定是A組的電影作為開幕電影更合適呢?這似乎也印證了影展是有錢人私人派對的假設。

  今屆影展每部電影都配了中英文字幕,可見主辦單位的誠意,然而在選片上比起上屆似乎稍為遜色,不及第一屆的多元性,而入選的仍較多主流國家的電影,建議未來可引入一些冷門地區的電影創作,當然,冷門地區並不是說要引入“冷門”電影,畢竟要照顧澳門的觀眾水平。就像今屆有一部安排在戀愛電影館放映的時長三個鐘的電影,淺薄的我雖堅持不離場但看得極度痛苦,而“免費”觀眾則已中途離場最少一半,沒離場的在看“朋友圈”(題外話,我一直不知道啲人花錢睇戲,卻又一直瀏覽Facebook和朋友圈的意義何在)。

第四罪:“宣傳欠給力”

  澳門也不是沒有高質素的電影觀眾,但正如前文所說,影展的“銅臭味”得失了一班“自命清高”的人士不願入場,也有一些“怕蝕底”的人不入場(這是我猜的,因為當一班觀眾要畀錢入場而另一班卻不用畀錢時,會覺得蝕咗),而節目時間表公佈的倉卒也令一些有意觀影的人措手不及,尤其是十二月中也算是出行季節。

  澳門曾舉辦的一些小型電影節或影展,在入座率方面可謂相當成功,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提早售票,訂票資訊掛在網上幾個月,想看不到都難;二是依附於不同的會員組織,能夠集中發佈資訊;三是搞手往往都是文化界或業界人士,有人脈因素,澳門盛行的“畀面文化”,撐場是必須的;四是本地文化界或業界選片,影片有保證,也適合本地人胃口。去年由文化中心主辦的“亞洲電影觀景窗”,其中在小劇院放映的《幸福北韓》就幾乎滿座。

  主辦單位也不是沒宣傳,去年搞了個甚麼澳門短片拍攝比賽(好像最後也出了點事故),而今屆也臨急臨忙在Facebook搞了個甚麼“作文送戲飛”的所謂“宣傳”活動。大佬,那麼麻煩玩個遊戲,得獎名額只有二十個,而就算幸運得了獎,你才送出原價一百元特價七十元的兩張電影票(先不論還有一大班人無情白事獲派飛),畀啲誠意好冇,起碼都送一下簽名電影海報或其他有價值東西啦。

  且不說事前宣傳,活動期間的宣傳似乎也欠章法。例如開幕禮傳媒都被摒諸門外,這在澳門舉辦的一般大型盛事是絕無僅有的(可能有高人會說這種讓傳媒採訪的做法是澳門陋習,應該學外國般這些場合應該出售拍攝權才是);有明星來卻不見更多傳媒採訪(雖然澳門傳統傳媒少攻娛樂新聞未必會來);臉書更新不夠貼,隔幾天才更新。

  唯一一個解釋,就是主辦單位根本就不想太多人參與和關注,因為觀眾並不是他們的目的。

第五罪:“組織差人意”

  平心而論,辦一個影展確實不容易,而澳門到目前為止,好像還沒有一個電影節的陣容可媲美IFFAM,兩場豪華的開幕禮和閉幕禮,選片、協調電影院、售票及組織嘉賓等,沒有強大的財力和“面子”作後盾,實不易為之,我看不出澳門有哪個單位可以超越目前這個組合。

  話雖如此,影展的組織仍有待加強。例如,在電影資料方面,無論是官網和場刊,創作團隊和演員都是沒有中文譯名的。這對歐美電影來說問題不大,因為加了譯名可能更加不便,但東亞的電影,包括兩岸四地、日本和韓國的電業團隊人員資料,也一律都以英文顯示,對於看慣那些人中文名字的澳門觀眾來說,實在有點一頭霧水。Kara Wai、Kazunari Ninomiya及Don Lee等總不及惠英紅、二宮和也和馬東錫等易於辨識,希望下屆可多加注意。

  又例如,在播放時間方面,經常都會較原定時間延遲,而往往會在播映前加入選片顧問和嘉賓發言。當然,能夠看到製作單位、影星,又能夠聽到選片顧問的解說,無論如何對電影愛好者來說都是好事,只是問題來了,由於時間的不確定,我試過遇到因選片顧問遲來而延遲開播近半小時打亂隨後安排的、有試過去埋廁所遲了一分鐘被要求等嘉賓說完話才准許入場的、有試過因嘉賓都去了閉幕禮而沒有片前解說直接開波播電影的(其實不一定由選片顧問解說,可派代表發言),這些對主辦單位來說可能微不足道,但對於觀眾而言,就會有種組織得比較隨意和不專業的感受。

  其實不少電影主創人員都像神秘嘉賓,我知道主辦單位本身也無法控制那些電影人是否可以出席,因此,往往在最後時刻才在網頁公佈。下屆,是否可確定影片開播前十五分鐘為分享環節?如果嘉賓遲到,是否可先播片,完結後才進行十五分鐘分享會?因為時間固定了,對不少觀眾來說是可預期的,不用趕時間的人看到電影就快結局才逼不得已離場。

  說到這裡,不得不分享我遇到的有趣的一幕。安排在旅遊塔電影院播放的日本電影《親愛的爺爺》在差不多開場時,主辦單位才公佈電影為C組,十三歲以下不能入場,相關人士可到外面退票。未知是否導演和女主角都來了,吸收了教訓,主辦單位決定把容易失控的小朋友“趕走”呢?消息一出,導致一班獲派票的小朋友及他們的父母(他們可能想:“親愛的爺爺”這麼可愛的電影還不是合家歡電影?)逼不得已離場。冷不妨我身後的小朋友說:“我哋啲飛係人哋送嘅,而家有得退錢,快啲走啦,我哋賺咗。”

  不少工作人員都是為這次活動而“拉雜成軍”的,但可看出已有一定培訓,部分工作人員算專業有禮,只是要滿足於這樣的盛事,仍需培養一班骨幹分子。工作人員要培養,觀眾也要培養,影展並非一般看“爆谷電影”的地方,主辦單位宜加強對觀眾諸如手機強光擾人、講電話及大聲討論等不文明舉措的宣導工作。

  最後,值得一說的是,主辦單位考慮來屆選取更多放映點,以免有些電影要安排在上班時間放映。要考慮的是,澳門的觀眾就只這麼多,在下班後同一時間在眾多地點安排電影放映,未必可開拓票源,只會分薄觀眾,導致派飛文化越演越烈,還請主辦單位三思。

  對於 IFFAM,我實在還有太多話想說,但篇幅所限,唯有到這裡為止。以上都是苦口良藥,對於受不了“文化氣息”及“小眾趣味”的我這個市井之徒來說,IFFAM頗合我的脾胃,我實在希望IFFAM繼續辦下去。(12/2017)

台長: 太皮
人氣(6,735)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1)|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鄉魂旅思 |
此分類下一篇:鄉愁或馬格斯或岩石超人或拉麵男
此分類上一篇:“經驗”之矛盾對決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